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人們對食品質量、損耗、污染、價格和銷售期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產品產地預冷、冷藏運輸的需求不斷擴大,因此,以水產品、畜產品、果蔬、花卉及藥品為代表的冷鏈物流業的發展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冷鏈物流;發展;對策;研究
一、冷鏈物流業現狀
1.冷鏈物流企業主體不斷壯大
冷鏈物流業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交通、產業等綜合優勢,吸引了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國內知名大型物流企業加入。按照綜合和專業相結合,產地、銷地和集散地市場兼顧的理念進行布局,共同形成了全方面、多層次、高角度的冷鏈物流主體。
2.冷鏈物流技術逐步推廣
冷鏈物流技術的創新、推廣和應用是提升冷鏈物流業整體水平的重要核心,是推動產業跨域式升級的有效途徑。目前,冷鏈物流企業基本都建立了物流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和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EOS、EDI),提高了冷藏庫利用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冷鏈物流中心初具規模
冷鏈物流中心根據各自發展地位和功能定位,基本形成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儲運技術、包裝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技術體系,具備較為完善的倉儲、配送、站場、信息網絡、交通運輸條件和工具等物流基礎設施。
二、存在問題
1.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能力不足
現有冷凍冷藏設施普遍陳舊老化,且區域分布不平衡,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性農產品配送中心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同時,現在市場上冷藏庫基本都是中低溫冷藏庫,庫溫度控制在-20℃左右,主要服務于肉類、水產品等食品的倉儲,而高溫庫(氣調庫)資源供應缺乏,超低溫庫更是少之又少。
2.冷鏈物流技術推廣滯后
冷鏈物流企業雖然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EOS、EDI系統,但是當前國際上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的應用少之又少。仍然停留在超低級的發展層面,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因為技術的不匹配,往往造成很大的麻煩。特別在互聯網+時代,技術的落后將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3.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缺乏
目前,冷鏈物流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尚缺乏較為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優質優價的機制仍沒有形成,冷鏈物流的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制造企業自用冷庫大量存在,這不僅加大了企業的一次性投資,建成后的實際利用率不高,造成設施資源浪費,而且影響到冷藏業和物流業的健康發展。
4.產業政策不夠完善
現代物流特別是冷鏈物流是新興產業,國家和國內東南部發達地區先后出臺了扶持鼓勵政策,使得這些地方的冷鏈物流企業和基礎設施、經營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其他地區尚缺少詳細的支持冷鏈物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對冷鏈物流業發展建設的支持引導力度不夠,配套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
5.組織化程度偏低
推進和培育冷鏈物流業建設與發展的管理體系尚未健全。目標管理、業績考核等推進機制尚未建立,未能集中優勢力量推動冷鏈物流業發展。同時,還沒建立專門的冷藏庫管理機構,為冷藏庫的建設規劃提供服務,優化資源配置,配套服務力度不強。
三、建議及政策
1.統籌冷鏈物流業發展規劃
把冷鏈物流作為投資、政策引導和吸引外資的戰略重點,加快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確立發展的重點、方向與目標,以及相應的措施。參照冷鏈物流的國際標準和國家以及各省市出臺的鼓勵政策措施,結合各地實際,制定冷鏈物流標準,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
2.加大冷鏈物流業發展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
建立起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體的激勵機制,積極協調政府各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學者,研究制定包括資金、稅收、土地、交通等方面,完整和系統的促進冷鏈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對冷庫建設、購買冷藏車輛、精密監測儀器、冷藏保鮮設施設備等資金投入大,投資回收期長的項目,以及冷藏物流設備、冷藏運輸技術、保鮮儲藏新技術等冷鏈物流技術研發項目,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通過貼息、補助等方式扶持、獎勵重點企業,提升冷鏈物流業整體實力。
3.加強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重點加快一些蔬菜批發中心和水產批發中心等的經營設施建設,優化經營環境,提升經營檔次;改造提升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加快物流中心、冷鏈物流園等園區的內部和對外道路建設,暢通園區內外交通。加快配套設施建設,重點推進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
4.大力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
大力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本地冷鏈物流企業與國內外冷鏈物流企業合資合作;鼓勵中小冷鏈物流企業創新服務模式,加強資源整合,滿足多樣性的物流需求;鼓勵冷鏈物流企業與金融、通訊、流通企業結盟,提高增值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積極培育冷鏈物流業領軍型企業集團,壯大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規模,形成核心競爭力,提升綜合服務檔次。
5.注重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
積極發揮冷鏈物流行業協會職能作用,注重與高校的無縫對接,實行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牢固樹立服務意識,面向自己未來即將從事的崗位或者崗位群,了解自己應該掌握那種技能。同時與高校教師的科研相結合,讓學生參與到科研的全過程,企業負責做好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這樣無縫對接,既達到了培養人才的目的,也減少了企業的培訓和科研成本,可謂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譚兆濤.淺述我國冷鏈物流的現狀與提升[J].肉類工業,2010,(03):43-45.
[2]郝書池.我國冷鏈物流發展前景及對策[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0,(07):74-75.
[3]寧曉利.我國食品冷鏈物流模式[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0,(20):68-69.
作者簡介:丁東升(1979- ),男,遼寧朝陽人,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黨政辦公室副主任,講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物流、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