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祥梅 黃 錦 程加省 王志偉 楊金華 譚澤林 于亞雄*
(1.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國家小麥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昆明650205;2.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科研管理處,云南昆明650205)
小麥新品種云麥69豐產穩產性分析及應用前景
喬祥梅1黃錦2程加省1王志偉1楊金華1譚澤林1于亞雄1*
(1.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國家小麥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昆明650205;2.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科研管理處,云南昆明650205)
云麥69是2014年3月通過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小麥新品種。該品種選用自育材料云麥42作為母本,陜西小麥材料陜623作父本配制雜交組合選育而成。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麥新品種云麥69的生產特性,以2010、2011兩年云南省小麥區域試驗地麥組的結果資料,采用區域試驗與對照相比較的方法,對云麥69的豐產性、穩產性和適應性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云麥69的豐產性、穩產性和適應性好,綜合性狀優良,是適合云南地區大面積生產的小麥新品種,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小麥;云麥69;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
云麥69是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出的小麥新品種。該品種于1999年度進行雜交配組,組合為:云麥42/陜623,2004年選出F5株系,2005至2007年進一步選擇F6和F8株系,進行比較篩選試驗,2009至2011年度參加旱地小麥品種比較試驗,編號09D4-1(F10),2012年參加云南省地麥組生產試驗,2014年通過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了更好地了解該品種的生產性能,使其在生產中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對其豐產性、穩產性和適應性進行分析。
1.1試驗材料與試驗地點
參試品種(系)為2010年云南省地麥品種區域試驗14個參試品種:宜系2003-64、靖05-1、靖07-2、臨麥17、楚06-9、鳳1128、K07-295、05-1、088-16、09D4-1、09D4-6、08預F-5、云麥42(CK1)和宜麥一號(CK2)。2011年10個品系,比上一年少臨麥17、K07-295、08預F-5和楚06-9。2012年生產試驗品種6個:靖05-1、靖07-2、鳳1128、05-1、09D4-1和宜麥一號(CK)。區域試驗設11個試驗點,分別為昆明、大理、楚雄、臨翔、曲靖、寧洱、昭通、紅河、會澤、易門和文山,生產試驗設在昆明、大理、臨滄、普洱和會澤。數據來源:2010、2011年云南省地麥品種區域試驗和2012年云南省地麥品種生產試驗匯總資料。
1.2試驗設計
區域試驗在全省地麥主產區選取不同海拔高度、生態類型和生產水平的11個具有代表性的試點同時進行,統一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10m2,四周設保護行,全區收獲。小區長方形,采用人工條播,稱種到行,均勻播種,保證210萬~270萬/hm2的基本苗。栽培管理和田間調查按國家冬小麥區域試驗標準進行,成熟期按小區單獨收獲,脫粒、晾曬、稱重計產。
2011年在云南省農科院植保所進行抗病鑒定;2012年在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進行品質檢測。
1.3分析方法
豐產性采用區域試驗與所用對照相比較的方法進行,利用DPS軟件分別對2年試驗結果進行多點品種區域試驗統計分析,用LSD法檢驗品種與對照平均值間的差異顯著性[1]。豐產性和穩產性以平均產量為參數,以變異系數來度量,采用溫振民(1994)提出的高穩系數法(HSC),高穩系數以反映豐產性為主,兼顧穩產性。高穩系數計算公式:HSCi=[1-(Xi-Si)/1.10Xck]×100%,式中HSCi為第i個品種的高穩系數,其值越小,表明該品種高產、穩產性越好,反之表明該品種高產、穩產性差。Xi和Si分別為第i個品種(系)的平均產量和標準差,Xck為對照的平均產量[2]。適應性采用參試品種在各試驗點的平均產量作為依變量,以各參試點全部供試品種的平均產量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以其回歸系數(bi)的大小來度量品種的適應性。測定標準為bi>1時低于平均穩定水平,bi=1時等于平均穩定水平,bi<1時高于平均穩定水平;回歸系數、變異系數越小,穩定性適應環境越好[3]。
2.1云麥69的豐產性分析
云麥69(09D4-1)在2010年9個試點平均產量3898.5kg/hm2,居第2位,較云麥42(CK1)增產13.8%,增產極顯著,增產點率88.9%,較宜麥一號(CK2)增產9.6%,增產極顯著,增產點率88.9%;在2011年平均產量4657.5kg/hm2,居第6位,較云麥42(CK1)增產8.9%,增產極顯著,增產點率66.7%,較宜麥一號(CK2)減產3.0%,但減產不顯著,增產點率33.3%。2年區試平均產量4278kg/hm2,居第3位,較云麥42(CK1)增產11.1%,增產點率77.8%,較宜麥一號(CK2)增產2.4%,增產點率61.1%。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281kg/hm2,較對照宜麥一號增產55.9%,增產點率100%。無論是區域試驗還是生產試驗,云麥69均增產效果明顯,具有比較好的豐產性和增產潛力。其產量表現具體情況見表1和表2。

表1 在云南省小麥區域試驗中云麥69(09D4-1)產量

表2 在云南省小麥生產試驗中云麥69(09D4-1)產量

表3 云麥69不同年度、不同地點間方差分析及豐產、穩產性分析
注:2010試驗的誤差變異系數CV(%)=7.386;2011年試驗的誤差變異系數CV(%)= 8.926。

表4 云麥69與其他品種(系)的產量、變異系數、回歸系數和高穩系數
2.2云麥69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
2年度的多點試驗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參試品種(系)的品種主效達極顯著水平,試點主效極顯著,試點×品種效應極顯著,說明參試品種(系)的穩產水平普遍較高,其中有增產極顯著品種,且試點存在使所有品種都極顯著增產或減產的效應[4]。結果見表3。
2.3云麥69穩產性和適應性分析
由表4數據分析結果表明,2年小麥區試中云麥69(09D4-1)的回歸系數bi都大于1,高于對照品種,說明該品種隨著環境條件的改善,產量提高較快,增產潛力大,屬于對高產環境具有特殊穩定性的類型。2010年高穩系數低于兩個對照品種,2011年高于對照品種,但是2年都處于較低水平,因此云麥69產量高,穩產性好。綜合兩年的試驗結果說明,云麥69是具有穩產高產性能的優良品種。
2.4云麥69的特征特性
云麥69屬春性,生育期168d,比對照云麥42晚熟3d,比對照宜麥一號晚熟6d。幼苗半匍匐,株高91.0cm,方形穗,長芒,白殼,紅粒,硬質;基本苗223.5萬/hm2,最高分蘗648.0萬/hm2,有效穗285.0萬/hm2,穗粒數35粒,千粒重46.0g。籽粒飽滿,熟相好,易落粒。2010年條銹病接種鑒定:成株期感病;2011年經云南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條銹最重點2級、白粉病最重點3級,耐寒、耐旱、抗倒伏。
2.5云麥69品質分析
2010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容重800g/L,蛋白質16.10%,濕面筋34.5%,沉降值29.5ml,吸水率72.7%,穩定時間1.2min,最大抗延阻力60EU,拉伸面積12.0cm2,延伸性155mm,硬度指數71.9。
小麥新品種的選育不僅以豐產性作為主要鑒定指標,還要堅持在高產前提下的穩定性及適應性,重視其基因型與環境、年份等條件的適應性和產量穩定性的綜合評判。區試結果是作物品種審定和推廣的依據。本文通過對小麥區試數據分析,結果表明,云麥69兩年區試平均產量4278.0kg/hm2,是一個綜合性狀較好、豐產穩產及適應性強的優質小麥新品種,在肥水充足條件下,增產潛力大,適宜在云南省海拔1200~2100m旱地麥地區種植,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1]南京農業大學.田間試驗和統計方法(第2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191-197
[2]張連曉,徐光斌.淮麥9號豐產、穩產及適應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18(14):52-58
[3]茹振鋼,趙虹,胡鐵柱.豫麥54豐產性、穩產性和適應性分析[J].麥類作物學報,2005,25(1):86-89
[4]葛維德,代春明,翟德緒.小麥新品種遼春18號豐產穩產性分析及應用前景[J].遼寧農業科學,2006(6):53-55
Analysis of High-and Stable-yielding Trait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the New Wheat Variety Yunmai 69
QIAO Xiang-mei1, Huang Jin2, Chen Jia-sheng1, Wang Zhi-wei1, YU Ya-xiong1*
(1.Food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650205 ,Yunnan China;2.Research Department,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650205 ,Yunnan China)
Yunmai 69 is a new wheat variety, being registered by the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of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March 2014. It is a hybrid variety produced by crossing the maternal parent Yunmai 42 with the paternal parent Shan 623, a wheat variety originating from Shanxi. In order to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formance of Yunmai 69, the present study assessed its high-and stable-yielding traits and adaptability based on the data of regional wheat trials during 2010-2011 in Yunnan Province, by making comparisons between regional trials and contro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unmai 69 had good high-and stable-yielding traits and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strong adaptability. Therefore, this new wheat variety is suitable to be cultivated on a large-scale in Yunnan region with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Wheat; Yunmai 69; High-yielding; Stable-yielding; Adaptability
2015-01-13
云南省科技廳科技惠民專項-農業(2014RA056);國家小麥現代產業技術體系云南綜合試驗站(CARS-3-2-44);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麥類育種創新團隊(2012HC008)。
喬祥梅,(1987-)女,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
于亞雄(1959-),男,研究員,主要從事麥類新品種選育和栽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