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銳+安華
休假制度是國家文明的象征。落實休假制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治理能力的標準,是法治水平的體現,也是執行力強弱的標志。長期以來,帶薪休假難落實一直飽受社會詬病。如何不讓休假成為“假休”,各級部門作出了不懈努力。可喜的是,今年帶薪休假制度執行情況明顯好于往年,值得點贊!
帶薪休假制度作為我國的法定制度,早在1994年就被寫入《勞動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至今已有7年多時間,但總體落實情況不盡如人意,各單位之間也是苦樂不均、參差不齊。據新華網調查統計,近3年來,表示從未享受過帶薪休假的占72.3%,休過一次的占13.9%,僅有7.8%的人表示休過3次。在沒休成假的原因中,表示“領導和同事都沒休,想休但不敢休”的占22.4%;“每天各種事忙,想休但沒時間休”的占22.3%;“擔心休假會影響發展前途”的占9.7%。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比較好的主要集中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一些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落實情況相對較差。享受帶薪休假,是國家賦予職工的法定權利。落實帶薪休假,克服“假休”現象,要從制度意識、制度完善、制度督促等方面著手解決。
一是要增強帶薪休假的制度意識。帶薪休假作為職工法定權利和國家法定制度,制定了就要落實,出臺了就要執行,否則就是一紙空文、一個擺設,帶薪休假就會成為“鏡中花、水中月”。落實好這一制度,各部門各單位和廣大職工首先要增強制度意識,自覺繃緊嚴格落實制度、認真執行制度這根弦,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和按章辦事的觀念,養成依規行事的習慣。要認真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喚起各級組織和各個機構重視制度的自覺性及執行制度的嚴肅性,切實把制度落實好,不讓制度落空,成為擺設。作為職工本人,也不要把放棄本應享受的權利高尚化,“該休不休”并不是風格高不高的問題,而是執行法律制度意識強不強的問題。
二是要切實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當前,一些帶薪休假制度還不夠細化,一些必要的配套措施還不健全,操作性還不夠強,致使休假流于形式。落實帶薪休假,要結合各單位實際和職工狀況,進一步在健全休假制度、合理安排工作等方面加以細化和改進,修訂完善年度計劃安排、輪休換崗、家庭成員休假銜接等制度,研究制定一系列“強制性”休假措施,創造一個職工方便舒心、單位無后顧之憂的休假環境,讓帶薪休假從“夢想”照進現實。各級領導要帶頭落實帶薪休假,帶動全單位乃至全社會行動起來,消融各種禁錮帶薪休假的堅冰。
三是要加大對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的督促。絕大部分職工礙于情面,怕被別人說成是想自己的事太多,過分計較個人得失,往往是單位不提,自己也不會去跟單位較真。有的勞動監察部門、工會組織也未能發揮應有作用,缺乏為職工爭取福利待遇的主動性,導致帶薪休假執行不力。盡管《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了相關處罰措施,但鮮有單位因此而受罰。各部門各單位工會等組織要積極維護廣大職工的應有權利,切實負起督促、監督責任,保證帶薪休假等有關職工福利的事宜較好地得到落實。勞動監察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監督、查處、追責力度,提高不執行帶薪休假制度單位的違法成本,讓法律制度多些剛性、少些彈性。要通暢職工與監管部門的溝通渠道,讓職工品味到更多帶薪休假的“獲得感”,切實把好事辦好。
本欄編輯/高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