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摘 要:電力是一個國家最基礎的能源之一,于是處于高速發展的國家或者城市,其電力的發展就會愈加的發達,而對于發達的電力能源而言,架空輸電線路是電力系統中必不可少的,同樣也是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其擔負著向電力的使用者輸送電力的重要責任,也就是說一旦架空輸電線路出現了問題,則會影響整個電力系統的輸電工作,更加影響到所有電力用戶的使用,對于供電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也會造成一定的威脅,也必將造成嚴重的后果和極其惡劣的影響。為此應當對架空輸電線路進行必要的維護,同時也要對其運行的狀態進行必要的維護。該文就是根據架空輸電線路的實際工作狀態展開論述,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提出對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的狀態進行維護的方法和建議,以及對其運行的管理方式進行改良的一些方案和方法,不僅提高了對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的監視功能,同時提高了架空輸電線路管理工作的效率問題,增加了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的穩定性。
關鍵詞:架高輸電線路 運行狀態 維護 管理 穩定性
中圖分類號:TM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7(a)-0150-02
1 架空輸電線路的作用及弊端
架空輸電線路是國家電網中輸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具有架設的工程成本較低,架設的方法較簡單,進行維修時比較方便等優勢,是我國現階段極為普遍的高低壓運輸電力能源的方式。架空輸電線路是架設于地面之上,把不同地區的發電站、變電站以及負荷點連接起來,通過輸送或者交換電能,形成不同等級電壓的電力網絡或是配電網進行大功率電能傳輸和分配。由于架空輸電線路是被置于室外進行工作的,因此其線路是暴露在大氣的環境中的,所以在一些特殊的地區其運用絕緣子被換成空氣絕緣子。
架空輸電線路時常會直接受到不同大氣環境的影響,例如氣溫的驟變變化、強風暴雨的侵襲、結冰,有時由于地區區域性的原因,架空輸電線路還會被架設于江河兩岸而橫跨江河,這就必然會遭受到汛期洪水的沖擊,所以對于架空輸電線路而言,要求其必須要有一定的機械強度能耐得住這些情況的變化和沖擊。而對于架空輸電線路的損害和影響不僅僅局限于這幾種情況,對于強暴雨天氣的雷閃襲擊、大雨淋襲、雨林和山地環境的濕霧,更加嚴重的還有自然與工業所形成的污穢等。這些都是對架空輸電線路造成破壞或是降低架空輸電線路的絕緣強度的原因,這些情況甚至還可造成停電而發生事故。對于架空輸電線路,其還存在關于電磁環境造成干擾問題,而避免或者減小這些因素所造成損害的方法就是通過對架空輸電線路的設計以及運行和維護方面進行改良。
2 架空輸電線路對其運行狀態進行維護管理的概念
所謂的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的維護和管理,實質上是對架空輸電線路自身設備的運行狀態是否處于健康良好,以及其輸送的通道環境是否處于由風險的狀態中的一種管理的方法和保證其正常運行的維護的方法。目前,而現階段對于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的維護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僅處于對其進行檢測檢修為主的狀態,并沒有對其使用巡視與檢測的方式,兩者之間的區別在于隨架空輸電線路的檢測的策略方式不相同。
3 我國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的維護管理現狀
3.1 架空輸電線路的通道存在著隱患
輸送通道負責電流的輸送,一旦輸電線路通道出現問題,就會誘發安全隱患,對于現階段我國架空輸電線路輸送線路通道的維護和管理而言,仍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架空輸電線路通道通常會出現的異常問題和故障隱患的誘因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外界環境影響的客觀原因,另一個方面是輸電線路自身出現老化的原因。
由于架空輸電線路通道被常年置于室外,所處的環境也經常變化,經常受到自然天氣的影響,由于環境和氣候的不利影響,一些山野地區經常會有野生動物出沒,加之輸電線路自身的老化現象,這些外界因素的影響更會加速輸電線路的老化和損壞,同時也為架空輸電線路的巡檢和維修的工作帶來許多障礙和困難;像這種由于氣候引起的損害和故障,也會由于季節性和月份的更替使得對于輸電線路的影響也存在一定的變數,而這種情況對于目前我國所采取的按月巡視檢修的狀況而言并不能夠對架空輸電線路的運行狀態進行較好的維護和安全性的管理,對于這種按月的巡視方式來說,由于時間段的差異,會出現在巡檢的過程中,所檢查的輸電線路并未出現異常情況和故障,這就有可能存在漏檢的問題,而在于特殊地區的巡檢工作自身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這些情況的出現會使巡檢的資源分布不均。
3.2 缺乏專業性的人才對其進行管理和維護
現代化科技與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升高,工業一體化也愈加的發達,這種現狀使得全民的用電量以及用電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如今全國各地都在積極的發展經濟以及新城市開辟,這些情況都大大的增加了架空輸電線路的數量,就會增加架空輸電線路輸送工作的負荷量,同時增加了架空輸電線路的狀態維護與管理工作的工作量,進行巡檢的工作量與工作強度也隨之增多,由于接受此專業培訓的人員不足,造成了專業人才緊缺的現象,這些問題都使得架空輸電線路在進行巡檢時出現漏檢,或者當出現安全隱患時無法及時發現,而無法得到及時的檢修或者排除,此外,由于目前對于電力發展只注重于建設,并沒有大量的經費用于對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的維護和檢修,出現了對其進行管理方面的缺口,也是造成檢測巡檢人員沒有更先進的專業培訓或無法擴充專業人員數量的主要原因。
3.3 在進行巡檢維修管理的過程中對資源的浪費情況嚴重
所謂的對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的巡檢工作,實質就是對管轄區域內的架空輸電線路狀態進行定期的巡視檢查,看其是否出現安全隱患、線路老化及故障等問題,以保證架空輸電線路進行輸電工作的正常進行;這種巡視工作的進行通常會占用較大的巡檢用資源,由于地域性的原因使得巡檢人員的巡檢工作變得不方便,所以在巡檢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常會出現對巡檢資源隨意丟棄的情況,巡檢工作的難度使得巡檢人員并不重視巡檢資源浪費的問題,造成了大量巡檢用資源的浪費,加大了巡檢用資源的損耗,倘若此時電力部門無法及時進行巡檢用資源的補給和運送,將會導致架空輸電線路在出現故障時無法得到及時的檢修,間接造成了輸送事故的發生;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城市的電力企業給予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的維護和管理經費有所不同,有的地區可以及時對架空輸電線路老化的線路進行更替,而有的地區并不能及時更換,而對于維護管理工作精細化方面的問題,并不是所有地區都做到或者是受到重視,這就會造成巡檢專用資源在進行分配時出現的不均勻的情況,使得對巡檢資源浪費的情況更加嚴重。
4 提高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維護和管理方法
4.1 轉換對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維護和管理的模式
對于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維護和管理模式的轉換基本包括四點,其一是增強對架空輸電線路巡視工作的質量,提高線路巡視檢修工作負責人的責任感,要求對自己所管理負責的線路情況以及可能出現隱患的情況了如指掌,經常性總結工作經驗,做好巡視計劃和記錄;其二,對所管理的區域的線路受到的危害進行分類,例如樹害區、雷害區、鳥害區、滑坡沉陷區、洪水沖刷區及人類活動頻繁區等等;其三,加強管理的總結性,就是將每一年出現的危害情況進行分類,歸類,對于自然情況、季節情況和鳥獸危害所發生的時間進行總結,總結的內容還包含對故障排除的方法,并建立檔案,便于后期查閱;其四,要求線路巡視的人員要堅決遵守巡視規定和計劃,對特殊地形區及特殊情況區域進行重點巡視,同時強調對巡檢資源的節約。
4.2 實現在線監測工藝技術
我國自身就是用電大國,加之全國多半的城市正在積極的進行城市化發展建設,這使得我國的架空輸電線路的整體基數較大,這不僅僅給架空輸電線路的巡檢和檢測工作帶來較大的壓力,同時,在面對大量的巡檢技術的工作量時,單憑人工進行巡檢和運營維護是無法完成日常的工作量,更無法保證架空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鑒于此種情況,最佳的改善方式就是引進在線監測工藝技術,以此來保證在架空輸電線路出現問題時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其進行處理。通常情況下,這種在線的檢測技術均用于實際的架空輸電線路的運行工作。就目前的技術而言,架空輸電線路的在線監測僅僅只是對其絕緣子的輸電線路和其自身的塔桿作為在線監測的對象,而這兩個檢測對象的監測參數的精確度可以直接決定整個檢測技術工程程序的檢測精度,所以,除了要保證此程序在運行時的各部分均處于完好的狀態之外,還要有優良的技術作為的保證。
此外,這種對架空輸電線路進行實時監測的工藝技術并沒有使整個檢測的成本加大,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減少架空輸電線路的的檢測與維護的成本,對于特殊地區、故障頻發地區及工作人員不便于進行巡查的地區,可以增加在線監測技術的密度和力度,而對于便于監測和不易發生故障的地區,可以適當減少監測點,以此減少人員工作量和降低資源成本,所以說此項舉措也是在合理化運用人力資源的基礎上使架空輸電線路的檢測技術朝著更加信息化、技術化和科學化的方向前進。而這也恰恰說明了監測檢測技術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和增強架空輸電線路整體運行狀態維護水平以及整個電力系統的管理效率。
4.3 提倡建設巡檢影像平臺
巡檢的影像平臺是一種現代化的巡檢管理手段,它是運用智能化的管理平臺通過增設影像巡檢點對架空輸電線路進行整體監測監控,它不僅僅是普通巡檢手段的更高級別,同時還可以改善巡檢專業人員不足而發生漏檢的問題;通過系統化、智能化的巡檢影像平臺,可以實現對架空輸電線路的在線監測功能,可將較為直觀的影響因素資料以及系統信息等情況資料輸入進管理系統,增加了對架空輸電線路日常運作狀態管理的直觀性;減少了人工巡檢的工作量,還可以承擔對位置和故障類別、次數進行數據的采集、統計、分析等工作,這種影像化的智能管理平臺可以對線路的運行情況進行全面的反饋,對于往年常出現狀況的問題數據進行整合,給予一定的分析建議,便于進行針對性的管理。
5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的維護和管理,重點的原因在于管理和人員的專業性不足和人數的不足,要想提高對其的維護和管理的手段,就必須要增強管理的系統化,提高人員專業性與管理能力,并結合智能化的影像平臺。
參考文獻
[1] 周恒俊,郭創新.面向智能配網的能量管理系統體系結構[J].高電壓技術,2010(8):2088-2094.
[2] 曹軍威,萬宇鑫,涂國煜,等.智能電網信息系統體系結構研究[J].計算機學報,2013(1):143-167.
[3] 張建華,蘇玲,陳勇,等.微網的能量管理及其控制策略[J].電網技術,2011(7):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