李玉峰
【摘 要】通過具體施工、試驗檢測論述了砼路面存在的問題和處理方法。
【關鍵詞】水泥砼路面;技術進展;問題;解決方案
1 水泥砼在公路工程中的的使用及發(fā)展
水泥砼的發(fā)展自水泥這種材料誕生以來,通過近200多年不斷探索與研究,對其工藝和材料的研究可謂是發(fā)展較快。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砼為建筑材料的工程結構物以及飛速發(fā)展。
2 路面砼在應用出現(xiàn)的問題
2.1 耐久性
設計使用壽命可達20至30年,且基本無需維護。在實際使用中有些路面在使用不到1至2年就已開始出現(xiàn)砼各種病害,造成這種原因產生的因素不外乎以下幾種因素:
1)在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交通環(huán)境(交通量增大、超載、路基基層填料、氣候、環(huán)境)
2)材料的選用,特別水泥這種主要材料品種的選用。目標配合比與生產配合比有差距。
3)現(xiàn)場施工工藝不當、機具配置不合理、砼工作坍落度增大、后期養(yǎng)生、開放交通時間過早等因素。
2.2 收縮與開裂
砼路面的收縮與開裂是一對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矛盾。如果降低水灰比,必須增加水泥用量,帶來較多的水化熱產生,加劇砼體的濕度上升進一步加快水化速率。這種滾動效應不僅導致砼在降溫階段產生溫度收縮加大,同時因為強度增長過快伴隨砼的彈性模量提高,使砼的徐變松弛作用減少,產生的彈性拉應力就更是大幅度的增長,使砼面板開裂。反之,水灰比增大,導致砼早期強度降低,砼漿體離析,骨料包裹層不夠,水泥浮漿堆積在面板表層,造成砼面板抗彎拉強度不夠,耐磨性降低,砼徐變加快,強度降低,導致斷板開裂。
2.3 切縫與養(yǎng)生
砼的強度的增長是與溫度、濕度息息相關的,砼路面每一工作段距離較長一次成型,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往往由于切縫不及時,使砼面板形成強度時,在最大濕度梯度時砼面板的濕度翹曲應力不能夠釋放,抗彎拉應力增大,局部應力失去平衡,導致砼面板裂縫。所以在施工前應對砼拌合物測定初、終凝時間,以施工期間的氣象溫度為參考值,推測切縫時間,使切縫邊緣整齊,切口平滑順直,便于后期灌縫。
2.4 斷板與開裂
1)在設計方面,受長期以來形成的砼強度越高就越安全、耐久性越長的觀念的影響,總是傾向于提高砼面板的抗彎拉強度等級。如以上所述的情況,強度指標的提高意味著砼中所使用的水泥標號的要求提高,單位體積中水泥用量的增加,不單純增大了工程成本,而且加劇了開裂的危險。同時,由于砼早期強度的過快增長,勢必要影響后期強度的發(fā)展,耐久性能降低,在設計中,通常也不考慮溫度應力引起的疲勞約束。在荷載中應力疊加引起整體面板疲勞破壞。
2)在材料方面,同樣存在著砼強度越高越好的誤區(qū)。以骨料的壓碎值、磨耗值、針片狀、級配考慮較多,而對粗、細骨料合成后的堆積密度和空隙率考慮較少,產生“斷級配”的因素、嚴重影響砼拌合物的均質性。
3)在施工方面,雖然機械化施工程度得到提高,機具配套不完善、施工隊伍良莠不齊、在拌合運輸、攤鋪、振搗過程中操作不規(guī)范,導致砼拌合物離析,造成面板成型后的整體性、密實性、均勻性較差,達不到與施工配合比的一致性,使砼面板的抗彎強度也受影響、局部應力增大,導致段板開裂。
4)在試驗檢測方面,現(xiàn)行規(guī)范、規(guī)程已規(guī)定的很詳細,但具體執(zhí)行中偏差與其要求較大,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標準配合比與施工配合比的差距。如何將目標配合比變成符合工地實際質量動態(tài)控制的生產配合比,這就要求工地試驗人員以目標配合比為基準。根據生產施工現(xiàn)場的諸多不利因素(如高、低溫天氣等)制定不少于三個水灰比的施工配合比,對路面砼工程質量進行整體評價,使砼拌合物的質量達到一個可控狀態(tài),較為理想。
3 減少與避免開裂、延長水泥路面使用壽命的方法
影響水泥砼路面使用壽命的因素繁多,我們用以下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1)從降低新拌砼的溫度,使其拌合時間延長2~3min,拌合物內溫度控制在25℃以下,以降低水化熱反應所引起的裂縫。
2)采用通用硅酸鹽水泥標號易選42.5級。
3)粗骨料最大粒徑控制在30mm以優(yōu)選碎石。
4)砂石材料級配合成后優(yōu)選連續(xù)級配且接近中值。
5)在砼拌合物中摻入引氣劑(含氣量控制在3~6%)
6)為了減少溫縮產生的裂縫,降低水化熱產生的熱釋放,通過試驗,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用10%~20%的粉煤灰替代水泥用量,這種方法已用在國內外許多重點工程項目得以驗證。
7)控制水灰比,不論在各種砼施工工藝中應嚴格控制水灰比,在工作度達不到施工攤鋪振搗時,可通過試驗摻入高效減水劑,以滿足工作坍落度。
總結以上體會,我們應在施工中以“水灰比定則、集料連續(xù)級配、砂率調選、施工工藝環(huán)節(jié)、外摻劑的選用”上下功夫,在有限的面板厚度內,本著節(jié)省原材料,降低工程成本,增強路面抵抗超載破壞的能力,提高路面的耐久性,降低砼面板抗斷裂、裂縫的不利因素;增強砼面板本身的抗斷裂能力,提高抗彎拉強度,從這些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著眼,是路面砼材料今后科學發(fā)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袁建常.科技視野,2012(22)[J].
[2]彭春元.廣州大學學報,2001(08)[J].
[3]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S].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鄧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