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祥
摘 要:網絡信息技術在我國的高度普及與發展,使得我國的金融領域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風暴,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得金融信息化的程度越來越深入,而與此同時金融信息化所帶來的各種金融風險也更加受到關注,由于互聯網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風險與安全隱患,因此金融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成為了我國金融領域向前發展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提升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制定更為完善、科學地金融防范體系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金融信息化;金融風險防范;金融市場
一、金融信息化的必然性
信息技術的高度普及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信息技術也為人們的生活以及生產提供了巨大便利,金融領域也是如此,因為金融領域本身的特征使得信息技術更加容易在該領域中普及,也更加需要信息技術,首先我國金融業在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很多剩余資本,這樣一來人們就開始研究如何將這些剩余成本轉化成新的融資交易形式,而信息技術恰好為人們這樣的想法提供了可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金融信息化誕生了。金融信息的特點的實效性、及時性強,信息技術能夠更好的凸顯金融信息的這些特點,在現代化的信息環境下,金融信息能夠更好的被分享與應用,也只有在現代的信息化條件下,才能夠最大化的實現金融信息的實效性與及時性。另外,經濟全球化的程度不斷深入,我國資源也開始在世界范圍內流通,這就決定了資本再不可能只是停留在一個領域中,這樣一來,金融活動也必須要清楚原有的地理障礙,實現虛擬交易市場的構建,完善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后,金融領域具有自身非常鮮明的特點,它不具備任何一種更商品的屬性,但是卻擁有一種交易形式,因此它是能夠被虛擬形式所代替的,金融行業的收益非常豐富,其資本基礎也非常雄厚,在新技術的更新換代方面擁有與時俱進的能力,通過以上種種闡述能夠看出,金融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信息化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是金融產業化的必然之舉。
二、金融信息化與金融風險之間的關系
由于信息化在金融領域的普及與發展,大幅度的提升了行業運作的效率與質量,然而必須要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旦資金計算、證劵交割以及擔保管理等環節出現問題,那么后果則會非常嚴重,并且這種結果還會持續蔓延,造成的經濟損失非常嚴重,由于互聯網具有開發性、分享性因此一旦發生以上問題,必然會導致核心信息的泄漏,以及虛假信息的出現,從而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當然如果業務處理系統以及信息管理系統都是十分完善,信息化是能夠代替人工操作的,也會大幅度減少人員工作符合與心理壓力,信息化實現各個領域之間的緊密聯系,也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實時溝通,那么同樣的金融信息化也使得各金融機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各種業務流程結合也更加緊密,業務辦理速度得以提升,同時金融信息也能夠更好的被利用與結合,加速了信息與資本的流通、轉移,這個時候金融流動性風險也隨之提升。
除此之外,因為金融信息化使得金融全球化的趨勢加劇,使得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具備了對抗和規避金融管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迫使各國放松金融管制,降低金融管制的力度,金融資源在相對自由的環境中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有效配置。
三、如何防范信息化進程中產生的金融風險
1.維護金融系統的標準化和多樣性
金融系統的標準化與多樣性是必須要保持的,雖然在這些方面并沒有統一的要求和標準,但是我國各個金融機構在信息化建設上都在不斷付出自己的努力與支持,這也是導致金融信息化基礎千差萬別的原因所在。如果金融信息化無法實現統一技術標準與業務規范,那么必然會提升金融機構信息化的成本,也會阻礙全球互聯的實現。高效率的虛擬金融市場的需求,從而提高了經營風險,信息化標準的不統一,還會加劇信息的不對稱,導致逆向選擇的風險。
2.組織結構再造,完善內部管理機制
從目前國內金融行業的發展來看,信息技術已經普及到了每一家金融機構中,人們在享受信息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一些困擾,由于技術本身不存在對與錯,真正導致金融風險的實際,在縱向上,裁減中層管理者,實現機構的扁平化,以技術代替人工,使信息流通過程更加高效規范;在橫向上,按照整體化原則,根據信息流設計工作流程,取消各個工作環節銜接的人為因素,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實現一體化業務辦理和機構管理。然后通過網絡技術與其它金融機構、客戶和政府等利益相關者相連,應用絡貨幣開展網上交易,組成虛擬市場,實現虛擬經營。既然采用了新型的組織結構,就要采取柔性化的管理機制,提高員工的自我監控水平。但是必須要認識的一點是柔性管理也要注意度的控制,不能夠過于松懈,因為金融行業的特殊性,使得員工在抗壓性,思想道德品質方面都必要高于常人,基于這些方面給予員工更加寬松的工作環境,建立獨立的內部檢查部門,將風險控制進行明確分工,完善審批制度,完善會計控制制度,在企業中普及風險意識,強化管理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信息技術優勢的發揮,最大限度的控制了金融風險,實現經濟收益的提高。
四、結束語
由于信息化技術的特性與金融信息的特性高度相符,都是具有實效性、及時性,因此信息化從宏觀上是促進金融領域發展的,同時也是金融領域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人們在看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蘊藏于金融領域的風險,并制定全面、科學地控制管理措施,確保進金融信息化正面效應的發揮,避免不利因素對于金融業整體發展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玉喜.金融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的演變及其借鑒意義[J].管理評論,2004(06).
[2]孟菲.中國金融信息化的機遇與挑戰[J].市場周刊(財經論壇),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