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芬
摘 要: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任務,思政課則主要負責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但目前多種因素促使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堂教學效果并不佳,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政課的實效,真正發揮思政課堂的思想陣地作用,這是當前思政課的當務之急。該院思政課教師根據該院學生的實際,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實踐性教學環節和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著手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政課 教學模式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6(c)-0177-02
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任務,“高素質”不僅體現在高技能上,也體現在高境界、高人格、高品質上,思政課就起著這樣一種作用。但由于經濟的全球化和政治的多極化,使得人們的思想出現了諸多變化,高職學生也不例外。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效果并不佳,學生認真聽課的比例不高,曠課率與專業課相比卻高了很多,這是很多高職院校思政課堂的現狀。那么是哪些因素導致了這種現狀?應如何改革才能打破這種常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真正發揮思政課的作用呢?該院思政課教師圍繞該校學生實際,共同討論原因,積極探索尋求解決問題之道,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效果顯著。
1 高職學院思政課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
(1)高職學生甚至是一些專業課教師存在著重專業課輕思政課的現象。很多學生認為到學校是來學技術,認為兩年開三門思政課,實無必要,加上個別專業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有意無意流露這種傾向,使得部分學生上課情緒不高,有的學生甚至帶著抵觸情緒,上課玩手機、講話或逃課現象比較普遍。
(2)文化與文化間的矛盾,理論與現實社會的沖突。中國開展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加強,加上高度發達的傳播媒介,使的其他國家各種思想文化快速進入中國,引起我國傳統價值觀念與外來價值觀念之間的矛盾;另外,由于我國近幾十年來,經濟高速發展,但文化發展卻并沒有跟上,使得道德滑坡現象非常嚴重,人們對善惡美丑的觀念越來越混淆不清,信仰喪失。這種現狀對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學生價值觀的樹立產生了巨大威脅,部分學生開始認為思政課與現實脫節,不能很好指導現實行為。
(3)學生自身因素。一般進入高職的學生的分數比較低,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的興趣不大,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所以上課很容易開小差。
(4)教師的因素。目前,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堂還是以滿堂灌為主,雖然這幾年一直在倡導教學改革,有很多老師也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在課堂上多舉實例,以求理論聯系實際;或者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制作精美的PPT等等,并沒有改變傳統的以老師為主的模式,加上很多高職院校還是以大課堂為主,這樣更不利于師生互動,上課效果自然也不會好。
2 高職院校思政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1)改革教學觀念。中國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重點放在教學內容本身,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學生才是教學的著入點和落腳點。因此,我們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參與到課程中來,加強師生互動,才能增加課堂時效性。
(2)改革教學方法。改變過去的填鴨式教學,將其變為互動性教學。相關調查表明,學生對思政課呆板的教學模式早就失去了興趣。因此,該院思政教師根據該院學生實際,采取了以下做法:①開課前5~8分鐘說評新聞。每次課提前吩咐2~4個學生(根據班級人數確定人數)提前準備說評新聞,并把這作為平時成績考核內容之一。說新聞,就是在一分鐘之內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把新聞表達出來,新聞可以是國際新聞,也可以是國內新聞,既可以是報紙上的新聞,也可以是我們親眼所見的。評新聞,就是讓學生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談談自己對這個新聞的看法。最后老師進行簡單點評。這一做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度,讓學生慢慢地學會去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國家。也可以幫助大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提高大家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②把學生分組,課程分塊,拿出部分課程讓學生自己制作PPT,自己進行講解,老師最后進行補充講解和點評。任課教師必須提前把課題選好并公布下去,由于高職學生相對來說自學能力、理解能力較差,所以對有些相對比較難的課題有時候有必要把框架細分給學生做參考,同時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有所變動。在學生分組問題上,人數不宜過多,3~4人為宜。同時,每個成員要有明確分工,但又要講究團隊協作。同一個內容,可由2~3個小組共同承擔。學生參與講解的課題不宜過難,最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有話題的,網上好收集資料的內容。這一環節能很好地把學生拉入課堂,學習也由被動變為主動,通過這種方式,既考查了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同時,由于學生自己參與了資料的收集、整理,對知識的理解會更深刻,把握的也更全面。這種任務型的教學,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這也是高職學生非常缺乏的。③一個學期可適當進行1~2次的辯論賽。在辯論賽題的選擇上,既可以選擇當前爭議比較大的熱點難點時事,也可以是課本內容里學生感興趣并有爭議的課題等,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論辯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釋放自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容納自我,還可以培養大家團結協作精神、探究求索的科學精神等。
(3)改革實踐教學環節。思政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重任。這一目標的實現僅僅依靠第一課堂是遠遠不夠的,第二課堂的作用不可忽視。該院思政課部聯合學工處一學期會舉行1~3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并且是盡可能地結合學院各專業的實際。例如,該院聯合校學工處舉辦了評選感動校園十大人物活動、青年志愿者舉行陽光義賣活動、參觀曇華林、毛澤東故居、辛亥革命紀念館、湖北省博物館等;步行長江一橋;徒步東湖;舉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征文比賽等;聯合民政管理學院學工到養老院關愛老人;聯合康復學院到福利院、省殘聯和武漢麟潔康復中心關愛兒童等,通過第二課堂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改革思政課的考核方式。思政課教學效果的考核和評價,應突破傳統學科考試的模式,改變以往單純強調對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行為品質培養的片面做法??荚嚳己朔椒ㄒ轿弧⒍嘟嵌?,增強科學性、實效性、可操作性和導向性。該院采取了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平時考核包括考勤、作業、堂課表現(說評新聞、討論和辯論等表現),學生平時的德育行為也列為了思政平時考核范疇,期末考核是在考核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偏重于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思政課的實際效果,必須打破原來的以老師為主的模式,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思中動,動中學,把課堂和學生的業余活動和平時行為有效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把學生培養成才德兼備的高級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肖蕓.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改革創新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3(9):46-47.
[2] 鄒瑄.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時空,2009(6):143-144.
[3] 彭新麗.深化四個結合打造美麗高職思政課[J].中國高等教育,2013(1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