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華
《民事訴訟法》197條中關于擔保物權人申請執行擔保物權的規定,使得《物權法》中有關擔保物權實現的規則有了程序法的保障,申請人可以依這一非訟程序快捷、高效地取得準許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的裁定,這一裁定具有執行力,申請人可據此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擔保物權人通過直接向法院申請執行擔保物權,與普通訴訟程序相比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節省了訴訟時間,降低了訴訟成本,又能及時收清貸款本息。近期,蘭溪合行己通過申請擔保物權收回借款本金1328萬元及利息。
如范某某因涉及民間融資外逃,其在蘭溪合行有住房抵押貸款46萬元,于2015年3月6日到期, 2015年2月2日蘭溪合行向法院申請執行擔保物權.法院于3月9日下達裁定書:“被申請人范某某所有的位于**房產證號**準予采取拍賣、變賣等方式依法變價,申請人浙江蘭溪農村合作銀行對變價后所得款項就借款本金46萬元以及利息在最高額**萬元范圍內優先受償”,蘭溪合行隨即申請法院進行拍賣抵押物。但如果按正常提起訴訟的,一審訴訟程序審理期限為6個月,借款人下落不明訴訟文書及判決書送達公告期各二個月,生效上訴期十五天,需十個半月時間才可申請執行,執行期又有二個月公告期,一年的時間就過去了,所以直接申請執行擔保物權可以節省了銀行參與訴訟的時間和人力、物力投入,更重在的是能及時收清不良貸款本息,優化信貸資產。
申請執行擔保物權有很多優點,但筆者認為人在申請執行擔保物權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債權債務關系清晰。擔保物產權清晰,擔保責任明確且證據材料齊全的申請實現擔保物權,如果抵押物權屬存在爭議或抵押物有租賃存在先抵后租或先租后抵爭議的,不宜向法院申請實現擔保物權,以避免利害關系人向法院提出相關異議。
2、抵押物處置變現價值不足以清償貸款本息的不宜實現擔保物權。因當前抵(質)押物司法拍賣的整體行情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不容樂觀,基本上有流拍風險,流拍導致抵(質)押物拍賣、變賣后所得價款不能清償銀行的貸款本息,在這種情況下,銀行還是需要另案起訴保證人,程序的效率可能降低。
3、物保、人保同時存在時應綜合考慮是否適用特別程序申請執行擔保物權還是提起普通程序訴訟借款人、抵押人和保證人,由于實現擔保物權程序是由銀行向法院申請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因此無法在實現擔保物權程序中要求保證人承擔責任,在這個過程中會存在三種情況:一是由于實現擔保物權需要一定的時間,特別是執行程序與普通案件執行并無區別,如果時間長,保證人脫保的概率會增加;二是保證人在銀行實現擔保物權時有可能轉移財產逃避擔保責任,或者其自身受資金鏈、擔保鏈影響被第三方債權人主張權利,導致償債能力降低甚至于失去償債能力;三是擔保物受償不足時另行起訴保證人也需要繳納訴訟費用,并且繳費的標準仍然按訴訟標的計算,訴訟費用成本并沒有節約。
4、申請執行擔保物權時財產保全要跟上。實踐中,法院“首封權”對實際執行順位影響巨大,如果銀行沒有及時在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中采取財產保全措施,擔保財產若被其他執行普通債權的法院查封在先的,根據人民法院目前的執行政策,在執行擔保財產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障礙,且債權行對擔保財產的執行進程、分配方案以及其他法定優先權的受償等相關信息就難以及時掌握,最終會影響銀行抵(質)押權的順利實現,故銀行應當在實現擔保物權案件中對擔保財產積極采取財產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