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漯河市120指揮中心 河南漯河 462000)
臨床相關研究發現妊娠合并心臟病是導致產婦分娩過程中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發病率為1.06%[1]。妊娠晚期血容量達到高峰,致使橫膈上抬,心臟向左上方移位,導致心臟負擔機械性地增加,這是導致妊娠合并心臟病發生心衰的主要原因[2]。對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實施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促使患者主動參與護理干預中,不僅能增強健康意識,也能改善心理狀態,提高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的母嬰存活率,有效改善母嬰預后。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某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40例,年齡26~36歲,分娩孕周29~41周,既往均患有心臟病,患病時間3~8 a。其中妊娠合并心肌炎7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0例,風濕性心臟病5例,貧血性心臟病10例,甲亢性心臟病8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妊娠監測護理 患有心臟病的產婦產程較快,常因為缺氧及子宮收縮較強,而無產兆進入產程,應增加觀察頻次,更加細心照顧,并保證及時通知醫生,為順利分娩做好準備。
1.2.2 心理護理 患有心臟病的產婦極易出現精神緊張、焦慮擔憂等癥狀,要學會和患者合理的溝通,使其了解成功分娩的病例[3]。給予精神安慰的同時,向產婦介紹用藥的目的及意義,使其配合治療。另外,合理的介紹分娩期相關知識,減少患者及家屬的擔憂。最后,針對患者提出的相關問題,耐心解答,使患者對誘發心力衰竭的因素和預防措施有進一步的了解,及時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減輕心理負擔,順利完成分娩[4]。
1.2.3 飲食與睡眠護理 注意營養攝入,指導產婦攝入高熱量、高維生素、低鹽低脂飲食,且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如鐵、鋅、鈣等。少量多餐,多食蔬菜水果,且不可暴飲暴食,注意適當飲水,保持平衡的出入液量。每天至少保證10 h以上的睡眠且中午宜休息2 h。休息時盡量采取左側臥位或半臥位。
1.2.4 分娩期護理 密切觀察產婦的子宮收縮情況以及胎頭的下降情況,并給予合理的心理安慰,及時調整其心理狀態,同時應能夠識別早期心力衰竭的癥狀及體征,并給予適當的處理。①第一產程鼓勵產婦多休息,指導產婦在兩次宮縮間隙內要有充分的呼吸以及運用放松技巧緩解宮縮時的不適感。給予心理及生理上的鼓勵和支持,以便消除其焦慮感,維持穩定的情緒。分娩時,會通過收縮腹肌增加腹內壓,進而增加回心血量,造成心臟負擔,可能導致心衰。也可給予適當劑量的鎮靜劑。②第二產程盡量避免屏氣用力,盡可能指導產婦宮縮時張口哈氣,待宮口開全后,采取會陰側切等措施加快胎兒娩出,減少體力消耗,減輕心臟負擔。③第三產程待胎兒娩出后,應立即將沙袋置于產婦腹部防止因腹部壓力驟降使回心血量減少從而誘發心力衰竭。同時,產后嚴密觀察產婦的血壓和脈搏,以及子宮收縮情況。
1.2.5 產褥期護理 產后子宮縮小,腹壓減少,回心血量增加從而加重心臟負擔,72 h內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產婦應半臥位或者左側臥位,保證充足休息,必要時鎮靜,在心功能允許情況下,鼓勵早期下床活動。心功能Ⅰ~Ⅱ級的產婦可以母乳喂養,Ⅲ級或以上者,應及時回乳,指導攝取清淡飲食,防止便秘;給予會陰消毒、口腔清潔、保持床單清潔等可以預防感染并發癥。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分娩方式、存活率和滿意度。滿意度在出院當天以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90~100分為滿意,80~90分為較滿意,70~80分為一般,70分以下為不滿意。
2.1 產婦分娩狀況 所有產婦均順利分娩,40例產婦中剖宮產17例(42.5%),自然產15例(37.5%),手術助產 8例(20.0%)。見表1。
2.2 產婦分娩結局 40例產婦圍生期無死亡,新生兒存活率100.0%,產婦發生心衰5例(12.5%),經搶救后好轉。
2.3 滿意度 40例患者中滿意25例,較滿意12例,一般3例,滿意度為92.5%。
圍產期婦女體內會有一系列的解剖學及生理學方面變化,尤其是血液動力學變化。在妊娠32~34周時產婦總循環血量達到頂峰,心臟負荷增大,心力衰竭概率上升。妊娠合并心臟病的產婦在妊娠分娩及產褥時期心臟負擔過重導致母嬰健康受到威脅,需要及時有效的接受規范的產檢及早調節妊娠階段的活動、飲食及原發病治療保證母嬰健康。本研究通過加強心理護理、飲食與睡眠以及分娩期及產褥期的護理,使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對順利分娩更有信心,同時加大對產婦監測及護理的力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應對能力,使患者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使其達到順產的目的,避免母體以及胎兒缺氧死亡。

表1 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終止分娩的方式(n)
[1]張素霞.探討妊娠合并心臟病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學,2012,7(22):213-214.
[2]林建華.妊娠合并心臟病266例臨床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0,6(20):100 -120.
[3]夏士艷.65例妊娠合并心臟病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2):3123-3124.
[4]崔小花.孕產婦心態及護理[J].中國農村衛生,2014,5(9):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