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平 廖中軍 唐 洪 吳克軍 李建東 王 安
(1.建湖縣鐘莊農業中心,江蘇建湖224741;2.建湖縣高作農業中心,江蘇建湖224752;3.建湖縣上岡草堰口農業中心,江蘇建湖224733;4.鹽城市春泉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建湖224731)
不同育秧基質對盤育秧苗素質及產量的影響
姜紅平1廖中軍2唐洪3吳克軍4李建東4王安3
(1.建湖縣鐘莊農業中心,江蘇建湖224741;2.建湖縣高作農業中心,江蘇建湖224752;3.建湖縣上岡草堰口農業中心,江蘇建湖224733;4.鹽城市春泉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建湖224731)
通過蚯蚓糞基質等不同基質材料分別進行全層塑盤育苗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基質育苗有利于加快種子出苗,縮短出苗時間,促進秧苗發育和根系生長,從而提高秧苗成苗率。移栽大田后,生長優勢進一步延續和凸現,為早生分蘗和優質大蘗奠定苗情優勢,為群體足穗和個體大穗奠定了物質基礎。低位優勢分蘗率、有效分蘗率、器官干物質積累量都優于全層沙土處理,最終表現在成穗數的增加和群體穎花量的提高,為增產奠定了基礎,其中以蚯蚓糞基質處理秧苗素質和增產效果最好。
基質;秧苗素質;產量
為了進一步提高機插水稻盤育秧苗個體素質,為大田水稻生長積累強勢物質基礎,進而全面提升建湖縣機插水稻的種植水平,促進糧食豐產豐收。我們從不同育秧基質材料入手,進行盤育秧苗苗體素質、機插秧苗群體質量和產量及其構成對比試驗,從而優選出能有效提高秧苗素質,優化水稻群體質量,充分挖掘水稻增產潛力的育秧基質材料,供建湖縣水稻生產應用。
1.1試驗設計
供試水稻品種為淮稻5號,每盤播干種135g(種子發芽率85%)。試驗設蚯蚓糞基質(鹽城市春泉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豐綠稼育秧基質(太倉)、恒澳達育秧基質(連云港)、瑞華育秧基質(南通)、柴米河育秧基質(淮安)、新土源育秧基質(興化)、科力育秧基質(常州)、沃綠寶育秧基質(宿遷)、全層沙土(對照)9個處理。塑盤旱育,大田試驗不設重復,計9個試驗大區,每區面積300m2。人工栽插,栽插密度為23cm×15cm,1.9萬穴/667m2。
1.2考察測定項目
1.2.1單位面積成苗數:于播后10d在每個處理中切取10cm×10cm板面的秧苗2塊,調查每平方厘米苗數。
1.2.2秧苗形態指標:于播后15d在每個處理中切取8cm×8cm秧塊1個,并從中選取有代表性秧苗20株,測定株高、莖基粗度(距離分蘗節2cm處)和百株鮮重。
1.2.3秧苗發根力:于播后15d切取10cm×10cm秧塊1個,洗去根部土壤,從中選取有代表性秧苗20株,統計種子根數。
1.2.4穗粒結構及產量:成熟期每小區50穴測定單位面積穗數,取代表性樣株5穴測定每穗總粒數、實粒數和千粒重。各小區割200穴測實產。
1.3試驗概況
試驗在建湖縣近湖鎮玉進糧食種植家庭農場試驗田中進行,5月29日播種,采用塑盤旱育秧,秧盤規格25cm×58cm,6月21日移栽,秧齡23d,栽時葉齡3.5葉左右。其它管理措施按高產田要求進行。
2.1幼苗生長狀況及素質
2.1.1播種至出苗天數。播種至出苗所需天數:育秧基質的8個試驗處理為2.0~2.5d,對照處理為2.8d。說明本試驗應用的8種育秧基質都有利于加快種子出苗,具有縮短出苗時間的作用。這主要是育秧基質容重小,柔軟疏松透氣、熱容量大,經光照作用,有利于盤內升溫,水氣熱條件較好,加速種子萌動。同時,谷芽頂土出苗過程中阻力小,容易出土,機械損傷也小,但有頂土現象,全層沙土沒有頂土現象(表1)。
2.1.2單位面積苗數。8個試驗處理都高于全層沙土(對照),說明育秧基質育秧能提高秧苗成苗率。不同基質間成苗數無明顯差異(表1)。

表1 不同基質育秧秧苗性狀
2.1.3葉齡和葉色。據6月18日(播后19d)調查,所有處理葉齡均在3.5葉左右,處理間差異不大;全層沙土(對照)葉色3級,其它處理都為2級。
2.1.4株高、莖粗、種子根和百株鮮重。株高:據6月18日調查,沙土對照株高15.6cm,其它處理均在14.2cm以下。莖粗:蚯蚓糞基質處理2.4mm,沃綠寶基部粗度為2.3mm,其它處理2.0~2.2mm。種子根:各處理種子根與對照無明顯差異。蚯蚓糞基質處理7.7條,最多。百株鮮重:各處理百株鮮重在11.0~11.4g間,均高于對照處理的10.9g。從各處理株高、莖粗和種子根生長發育情況及植株百株鮮重等指標可以看出,育秧基質有明顯的促進秧苗發育的作用和促進根系生長的作用,其中蚯蚓糞基質處理秧苗素質最好。
2.2大田群體生育動態
栽插后群體增長速度和水稻生育中期群體質量,處理間存在差異。以全層蚯蚓糞基質、豐綠稼、恒澳達、瑞華、柴米河、新土源、科辦和沃綠寶等8個育秧基質處理的秧苗發苗速度快,在水稻主莖9.3~9.8葉(有效分蘗期前1~1.5個葉位)達到預期莖孽數,成穗率達75.71%~78.18%,比對照(全層沙土)提前0.4~0.6個葉位達到預期莖孽數,成穗率提高3%~4%(表2)。
全層育秧基質的應用,由于秧苗幼苗期在葉、莖、鞘、根等器官積累較多的物質基礎,移栽大田后,生長優勢進一步延續和凸現,進一步轉化為強勁的發苗優勢,有利于早生分蘗,形成優質大蘗,為群體足穗和個體大穗奠定物質基礎(表2)。
2.3產量及其構成
8個試驗育秧基質處理的實收產量,處理間差異不大,在645.7~685.5kg/667m2之間,但比全層沙土(對照)的634.8kg/667m2增產優勢明顯,增產10.9~50.7kg/667m2,增幅1.72%~7.98%。這是8個試驗處理秧苗苗期綜合素質好的體現。由于全層育秧基質處理幼苗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生長旺盛,苗體健壯,促進了大田植株的早期發育,低位優勢分蘗率、有效分蘗率、器官干物質積累量都優于全層沙土處理,最終表現在成穗數的增加和群體穎花量的提高,尤其以蚯蚓糞基質處理效果最佳(表3)。

表2 不同育秧基質處理莖蘗數

表3 各處理經濟性狀及產量結構
全層應用鹽城春泉蚯蚓糞基質、太倉豐綠稼育秧基質、連云港恒澳達育秧基質、南通瑞華育秧基質、淮安柴米河育秧基質、興化新土源育秧基質、常州科力育秧基質和宿遷沃綠寶能有效解決塑盤育秧取土難的問題,提高勞動生產力,是實現規模化、工廠化育秧的有效辦法之一,有利于推進機械化插秧進程。基質材料孔隙度大、容重輕,有利于種子根生長發育和出苗,幼苗個體綜合素質優越。秧苗起運快,便于運輸,機械負荷小,插秧速度快。栽插后秧苗發苗迅速,分蘗較早,比全層沙土處理提前1~3d,低位分蘗多、夠苗期早,比全層沙土處理提前0.4~0.6個葉位達到夠苗期,群體質量好,成穗率較高,穗數較足,有明顯的增產優勢。與全層沙土處理相比,全層育秧基質處理的成穗率和有效穗數分別提高3%~4%和1萬穗左右,增產30kg/667m2左右,其中蚯蚓糞基質處理增產達到50.7kg/667m2。
2015-04-10
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2014(SXGC)184];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BE2014345)。
姜紅平(1973-),女,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