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會計準則作為我國會計工作的基本準則,對于加強和規范企業會計行為,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會計規范處理,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指導作用。2014年第一季度,財政部發布了新修的企業會計準則,不僅實現了我國會計準則領域的新突破,更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持續趨同,本文針對此次修訂的內在原因及現實意義做以探索。
關鍵詞:企業會計準則;修訂
一、2014年企業會計準則修訂的總體依據
1.完善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方法,完善企業會計核算基礎
權責發生制以應收應付作為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標準,不考慮貨幣資金等的實收實付情況,是一種基于權利義務的形成而進行會計確認的制度,對財政決算和其他活動都起著積極的作用。由于我們國家在權責發生制引入初期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會計處理的可比性,導致了對部分會計要素的確認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做出進一步的規范具有必要性。
2.提高企業會計報告水平,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由于原企業會計準則對于部分經濟事務的規定尚不明確系統,導致會計人員對于一些經濟業務會計處理的可操作性較大,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實反映企業運營狀況、防范決策風險的現象,這種現象使市場上信息的不對稱性加強,不利于引導市場經濟主體做出正確決策。2014年的修訂針對存在的問題,在公允價值計量、合營安排、其他主體權益等幾個方面對原準則進行了完善的補充和規范。
3.實現與國際企業會計準則對接,增強國內會計準則適用性
會計信息是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在我國貫徹落實“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對外開放戰略、加強國際經濟往來的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建立跨國企業及推進國際間投融資使不同國家間企業聯系日益密切,在這種時代形勢下,建立“國際企業會計通用語言”、推動國內企業會計準則修訂與國際接軌是優化我國投資環境,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必要之舉。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發布較晚,尚存在很大發展空間,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發展經驗對于提高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實用性,增強企業發展在國際上的可比性從而揚長避短有重要意義。
二、2014年企業會計準則修訂的內容分析
1.新增三個會計準則
(1)《(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
39號準則規范了公允價值定義,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明確了公允價值計量的方法和層次,并提出了企業輸入估值技術時應使用的三個層次。此外,準則正式引入“計量單元”這一概念,為會計實務中有關公允價值的操作提供了計量標準。在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修訂下,有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股權投資、交易性金融工具業務的上市公司的會計業務處理會更加明確。
(2)《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合營安排》
40號準則提出之前,合營相關的處理細則在長期股權投資等中略有涉及,但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合營的現象日益增多,亟需出臺會計準則解決相關事項。新準則明確了合營的判斷標準是共同控制,指出合營方在對共同經營的項目進行相關會計要素的會計確認時,應區分好單獨持有的與按份額共同持有的數額,明確合營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進而提高資本配置效率,提高經營水平。
(3)《企業會計準則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41號準則明確了適用于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的是子公司、合營安排、聯營企業和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其他權益主體,對于納入合并范圍的要求企業披露向結構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意圖、類型、金額等,如當母公司不再控制子公司時,要披露母公司對原子公司持股比例和控制權大小、失去控制的原因和處置日資產負債表上各會計要素的公允價值等。對于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其他權益主體的披露同樣更加明確。
2.修訂四個會計準則
(1)《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
這一準則的修訂主要表現在范圍的確定、合并費用的處理、合并財務報表中對子公司核算方法的調整等方面。在范圍確定上,去除了“投資企業持有的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在相關核算方面,新準則規定企業合并而發生的審計、法律服務等中介費用及其他相關管理費用,單獨計入當期損益,如管理費用。這項修訂使相關費用不再計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有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學性,可以避免將一方的費用計入雙方為合并而交換的公允價值之中。
(2)《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
修訂后的職工薪酬準則增加了“離職后福利”和“其他長期職工福利”兩個科目,并將離職后福利計劃細化分為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受益計劃,這體現了在我國現行經濟環境下會計準則隨職工薪酬發放形式的日益豐富而變動。此外,準則還針對應付長期殘疾福利義務的確定條款加強了殘疾職工的保護力度, 對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
財務報表列報準則的一項主要修訂內容是增加了“其他綜合收益”的列報與披露,其他綜合收益是指企業根據其他會計準則規定未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的利得和損失,因此綜合收益的填列隨之由凈利潤和其他綜合收益構成。同時,準則將其他綜合收益項目根據以后期間能否重新分類進損益進一步細分,增強了會計確認的謹慎性。
(4)《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
關于合并財務報表的修訂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新準則重新界定母子公司及控制的概念,從主體的角度規定母公司為控制一個或一個以上主體的主體,子公司為被母公司控制的主體,準則同時規定控制指投資方對被投資方擁有的權利,擴大了控制的適用范圍。其二,明確了合并財務報表的程序,提出母公司應將做出企業集團整體的財務報表。其三,對合并財務報表的列報內容及范圍進行調整。
三、2014年企業會計準則修訂的深遠意義
1.完善會計準則,健全會計法律規范系統
此次會計準則修訂規范了部分會計業務的處理細則,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操作性,加強了對使用會計信息和發布財務報告的約束,有利于社會公眾做出決策,更好地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同時有利于防范企業風險,優化企業內部控制,完善企業治理結構,進而提高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水平。
2.促進經濟體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這次企業會計準則修訂要求企業規范會計核算,深化信息披露,使市場經濟信息發布更透明,信息披露更充分,風險預測與防范更有效。其中關于公允價值計量、長期股權投資等準則的修訂,規范了資產與負債、收入與費用之間的確認,順應了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有助于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3.推進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促進開放經濟蓬勃發展
本次企業會計準則的修訂完善是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借鑒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巨大突破,在加快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的基礎上,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經濟自由流通,提高了我國開放經濟的發展水平,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持久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更峰.2014年企業會計準則修訂變化亮點與企業應對的淺思[J].會計師,2014,08:20-21.
[2]關于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的通知[J].綠色財會,2014,05:35-38.
[3]王雄.長期股權投資準則的新特點與新思考[J].審計&理財,2014,05:24-26.
[4]張鶯.淺析《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的新舊變化及其對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影響[J].經濟師,2014,(3):136-137,138.DOI:10.3969/j.issn.1004-4914.2014.03.069.
[5]鄭良浩.關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思想創新方向的探索[J].中國總會計師,2014,08:66-67.
[6]汪祥耀,鮑夢琦.我國財務報表列報準則(征求意見稿)的相關比較和完善建議[J].會計之友,2012,34:16-20,23.
[7]楊位留,耿海利.《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會計準則的影響及應對[J].會計之友,2014,36:85-87.
[8]黃偉.關于《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修訂的內容與意義[J].中國總會計師,2015,01:78-79.
作者簡介:趙起鳳(1995- ),女,漢族,籍貫:遼寧省,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管理2013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