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產性服務業作為直接服務于工業生產的現代服務業,對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發展作用重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能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已成為共識,本文在安徽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加大政府導向、加強城際協同合作、做大主導產業和完善人才培育等促進集聚的建議。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域發展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安徽省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成為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主要突破口。生產性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的重要一部分,擔當為經濟轉型發展,提升經濟質量的重任。安徽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目標已經明確提出要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并制定相關政策文件,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已刻不容緩。
一、安徽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現狀及問題
2014年,安徽省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252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4.8%;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占整個服務業的比重達36.3%,對服務業增長的貢獻率為38.3%,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安徽省生產性服務業總體規模不斷擴大,無論是從業人員還是產業規模都在急速增長。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該產業集聚不斷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集聚程度整體較低,地域和行業集聚差異明顯
通過2004-2013年在安徽省十六個地級市面板數據分析,根據空間基尼系和區位熵理論的研究,從城市角度看除了合肥、蕪湖等城市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程度比較高外,其他地級城市產業集聚整體都比較低,無法形成規模以上的市場。從行業角度看,目前安徽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程度較高的有倉儲物流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倉儲和郵政業等集聚程度較高,而其他諸如金融業、信息技術服務、服務外包等集聚程度較低,并且差異明顯而且有不斷拉大的趨勢。
2.生產性服務業結構有待優化,集聚輻射帶動力明顯不足
傳統服務業占整個生產性服務業比重大,而電子商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金融服務業發展滯后。整個生產性服務業結構還是以傳統商貿服務為主,產業附加值較低,技術裝備落后,受經濟大勢影響比較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依舊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由此帶來的集聚輻射帶動力明顯較低,并不能因為這樣的產業集聚而帶來的規模效率。
3.集聚缺乏系統性,謹防盲目集聚
基于鉆石模型的理論,集聚規律存在“倒U型曲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一開始會產生規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企業運行效率,但當集聚達到倒U的底部時候,其規模效益就會大大減弱甚至會起到反向的作用,我省尚處于生產性服務發展的初期,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認識到其集聚帶來的規模效益的好處,故此局部區域謹防盲目集聚,導致集聚過度而產生的產能過剩,成本上升的弊端。
二、促進安徽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的對策
1.加大政府導向,建立保障機制
結合安徽省制造業產業升級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特點,政府應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市場條件和企業狀況等因素的不同,制定配套的相關政策,加大政府導向,有意識的鼓勵和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引導資源要素向生產性服務業重點行業和區域集中,對生產性服務業重點建設項目和關鍵領域給予財政貼息、加強生產性服務業用地的規劃、儲備和供應工作、建立靈活的人才引進等政策扶持。
2.依據區域經濟定位,加強城市間生產性服務業協同合作
安徽省內各地區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做好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規劃,明確其功能定位和發展重點,要通過強化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的建設,來提升產業的專業化水平。發展壯大省服務外包產業園、蕪湖動漫產業園、馬鞍山軟件產業園等一批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3.做大做強主導性產業
重點培育傳統生產性服務業龍頭企業,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科學規劃與布局,強化已有的聚集優勢,應重點培育生產性服務業龍頭企業,并鼓勵他們順應結構調整的大勢,將規模繼續擴展,優化配置資源,發揮典型的引領作用,強化并發揮行業聚集優勢。比如合肥市電子信息和家用電器、汽車和裝備制造等制造業發展勢頭強勁,于此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如交通運輸和物流業,技術服務等應加大集聚力度。
4.人才培育和引進是關鍵
從以往的發展經驗來看,高素質人才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產業進步的根本動力。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需要高素質人才去實施,而且這樣人才對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正向推動作用,因此,安徽省各地市應積極制定各種政策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的加入,同時大中專院校和企事業單位也應當積極建立和完善培養機制來培育人才,使得人才的本土化。
參考文獻:
[1]馬鵬,李文秀.服務業的空間集聚與城市經濟發展實證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3):87-93.
[2]劉湘妃.浙江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水平的測度分析[J].經濟論壇,2011(09):58~60.
作者簡介:吳風波(1984- ),男,安徽廬江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