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校奇,曹 亮,彭斯文,宋 榮,周佳民,黃艷寧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資源利用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
湖南省羅霄山片區位于羅霄山脈西南段及其與南嶺連接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內野生動植物繁多,中草藥資源極為豐富,植物物種2 000種,其中中藥材資源達1 800種以上,素有中華“動植物基因庫”和“中藥材寶庫”之美譽[1-2]。境內炎陵、茶陵、桂東、汝城、宜章、安仁等6 縣全部是革命老區縣,其中有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4個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提出“積極發展蜜橘、茶葉、白蓮、甜葉菊、蔬菜、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同時指出“發揮茯苓、杜仲、厚樸、丹參等中藥材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制藥企業,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大力發展中藥材飲片、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和成藥制劑加工。支持藥品、食品等企業直接參與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培育壯大種植、加工及銷售一體化的現代醫藥產業。”湖南省羅霄山區具有發展中藥材產業的自然條件、資源優勢和一定的產業基礎,但也存在一系列問題。為此,筆者對湖南省羅霄山區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初步分析,以期促進該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羅霄山脈中藥材資源豐富,品種較多,蘊藏量較大,有杜仲、厚樸、銀杏、銀杉、紅皮紫莖、銀鵲樹、南方鐵杉、紅豆杉等珍稀樹種。茶陵、炎陵、桂東、汝城4 縣由北往南貫穿在平汝高速及G106 國道線上,安仁位于茶陵西邊,宜章東北毗鄰汝城,這些地區栽培種植的大宗中藥材主要包括厚樸、白芷、杜仲、茯苓、丹參、生姜等[3-4]。
1.1.1 安仁縣 安仁縣境內中藥資源豐富,村民有種植、采集、加工中藥材的傳統。每年春分時節,是傳統的“趕分社”,也叫“春分藥市”或“藥王節”,以藥材交易為主,民間草藥采集者及經銷商帶來的中藥材多達數百種,其中不乏名貴珍稀藥材和民族藥材,如七葉一枝花、八角蓮、白及、鉤藤等,節日期間成交量超過100 t。安仁縣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并引進三九湘眾藥業等龍頭企業,建起了丹參、茯苓、白術、牡丹、枳殼等中藥材基地,此外,還建立了神農中藥園等示范種植基地[5]。
1.1.2 茶陵縣 紫皮大蒜、生姜與白芷并稱“茶陵三寶”。其中白芷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性溫、味辛,能祛風止痛。茶陵盛產白芷,古稱“楚芷”,今稱“茶芷”,與杭芷、川芷并列為我國三大名芷。茶陵白芷菊花心,個大潔白又無筋,是芷類中的上品。
1.1.3 炎陵縣 炎陵目前共發現野生中藥材420種,有“天然藥倉”之稱。株洲千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將千斤拔引入炎陵縣試種并獲得成功,擬在炎陵縣建立千斤拔種植基地。此外在炎陵的田心村等地成功引種厚樸,還有杜仲、絞股藍等品種。
1.1.4 桂東縣 桂東縣境內藥材資源豐富,被列入《中藥大辭典》的中草藥有1 246種,其中包含杜仲、厚樸、雞腳黃蓮、花椒、薏苡等大宗名貴藥材。
1.1.5 汝城縣 汝城縣內野生藥用植物有700 多種,包括汝升麻、絞股藍、百合、丹參、龍膽草、白芨、淫羊藿、虎杖、杏葉沙參、石菖蒲等,此外茯苓等品種暢銷國內外。
1.1.6 宜章縣 宜章是我國中南部地區罕見的生物基因庫,境內近300 km2的莽山原始森林,既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上千種國家保護動植物及豐富的藥用植物。該縣開發中的藥用植物資源有旱半夏、百合等。
羅霄山脈在湖南省內主要是株洲市、郴州市轄區。株洲地處湘東、井崗山的西麓,包括茶陵縣、炎陵縣2個縣。2012年,株洲全市藥材基地達0.35 萬hm2,年產值2 825 萬元。其中厚樸0.21 萬hm2,主要分布在炎陵縣的大院、下東、平樂等鄉鎮;杜仲0.1萬hm2,主要分布在炎陵縣十都、策源和攸縣蓮塘坳、涼江、銀坑等鄉鎮。《株洲市“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中將中藥材作為農業發展重點產業,培育3 家中藥材原料加工和藥品研制規模企業:株洲松本林化有限公司、株洲千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大豪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郴州市包括宜章縣、汝城縣、桂東縣、安仁縣4個縣,汝城、桂東等縣在20 世紀90年代就開始大面積種植杜仲、夏枯草、玄胡、參麻、厚樸、川芎、天麻、金銀花等藥材。2012年郴州市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約1 萬hm2,產值18 000 萬元;有中藥材批發市場3個,年產值1 500 萬元;有大型中藥制藥廠1 家,即郴州三九南開制藥廠,年產值1 億元;有中藥保健食品廠2 家;有中藥材協會4個,專業合作組織6個。
羅霄山脈湖南境內縣(市),坐擁山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并有獨特的中藥資源優勢,然而利用開發卻并不充分。除了安仁縣、炎陵縣等在大力開發中藥材資源,努力做大中藥產業外,其他縣的資源利用均滯后。與湘西、邵陽等湘中西部地區相比,湖南羅霄山區中藥材產業發展相對落后。為此,該地區逐步引進中藥材加工企業,并進行了中藥材基地建設,如炎陵進行了千斤拔的基地建設,但總體栽培面積和規范化程度還不高。表1 為2012年炎陵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前5 位的品種統計。

表1 2012年炎陵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前5 位的品種統計
第一,該地區遠離湖南中藥材種植核心帶動區和藥材流通市場,中藥材種植及市場信息滯后。如該地區地理位置與湖南最大藥材市場——湖南廉橋藥材市場相距較遠,沒有良好的中藥材產品集散地和充分的市場信息供應。第二,缺少加工企業和龍頭企業,遠離下游加工利用核心區域如瀏陽生物醫藥園等,當地加工企業少,產業鏈發展不成熟。第三,科技力量不足,缺少專業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技術和人才支撐,中藥材栽培品種選育、引種、栽培、加工等環節都需要有中藥材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和專業種植企業或種植合作社的帶動。
中藥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是一對矛盾統一體,對羅霄山脈中藥資源的開發,一方面能發展該區中藥材的種植加工,調整產業結構,帶動農民致富,另一方面對野生資源的沖擊力度較大。因此在合理開發時一定要加強對資源的保護:一方面,應設立野生資源保護區并加強管理,從安仁“春分藥市”的品種調查等綜合信息來看,有許多珍稀品種可能已經存在過度采挖。另一方面,加強對每個縣重點中藥材品種,如桂東厚樸,茶陵白芷,安仁丹參以及茯苓、絞股藍、杜仲等進行高效栽培和合理利用,而對于野生的特別是珍稀的中藥材的收購利用進行適度的限制,加強對珍稀中藥材資源的科學引種和人工擴繁,發掘資源的開發利用價值。
實行“以點貫線再及面”的開發戰略,以安仁等中藥材傳統種植區集貿中心為基礎,建設由種子種苗、中藥材原材料交易、飲片加工交易組成的中心市場。該中心市場作為羅霄山脈地區的中藥材流通中心,可與廉橋藥材市場、株洲、長沙等制藥基地進行良好的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以平汝高速為發展主線,進行沿線各縣鎮中藥種植的合理規劃、宣傳,發展沿線的種植戶。再以各縣的種植戶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培育出沿羅霄山脈南北線的優質中藥材產業優勢帶。利用好互聯網、物聯網優勢建立針對中藥種植戶、企業的信息中心和中藥材可依托的物流渠道,推廣中藥材種植信息和技術,建立網上交易平臺。充分利用山地氣候優勢,出產以白芷、厚樸、杜仲等為代表的優質、綠色中藥材,帶動農戶發家致富,推動湖南中藥產業的發展,為打造“湘九味”作貢獻。
羅霄山脈片區是傳統中藥材產區,然而近年來發展緩慢,為了促進片區的中藥材產業發展,科技支撐主要可從以下方面進行:(1)對羅霄山脈地區的道地中藥材品種進行種質的提純復壯和優良品種的培育,如對茶陵地區道地藥材——茶芷進行種質提升,對百合、玉竹、瓜蔞、葛根等經濟價值高、市場需求大的品種開展引種栽培工作,發展中藥材種植特色農業。(2)對野生資源進行引種馴化栽培,并利用組培等技術進行快繁,加快對珍稀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野生品種群落的多樣性,制定科學的野生資源保護策略。(3)開展高效規范種植技術整合,進行林藥復合栽培、農作物與藥材套作間作技術以及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的制定實施,達到中藥材優質高產的目的。(4)對當地藥農進行培訓,發展一批掌握先進種植技術的藥農,促進種植專業戶、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第一,加強對原材料初加工實用技術的推廣利用,合理的初加工可以保障原材料的品質,使其更好地進入市場,也是中藥材深加工利用的基礎。第二,加強深加工技術的開發利用,對當地資源如厚樸、杜仲、絞股藍、茯苓等進行深加工研究,開發杜仲膠、絞股藍茶等功能保健食品,促進原材料的合理利用和充分吸收,可鞏固和發展中藥材產業鏈,促進農民增收。同時對進行原材料有效部位活性化合物的提取分離,促進原材料的精細加工,提升產值。
湖南有瀏陽生物醫藥園等大型國家級醫藥產業園區,株洲市也有大型制藥企業,因此對中藥材原料需求量大。許多大型制藥廠為保障原材料供應,紛紛建立自己的種植基地,但缺乏種植技術方面的人才,且存在土地承租困難,中藥種植投入勞動力多而效益產出低等困境。應通過政府搭臺牽線,依托湖南省中藥材產業聯盟,形成藥企下訂單,科研機構作技術指導,中藥材種植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進行中藥種植,構建“產學研一體,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將有利于企業發展、科研成果轉化和農戶增收。
[1]周佳民,朱校奇,彭福元,等.湖南省重要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J].湖南農業科學,2011,(7):61-63.
[2]賀軍輝.湖南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及其利用淺見[J].湖南林業科技,1992,(1):75-77.
[3]陳 鐵.湖南省積極開展農業野生植物資源調查[J].湖南農業,2006,(8):16.
[4]周日寶,賀又舜,羅躍龍.湖南省大宗道地中藥材的資源概況[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3,5(2):72-74.
[5]周 泓.科技創新帶動安仁中藥材產業蓬勃發展[EB/OL]. http://www.czkj.gov.cn/KJDT/Show Article.asp?ArticleID=21553,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