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季倫,陳守斌,謝淑芳,羅 欣,李 妙,李青峰
(1.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410127;2. 湖南省園藝研究所,湖南 長沙410125)
柑橘是世界性大宗水果,約占世界水果總產量的1/5,居世界水果產量第一位;其貿易總量繼小麥和玉米之后,位居第三[1]。我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 000 a 以上栽培歷史;2008年,我國柑橘產量達到2 331 萬t,首次超過巴西成為世界第一大柑橘生產國。湖南省是全國柑橘生產大省,2005年以來產量穩居全國第一。2013年湖南省柑橘種植面積達到了40.53 萬hm2,柑橘約占全省水果總面積的75%;柑橘產量483.5 萬t,占全省水果總產量的86.60%,占全國柑橘產量的14.74%;柑橘農業產值130 億元。在部分縣市,柑橘成為了農業的支柱產業,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目前湖南柑橘正由“十一五”的優化區域布局向“十二五”做好產業規劃發展,這無疑給柑橘生產提出了新要求;而且隨著掛果園面積不斷增大,柑橘產量增加,出現了市場消化困難、價格時有受到影響,生產標準化程度低、果品優質率不夠,品改尚待完成、品種多樣性不夠、上市時間太過集中,生產基礎設施落后、果農投入能力不足、生產效益不高,產品分級、冷藏、加工能力不足及產業鏈不健全等系列問題。因此,進一步審視目前形勢下的湖南省柑橘發展戰略很有必要。
湖南的生態、氣候、土壤等條件很適宜柑橘生產發展,是難得的柑橘生產優勢區域。近年來,湖南省柑橘產業發展迅速,綜合實力提升,使得湖南成為了柑橘種植大省。橘園面積由1978年的4.61 萬hm2,發展到2013年的40.53 萬hm2(圖1),面積增長了8.8 倍,形成了湘西南鮮食臍橙、特色冰糖橙與加工甜橙,雪峰山脈鮮食與加工溫州蜜柑,武陵山脈椪柑三大生產區域和石門、洞口蜜桔,瀘溪、吉首的椪柑,宜章、道縣、新寧的臍橙,洪江、麻陽、永興的冰糖橙等柑橘產業大縣的柑橘品種格局。
圖1 湖南省柑橘園面積多年變化情況
隨著湖南省柑橘園面積的不斷增加,柑橘產量也不斷增加。1978年湖南省柑橘總產量1.93 萬t,2013年達到483.00 萬t(圖2),增長了249 倍;柑橘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7.10%。形成了溫州蜜柑、椪柑、冰糖橙、臍橙、柚子五大主導品種,主導品種面積占柑橘總面積的90%以上。
圖2 湖南省柑橘產量多年變化情況
隨著布局的形成、品種的優化、掛果和盛果面積的不斷增加,湖南省柑橘單位面積產量也不斷提升。1978年湖南柑橘單位面積產量為0.42 t/hm2,2013年達到11.92 t/hm2,增長了27 倍多,年均增長10.03%。2002年以前,柑橘單位面積產量波動明顯,有大小年之分;2002年之后,管理水平提高,除個別年份受到嚴重的干旱影響之外,沒有了大小年的產量之別。因此,2005年之后,湖南柑橘產量穩居全國第一。
由于湖南省柑橘生產區位優勢明顯,柑橘產業發展非常迅猛。1978年,湖南柑橘產量只占全國的5.04%,到2013年,占到了全國的14.74%(表1)。在1978~2013年的35年之間,有28年湖南柑橘產量占全國總產的10%以上,只有在2002年之前的個別年份,受到大小年和嚴重凍害的影響,產量低于全國總量的10%。2011~2013年的3年平均產量占到了全國的15%以上。
隨著柑橘產量的增加,產品銷售與加工業得到很好的發展。十一五期末,湖南省柑橘產后處理能力達到40 萬t,出口鮮果2 萬t。在柑橘營銷方面形成了省級龍頭企業9 家和市級龍頭企業20 家,其中有12 家年銷售量上萬噸、銷售額上千萬元。創立了湘冠、雪峰蜜橘、崀豐、湘南臍橙、匯萃冰糖橙、湘西椪柑、辣妹子、果秀罐頭系列等知名品牌,以及石門蜜橘,道縣臍橙,永興、黔陽、麻陽冰糖橙,瀘溪椪柑等一批地方品牌。
2.1.1 政策扶持問題 對于許多丘陵、山區縣而言,由于田土面積不多,他們主要是靠山吃山,經濟作物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比如麻陽縣,2013年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 000 元,其中柑橘收入1 500 元,占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的37.5%。山區縣多數屬于老少邊窮地區,農民收于不高,發展經濟作物(包括柑橘)卻得不到種植糧食那樣的扶持政策,這不僅影響了農民增收,影響到社會公平,也影響到了經濟作物產業的發展。
2.1.2 歸口管理問題 目前政府許多部門都關心農業、扶持農業、投入農業,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業發展的高度關懷。農村、農業、農民這個“三農”問題,更直接地可以理解為:農村是一個生態問題、農業是一個效益與發展問題、農民是一個社會公平問題。投入農業也就是要解決這三個問題。客觀上講,一些部門沒有農業技術的有效支撐,也沒有一個部門做統籌發展的協調工作,致使部分農業項目投入的方向不對路、效率不高,沒有很好地解決應該解決的問題。
2.1.3 地方政府立法問題 柑橘對于許多縣域經濟而言,不僅是農業的主導產業,也是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甚至是戰略產業。對于一個戰略產業而言,就需要地方政府拿出戰略定力,制定地方法規,保護產業發展。而不能夠把發展產業問題,任由處于完全競爭狀態的農戶來承擔。
2.2.1 缺少柑橘產業長遠發展規劃 農業是一個弱質產業,由于農業稅的減免,農業對縣域財政收入的支持進一步弱化,給地方政府對農業的關注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多數經濟作物(包括柑橘),沒有納入直接責任目標管理,使得某些地方政府關注度下降。產業發展沒有長遠規劃,任由農民隨意發展,產業波動很大。柑橘樹砍了又種,種了又砍的現象時有發生。
2.2.2 缺少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 柑橘園建設,投資建設期長,投資強度大、風險大,資金周轉困難。過去由農戶承擔,規模小、標準低、品質差、效益低。隨著湖南柑橘產業的發展,高投入、高科技、大規模、高風險、高收益的產業的特征逐步顯現出來。目前湖南柑橘產業種植的數量規模和產量規模上去了,但標準化、機械化、高科技化等還處于起步階段;不僅標準園發展剛剛開始、面積小,而且許多柑橘樹種植在山坡上,橘園沒有機動車道,沒有蓄水池、集雨窖、也沒有灌溉設施;化肥、農藥上不去,干旱年份沒水澆,柑橘成熟后下不來。這些基礎建設投資,資金需求大,農戶承擔的能力不強,需要政府出臺長期的扶持政策,保障柑橘產業健康發展。
2.2.3 難獲農業保險 農業生產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很大,如果沒有保險,在強烈的自然災害面前,生產恢復與發展會受到極大沖擊。目前柑橘生產很難得到保險公司的服務,主要因為農業生產效率不高,不可抗拒力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多發且難以預測,加之從事保險業的人缺乏農業專業知識、對農村社情也不是很熟悉,評估風險難度大,使得保險業務在農業生產領域的發展緩慢。
2.2.4 難達專業組織化程度 目前,農村正在起步進行新一輪體制性變革,技術協會、農村合作組織、專業大戶、經營大戶、農業公司還處于群雄并起的發展初級階段。從組織管理的角度來看,許多地方的管理松散,沒有把老百姓組織起來,致使柑橘生產標準不統一,比如施肥不一致、施藥不統一、產品質量不一致,有的產品打包銷售,價格受到打壓。因此,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組織,進行標準化生產管理和整合經營與銷售,對提高產品質量、擴展市場、保障銷售有積極影響。
2.3.1 柑橘品種單一,品改任務重 湖南目前柑橘品種主要集中在9~12月上市,中熟品種多,特早熟、晚熟品種少;鮮食品種多,約占80%,加工品種少;橙汁加工品種更少。總體而言,品改任務重。
2.3.2 標準園少,產品質量不高 目前湖南柑橘園標準園建設剛剛開始。大部分柑橘園有密度過大、灌溉設施不配套、施藥施肥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影響了產品質量。據估計,目前該省柑橘優質果率僅為50%,真正算得上優質的柑橘果實只占15%;此外,采后處理技術薄弱,采后的商品化處理程度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品質量。
2.3.3 技術投入少,服務隊伍不足 新品種、新技術少,產業后勁不足。技術服務隊伍數量少,柑橘生產大縣的柑橘技術服務人員數量嚴重不足,總體水平不高。
2.4.1 加工型柑橘品種少 比如甜度高且適宜加工的哈姆林甜橙、大紅甜橙發展面積不夠。湖南懷化、自治州等地每年甜橙的產量只有4 萬t,當地的主導品種椪柑只能榨調配汁;與工廠每年加工40 萬t 柑橘的設計能力相比,哈姆林甜橙、大紅甜橙嚴重不足。
2.4.2 柑橘副產品利用率低 湖南柑橘副產品多,如果焚燒處理,不僅浪費巨大,而且污染環境。該省每年柑橘副產物產量達200 萬t 以上,總價值高達80 億元以上。目前除少量柑橘皮渣用于陳皮(涼果)等加工外,基本上沒有得到利用,國內所需柑橘副產物提取的香精油、果膠、類黃酮等產品80%依賴進口。如果發展湖南省柑橘精深加工,僅副產物利用一項,一只柑橘可增值2 倍以上,橘農增收也能夠翻番。
2.4.3 柑橘銷售服務體系不健全 (1)銷售產品單一,鮮食與加工比例不合理,90%以上柑橘果實用于鮮食,造成業內競爭激烈,出現賣果難的現象[2]。(2)品牌意識不強,許多好的地方柑橘特色品種,沒有打響品牌,比如瀘溪椪柑。(3)沒有建立服務全省的柑橘物流園。
2.4.4 冷藏保鮮處理能力不足 目前湖南每年的柑橘產量接近500 萬t,需要儲存保鮮的柑橘有200 多萬t,實際儲存能力只有50 萬t。柑橘產區儲藏保鮮設施的建設,可以增加供給、均衡上市、穩定價格、提高質量、保證加工及促進增收。
為了實現“十二五”湖南省柑橘產業無公害認證面積達到35 萬hm2、商品化處理率60%、儲藏保鮮率達到30%,年出口鮮果20 萬t、創匯1 億美元,年柑橘罐頭加工能力達到50 萬t 及柑橘綜合產值500 億元的戰略目標;要從保護戰略產業的角度制定產業發展政策,圍繞標準園建設、品改、品牌、深加工,進一步實現組織形式、栽培模式、加工廣度和深度、營銷模式四個轉變;使柑橘產業做強做精,為該省生態建設和農民增收作貢獻。
(1)國家對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作物種植實行糧食作物種植一樣的普惠的補貼政策。
(2)建議在農業廳經作處歸口管理經濟作物發展事宜,對全省的經濟作物重大投向給予評估、協調和技術支持。
(3)柑橘產業大縣,要出臺柑橘發展政策措施,比如石門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麻陽縣的柑橘生產將縣級財政收入的2%~5%,用于柑橘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柑橘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柑橘儲藏保鮮精深加工的扶持。
(1)在柑橘產業戰略規劃上,要與時俱進,根據新的國際貿易格局,把握俄羅斯等新的農產品進口政策,針對俄羅斯等市場,開發適宜對路的品種。
(2)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采取多種形式招商引資,吸引商業資本進入柑橘產業;柑橘產業大縣,要將扶農資金向柑橘產業傾斜,完善道路、索道、集雨窖、蓄水池等基礎設施。
(3)建議保險部門,積極引入農業技術經濟人員,客觀、公正評價柑橘產業保險業務風險,將保險資金引入柑橘產業,搞物權抵押,為柑橘產業發展提供后勁及安全保障。
(4)繼續鼓勵各類柑橘生產合作組織的建設與發展,統一并提高生產標準,產品質量,積極開拓市場并增加市場話語權,增加農戶參與分享合作組織的收益。
(5)引導并鼓勵成立柑橘發展基金。國家給予一定的資金墊資,引導柑橘種植農戶、合作社和企業出資成立發展基金。
(1)調整柑橘種植結構。選育加工用品種和早晚熟品種。擴大加工型柑橘種植面積、早熟和遲熟品種種植面積,將中熟品種調至75%以下,早遲熟品種上升到25%以上[4]。
(2)強化標準園建設和柑橘出口基地建設。完善無公害柑橘生產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實施GAP、HACCP、ISO 9001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使產品質量安全的過程控制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及科學化。
(3)擴大品改力度,推廣應用無病毒苗木繁殖技術,生態物化栽培技術;實現散戶經營向規模經營轉變,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粗放向集約化轉變。
(4)加大柑橘生產技術隊伍培訓。安排專項資金,到大專院校培養基層柑橘生產技術推廣和服務隊伍。給予基層研究機構以適當的科研經費,加強科研院所與基層柑橘研究隊伍的合作,搞好品種選育,育出系列品種,同時搞好新柑橘品系推廣的現實技術問題。
3.4.1 建設省級柑橘物流園 在此基礎上組建柑橘產業聯盟、網絡服務體系、培育國際型銷售人才、打造品牌、拓展營銷渠道、搞好營銷推介,促進柑橘產業健康發展。
3.4.2 大力扶持柑橘初級加工,全面提升產后商品化處理能力 包括柑橘機械分級、冷藏保鮮、打蠟、包裝等技術措施,促進分類處理,錯開上市時間,達到優質優價。逐步發展精深加工;搞好橘皮精深加工,提煉柑橘精油、天然色素、黃酮類化合物、果膠,逐步替代國外同類產品。
3.4.3 扶持龍頭企業,促進產業化經營 建設現代化柑橘加工出口核心示范企業,扶持企業在柑橘主產區建設柑橘加工工業園,在園區內形成罐頭加工、果汁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產后處理、包裝材料制造、產品研發、倉儲物流、產品檢驗、出口通關于一體的產業集群和配套、快捷的服務體系,促進湖南柑橘加工和出口。
[1]李蔚青.近年世界柑橘貿易結構及中國柑橘出口形勢展望[J].農業貿易展望,2011,(6):51-54.
[2]陳仕俏,趙文紅,白衛東.我國柑橘的發展現狀與展望[J].農產品加工·學刊,2008,(3):21-24.
[3]李振輪,謝德體.重慶市柑橘業現狀、挑戰、機遇和對策[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12-14.
[4]單 楊.中國柑橘工業的現狀、發展趨勢與對策[J].中國食品學報,2008,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