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華,曠碧峰,劉志華,向曉陽
(衡陽市蔬菜研究所,湖南 衡陽 421001)
一串鈴3 號南瓜,系以N-01 為母本,N-03 為父本配組雜交選育而成,其母本(N-01)引自南非,父本(N-03)引自湖南衡陽市郊區[1]。雜交配組前,雙親均經自交提純。母本性極早熟,耐肥;植株生長勢稍弱;第1 朵雌花著生節位(主蔓第5~6 節)低,著瓜連續性強(3~5個);成熟瓜短圓筒形,棕色,單果重0.5~1.0 kg,肉質致密,含糖量高(達10%),口感粉甜,食用品質極佳[2];產量1 000~1 500 kg/667m2。父本性早熟,不耐肥,植株生長勢強,第1 朵雌花著生節位(主蔓第10~12 節)稍高,著瓜連續性較弱(1~2個);成熟瓜扁圓形,黃棕色,單瓜重2~3 kg,肉質較疏松,含糖量較低(5%);食用品質較次,口感稍粉甜[3];產量2 000~3 000 kg/667m2。
2001年3~7月,將親本材料配組雜交,取得雜一代種子;2002年在露地進行初步鑒定,組合L03×L01表現突出;2003~2005年,先后在衡陽市蔬菜研究所以及省內蔬菜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表現較好,達到預期效果;2005~2006年進行了生產示范試驗和區域試驗,同時還在廣東、廣西、湖北、四川、重慶等地進行了生產示范,累計示范推廣面積達400 hm2。
1.1.1 品種比較試驗 2003~2005年,先后在衡陽市蔬菜研究所、湘北津市涔澹農場以及衡山縣城關鎮蔬菜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分別以本地早南瓜(CK1)和五月早南瓜(CK2)為對照,3月上中旬播種,4月上中旬定植,定植前穴施生物有機復合肥基肥。試驗小區15 m2,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寬窄行栽植,寬行0.8~1.0 m,窄行0.5~0.6 m,株距0.5~0.7 m,每一小區栽苗24 株,人字架栽培,單蔓整枝,其他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從表1 中可以看出,一串鈴3 號南瓜在早熟性方面明顯優于對照品種本地早南瓜(CK1)與五月早南瓜(CK2),從出苗至始收只需54~56 d;3年平均前期產量460.52 kg/667m2,平均比對照增產45.96%~89.46%;平均總產量為2 085.34 kg/667m2,平均比對照增產16.67%~31.40%。

表1 一串鈴3 號南瓜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1.1.2 生產示范試驗 2005年分別在衡陽市蔬菜研究所和湘北津市涔澹農場進行了一串鈴3 號南瓜生產示范試驗,生產面積為667 m2,仍以本地早南瓜(CK1)和五月早南瓜(CK2)為對照。由表2 可知,衡陽市蔬菜研究所一串鈴3 號前期的產量為655.20 kg/667m2,分別比CK1和CK2增產24.28%和25.73%;全期產量為1 938.11 kg/667m2,分別比CK1和CK2增產7.64%和22.78%。湘北津市涔澹農場一串鈴3 號前期產量為590.14 kg/667m2,分別比CK1和CK2增產13.12 %和19.57%;全期產量為1 951.35 kg/667m2,分別比CK1和CK2增產14.77%和22.10%。2006年分別在衡陽市蔬菜研究所和衡山縣城關鎮蔬菜基地進行了一串鈴3號南瓜生產示范試驗,衡陽市蔬菜研究所一串鈴3 號前期產量為676.83 kg/667m2,分別比CK1和CK2增產25.06 %和27.53 %;全期產量為1 978.47 kg/667m2,分別比CK1和CK2增產9.32%和23.6%。衡山縣城關鎮蔬菜基地一串鈴3 號前期產量690.31 kg/667m2,分別比CK1和CK2增產24.12 %和30.28 %;全期產量1 899.23 kg/667m2,分別比CK1和CK2增產10.84%和17.85%。

表2 一串鈴3 號南瓜生產示范試驗結果
1.1.3 區域試驗 2005~2006年一串鈴3 號參加了湖南省南瓜新品種多點區域試驗,共設5個點,分別為衡陽、長沙、常德、郴洲、永州。試驗設3 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為20 m2,以本地南瓜作對照,試驗結果見表3。從表3 中可以看出,一串鈴3 號南瓜比對照平均提早10.9 d 采收;5個試驗點兩年的平均前期產量為795.65 kg/667m2,比對照增產19.98%;兩年的平均總產量為1 736.65 kg/667m2,比對照增產26.49%。
一串鈴3 號南瓜從2006年開始較大面積推廣應用至今已有10 a 時間,特別是近5 a 來,推廣力度加大,累計推廣面積3 333.33 hm2;其中,湖南湘南地區1 000 hm2,江西贛北地區666.67 hm2,廣東粵東地區1 066.67 hm2,四川川南地區266.67 hm2,東南地區333.33 hm2,尤其是廣東省2012~2015年推廣迅速,春夏秋冬四季都能種植,粵東地區種植面積大,已成為當地南瓜的主栽品種之一。

表3 一串鈴3 號南瓜區域試驗結果
2003~2005年品種比較試驗時,于盛收期選取10個商品南瓜調查果實性狀。由表4 可知,一串鈴3 號南瓜平均單瓜重2.0 kg,果實為扁圓形,平均縱徑長10.58 cm,平均橫徑14.70 cm;果實表皮綠色,帶淺色斑紋,肉質較致密,品質較優。2004年8月經湖南南華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分析,該品種南瓜嫩瓜含水分95.08%、可溶性固形物3.1%、總酸(以乳酸計)0.49%、蛋白質0.66%,總Vc 含量68 mg/kg。

表4 一串鈴3 號南瓜品種比較試驗果實性狀與品質結果
2004年衡陽市植保站以本地早南瓜(CK1)和五月早南瓜(CK2)為對照品種,對一串鈴3 號南瓜進行了抗病性鑒定。從表5 中可以看出,一串鈴3 號南瓜抗疫病(抗病性分級為R 級)、高抗白粉病(抗病性分極為HR 級)、抗病毒病(抗病性分級為R 級)。
一串鈴3 號南瓜植株蔓生。生長勢中等、耐肥、適應性強,適宜早播、密植。第一朵雌花著生于第6~7 節。雌花著生密,主蔓上雌花一般3~5 朵連生;以后每隔1~2 節再連生雌花;著生密,一般3~4瓜,多至4~5 瓜連續著生,形如一串鈴。嫩瓜圓球形,表皮綠白相間網狀花紋。食用嫩瓜單瓜重0.4~0.5 kg,含糖量3.1%,肉質脆嫩;老瓜單果重1~2 kg;扁圓形,表皮黃棕色;含糖量8%~10%,Vc 含量68 mg/kg;口感粉甜,食用品質優且耐貯運。前期嫩瓜產量796.0 kg/667m2,全期嫩老瓜產量1 737.0 kg/667m2。

表5 一串鈴3 號南瓜及對照品種抗病性鑒定
(1)適時播種:大棚栽培可于元月上旬播種,2月上旬定植;露地栽培于3月上旬播種,4月上旬定植。(2)重施基肥:配合施磷鉀肥,定植前菜地宜增施腐熟人畜糞和N-P-K 復合肥作基肥;坐瓜后和嫩南瓜采收期間,每隔7~10 d 追施腐熟人畜糞一次,促進果實膨大生長。(3)合理密植:平棚栽培一般1 200 株/667m2;人字架栽培一般2 000~2 500 株/667m2;爬地栽培一般800 株/667m2[4]。(4)及時防病:生長和結果期間,如發生白粉病,可在發病期間噴射500~800倍液的硫懸浮劑1~2 次進行防治。(5)保花保果:為防止幼瓜化瓜和脫落,提高坐果率,在雌花開放前,可采集同期開花的西葫蘆花粉與本南瓜剛開放的雌花進行人工授粉[5]。(6)適時采收:大棚栽培,1月播種,4月上旬可收嫩瓜;露地栽培,3月上旬播種,5月上旬可收嫩瓜;如以收嫩瓜為主要目的,宜在南瓜采收期間,按嫩食規格(單瓜重0.4~0.5 kg)每隔1~2 d 采摘一次;如要采收老瓜,6月下旬以后,停止南瓜采收,任瓜生長至7月下旬,瓜皮呈黃棕色、瓜肉老熟呈黃色時采收。
[1]曠碧鋒,向卓英,陳祖華. 嫩食型青皮南瓜一串鈴2 號的選育[J]. 長江蔬菜,2002,(2):37-38.
[2]向卓英,劉英香,陳祖華. 一串鈴南瓜的選育[J]. 長江蔬菜,1998,(2):34-35.
[3]劉志華,曠碧峰,向卓英,等. 早熟南瓜新品種一串鈴4 號的選育[J]. 中國蔬菜,2013,(11X):101-103.
[4]向曉陽,劉劍眉,陳祖華. 一串鈴1 號南瓜密植增產試驗[J]. 上海蔬菜,2009,(1):52.
[5]劉陽華,劉志華,文明英,等. 一串鈴系列早熟南瓜栽培技術[J]. 長江蔬菜,2004,(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