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恒書
摘 要:當前高校審計學專業課程教學存在著諸多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探討了“案例+實習基地”教學模式,以提高審計學教學質量。同時還提出實施這種創新教學模式采取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傳統模式;創新模式;對策
審計學是審計學專業或會計專業一門主干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特征。盡管這門課程在我國財經院校已形成十分穩定和成熟的教學體系,但在當今企業(公司)、行政事業單位等社會經濟組織日益復雜化與多元化的環境下,傳統的審計學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社會要求。為了盡快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滿足社會需求,本文將探討新的教學模式,并提出了其具體可操作性的建議。
一、傳統審計學教學模式不足分析
在目前高等院校的審計教學過程中,審計學教學一般采取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然后安排一定課時讓學生在實驗室做審計模擬實驗題,以達到所謂實踐性教學目標。我們對這種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分析,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審計實際場景
現實審計實務中,不同被審計對象—企業(公司)、行政事業單位,其會計實務各不相同。學生在課堂或實驗室中所接觸到的審計學理論、方法都是非常簡化的審計實務,與現實審計客體的會計、審計業務相差甚遠。而利用這種單一、脫離實際業務場景的教學內容教授學生,使他們會感覺審計課程十分呆板、枯燥,影響其學習興趣,很難學習到實際本領,將來從事工作不能盡快適應要求。
2.教師缺少實務經歷
擔任審計教學任務的老師,很少具備審計實務工作經歷。主講審計學課程教學的師資一般都是會計專業畢業,大多數人會計準則與會計核算的基本功比較扎實,而從事過會計或審計工作實務者極少,在講授課程內容時,大部分時間都進行理論闡述,很少能將審計實務有機地融合于課堂教學內容中。結果是學生認為審計學就是純理論,很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3.難以培養學生職業判斷能力
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中,職業判斷極其重要。傳統的審計教學中,客觀上缺少審計實際場景,加之教師實務操作能力欠缺,而職業判斷技能只有在審計業務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去感悟,不斷積累經驗而成。因此,在傳統教學現狀下,很難培養學生職業判斷技能。
二、新審計教學模式優勢分析
由于傳統審計學教學模式存在著上述不足,我們根據近年來教學創新實踐,提出“案例+實習基地”相結合的審計學教學新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1.淡化基本概念與理論講解,增加更多的案例教學
審計學課程中涉及許多概念和基本方法,對這部分內容教授時間加以控制。對于課程中的理論內容,通過補充精選的眾多案例來加以分析說明,如課程中的抽樣審計部分,其原理很難理解,教師選取會計師事務所在期末節截止性測試業務中,如何運用抽樣審計選擇樣本的方法,讓學生在生動的案例內容中去加深對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而且使學生懂得這些理論是為審計實務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2.選擇恰當的事務所作為實習基地
主動與學校所在城市的會計師事務所建立實習培訓基地,定期分派學生前往實習。主講教師在學校支持下,主動聯系當地合適的會計師事務所建立長期實習基地,聘請經驗豐富的注冊會計師作為實習指導教師。每學期安排2、3次事務所指導老師到課堂給學生講授審計實務操作或從業經驗;同時,在事務所業務繁忙的上半年,再分批分次安排學生到事務所實習,由指導老師親自指導學生填制工作底稿,收集審計證據等業務操作,讓學生能直接參與審計實務工作。
3.產學研結合,開展審計科研活動
與會計師事務所密切合作,開展與審計有關的新項目科學研究。目前,審計實務界競爭激烈,政府同時也在大量購買審計咨詢服務。審計學教師可以組織基礎扎實,喜歡科研的學生,與事務所組成科研團隊,聯系審計新業務或可能在未來出現的業務新方向,如PPP融資的審計模式、政府績效審計、國家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與審計等,展開科學研究活動。這樣既能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又能為事務所拓展新的業務長點,同時又能豐富教學內容,達到合作多贏的效果。
三、實施新教學模式的對策
同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審計學教學模式能比較契合社會對學生的專業要求,又能增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實現這些教學目標,還應采取以下配套對策。
1.打破常規教學計劃安排
調整原有教學課時計劃安排。一般審計學的課時采取3/4課時講授教材內容,1/4課時做手工實驗或上機實驗。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應強化實驗課時,可以采取課堂教學與實驗各占50%的教學安排。對于一些理論強,而與實務操作聯系不大的課程內容,采取教師只講授基本原理與內容框架,而由學生課后自學。在課堂中講授的案例,由學生分課題小組,在課堂中由學生親自上臺講解分析,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鍛煉他們口頭表達能力。
2.創新課程考試方式
將學生課程學習考核成績采取多個組成部分計分。將傳統的書面考試計分,改為試卷考核計分、實驗課程計分、課堂案例分析計分、事務所實習表現計分等部分,這樣可以綜合考核學生的學習本門課程的實際效果。基本計分規則是,書面考核最多只占40%,其余分數為其他部分的計分所得。
3.對師資培養模式創新
為了實行新的審計學教學模式,對師資提出新的要求。學校考慮將審計學課程專業教師課納入特殊培訓計劃,由學校聯系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為期6-12個月全職實習,可將實習期間作為上課對待。同時安排專題經費,要求教師每年參加全國性審計學、會計學學術研討會,提升其專業學術水平。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途徑,其專業課教師教學水平一定躍升到新臺階,為提高審計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韋霞.審計案教學例選擇與問題設計[J].財會通訊,2014(3).
[2]楊慧媛.應用型本科審計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構想.2015(2).
[3]王振秀,王玨.基于案例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