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華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 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新時期新疆能源產業發展機遇和挑戰*①
張新華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 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新疆能源資源富集,成為我國能源資源開發和加工基地,能源產業已成為新疆的支柱性產業。在新的發展時期,新疆能源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主要是中央對新疆的支持為新疆能源產業發展帶來東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新疆能源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能源科技創新為新疆可再生能源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能源體制的改革為新疆能源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而挑戰是指遠離消費市場是新疆能源發展的剛性約束,水資源短缺是新疆能源發展的主要瓶頸,生態環境的脆弱是新疆能源發展的制約因素,節能減排是新疆能源發展的一大壓力。
新疆 能源產業機遇與挑戰 絲綢之路經濟帶
1.新疆能源資源的基本特征。其一,新疆能源資源種類齊全。新疆不僅擁有煤炭、煤層氣、石油、天然氣、油頁巖和鈾等常規能源資源,還發現了非常規能源資源,如致密儲層油和氣,具有一定的資源潛力。新疆油砂和油頁巖資源也比較豐富。新疆還擁有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的新能源資源,且資源量大,具備良好的開發潛力。
其二,新疆能源資源儲量非常大,開發前景非常廣闊。如表1所示,新疆石油和天然氣遠景資源量分別為234億噸和11萬億平方米,占全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量的20%和30%,位居全國首位;新疆煤炭預測資源量為2.19萬億噸,占全國預測資源總量的40%以上,居全國首位。其中千億噸儲量煤田5處,儲量大于3 000億噸的煤田有3個,分別是準東煤田、吐哈煤田屬世界級大煤田?,F已查明資源儲量1 727億噸,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14.6%,居全國第4位。新疆還有十分豐富的煤層氣資源,預測資源量9.5萬億立方米以上,約占全國預測資源總量的26%,居全國第3位。新疆風能資源總面積達到7.78萬平方公里,風能資源總量達到8.86億千瓦,占全國的20.4%,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內蒙古;新疆太陽能資源全年日照時數為2 550~3 500小時,太陽能資源蘊藏量居全國第二,僅次于西藏。新疆能源豐度達4 500t標準煤/人,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6.5倍。

圖1 新疆原油產量及其增長率
2.新疆能源開發情況。能源產業是新疆的支柱性產業,2013年能源產業創造的增加值為1 907.48億元,占新疆工業增加值比重的62.84%,已形成能源開發、加工、運輸、銷售等產業鏈。石油產量由1980年的390.58萬噸增長到2013年的2 658萬噸,年均增長17.6%(見圖1),2013年石油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2.7%,在全國各省區中排在第五位。天然氣產量由1980年的3.53億立方米增長到282億立方米,年均增長239.8%(見圖2),2013年新疆天然氣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24.1%,在全國各省區中排在第二位。煤炭產量由1980年的1 136.84萬噸增長到2013年的13 924.61萬噸。發電量由1980年的23.5千瓦時增長到2013年的1 613千瓦時,年均增長205%。

圖2 新疆天然氣產量及其增長率

圖3 新疆煤炭產量及其增長率
1.中央對新疆的支持為新疆能源產業發展帶來東風。我國的能源戰略布局調整從上世紀90年代以后,從方向上來說,由東向西轉移,開始實施能源西移戰略,新疆的能源發展在國家能源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逐漸凸顯,特別是進入本世紀以來,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從而不斷對新疆能源戰略進行定位,制定能源發展戰略規劃。新疆在國家的能源戰略定位概括為“三基地一通道”,即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基地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
隨著戰略定位的不斷變化,為了新疆更好更快地發展,為了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國家針對新疆能源資源特點,制定新疆一系列能源發展的優惠政策。2010年召開的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制定在新疆率先實行資源稅費改革及“兩免三減半”優惠等一系列扶持發展政策。2014年召開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加大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性產品在新疆加工深加工力度,更多惠及當地。率先在新疆進行油氣勘探開發體制改革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特別是當地企業,參與新疆油氣區塊競爭性出讓和勘探開發,在資源轉化利用上,要逐步提高在新疆當地加工、深加工的比例。在能源的開發、存貯、加工等方面做大做強,形成一條有效的產業發展鏈條。
新疆能源產業發展已經進入了快速通道。加大能源資源的勘探力度,不斷有新突破、新發現。如在準噶爾盆地西北緣瑪湖地區發現了總資源量超過10億噸的大油田等。在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國家發改委已批復了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設規劃和6項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納入國家規劃。在能源體制方面,打破了中石油和中石化在油氣勘探開發加工等領域的壟斷,成立了三家地方、兵團和石油企業參股的油氣開發和加工混合所有制企業,使新疆當地在資源開發利用中獲得更多的實惠。新疆迎來了能源大開發的新時期。
2.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新疆能源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新疆在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是無可替代的,無論是絲綢之路的北道、中道還是南道,新疆都是其必經之路,可見其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開啟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偉業。從能源合作戰略來看,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題中之義,新疆作為中國能源資源重要基地和亞歐大陸的橋頭堡,正孕育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可盡顯新疆的地緣優勢、資源優勢,提升新疆在國家能源戰略中的地位,放大新疆能源基地+通道的雙重效應,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實現新疆能源與當地經濟融合發展,使能源發展更多地惠及新疆人民。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可進一步增強新疆的地緣優勢,強化能源通道作用,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等8個國家接壤,邊境線長達5 600余公里,是中國連接里海、波斯灣和西伯利亞的戰略樞紐,是我國能源資源陸上安全通道的咽喉,是我國與中亞、俄羅斯等能源合作的前沿陣地。隨著中哈石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投入運營,新疆肩負著中亞石油和天然氣進入國內的能源通道使命。隨著道路工程的發展,包括中巴鐵路、中吉烏鐵路的修建,以及中亞天然氣D線、中俄天然氣西線的修建,西氣東輸管道的延伸等,新疆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通道方面起到了“咽喉”和“門戶”的作用,肩負起國家能源安全發展重任。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可以進一步彰顯新疆獨特的資源優勢,提升能源基地作用。新疆是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風能、太陽能資源等能源資源的省區,是我國最大的能源資源富集區。不僅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一次性能源極為富集,同時風能、太陽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十分豐富,這在我國實屬絕無獨有。因為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迅速發展,所以他們對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鹽、合成橡膠等化工原料進口居高不下,這為新疆能源加工產業的發展和能源產品市場的拓展提供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新疆可以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之優勢,加強能源加工基地建設,做大做強能源產業,特別要大力發展石油石化下游精深加工產業,不斷延伸和壯大產業鏈,增強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硬實力。新疆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中的金融保險、現代物流、商貿服務、信息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為新疆能源產業的發展發揮帶動和輻射作用。隨著“西氣東輸”、“疆電外送”等能源發展工程的有效實施,新疆能源資源遠離能源消費市場的瓶頸會逐漸破解,能源開發迎來新的發展前景和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新疆既是國際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也是我國能源資源戰略基地。隨著國內能源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新疆能源資源的通道作用和基地作用不斷強化。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下大力度加強有利于新疆與周邊各國的能源交流與合作、互聯互通建設,探索新形勢下能源交流合作發展的新模式。
3.能源科技創新為新疆可再生能源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全球正處于能源技術革命推動的能源經濟轉型階段,能源技術創新正處于極度活躍期,呈現出多點突破、加速應用、影響深遠等新特點??稍偕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和利用技術以及電動汽車和轉化環節的智能電網技術、碳捕捉封存技術等能源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為新疆能源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清潔煤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燃煤發動機普遍加裝燃煤脫硝的先進技術,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技術、煤制油、煤制氣和煤化工技術的突破,進一步促進了新疆煤化工基地建設,煤炭資源的大規模清潔利用,對緩解煤炭產業發展對環境壓力和減少水資源消耗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些技術的產生和使用,為新疆煤炭產業做大做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隨著風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經濟規模的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的降低,這些先進技術為新疆可再生能源迅速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隨著遠距離、大容量和低損耗的特高壓先進的輸電技術的產生,特別是1 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逐步有效使用,將降低有效解決“疆電外送”輸送成本過高問題,擴大疆電輸送范圍,助力新疆發電產業建設成為大型煤電、風電和光電等電力發展基地。
4.能源體制的改革為新疆能源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能源體制的改革和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更好地發揮優化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為能源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能源領域開展的市場化改革,破除了石油、天然氣和電力三大行業的行政性壟斷,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過去,新疆油氣的開發、加工、銷售主要由中石油和中石化壟斷,形成油氣飛地。當地政府既無法參與油氣開發的決策制定,也無法對油氣企業進行監管,油氣的發展決策的制定也是因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發展需求而定,造成油氣產業的發展與當地發展脫節,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不強,油氣企業一枝獨大的發展狀態,形成的是一種你是你、我是我的發展局面。能源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可以形成新疆能源多元開發的新格局。不僅央企可以開發油氣,地方、兵團、援疆省份和民營企業等都可以參與油氣開發利用,形成多方合作,共同發展的局面。主體多元化可以活躍市場,形成競爭,提高效率,使油氣產業發展更好地融入新疆發展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局面。
新疆目前通過運用市場調節手段,通過征收污染稅、補貼清潔能源和污染權交易等有效方式,約束了新疆的能源企業排污行為,激勵了企業加快清潔能源技術的引進、應用和研發,推動了新疆經濟轉型,使能源產業發展步入清潔生產的新階段,適應國際能源發展大趨勢。
通過完善和健全能源法律法規,有效約束了新疆能源無序開采、非法開發等行為,而能源監管體系健全,提高監管效能,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為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1.遠離消費市場是新疆能源發展的剛性約束。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是能源資源較為富集的地區之一,而全國能源消費特別是煤炭消費主要集中在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新疆同大多數能源消費地區有著3 000千米以上的距離。能源跨地區、遠距離調運受到運能和運費的剛性制約。因此,長期以來,新疆的煤炭產業主要以滿足疆內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為主,煤炭市場發育程度相對較低,總體仍處于自產自用相對封閉的獨立市場,2011年煤炭外運量占生產量的比重為17%,2013年上半年,新疆煤炭產量為新疆共生產原煤6 491萬噸,銷售量6 842萬噸,新疆煤炭外運總量為1 350萬噸左右,只有19.73%煤炭外運,80%以上在疆內消費。
2.水資源短缺是新疆能源發展的主要瓶頸。新疆多年來的平均降水量僅為145毫米,只有全國平均降水量的23%;新疆多年來的平均水資源總量為832億立方米,全疆平均產水系數為0.327,平均產水模數為50 620立方米/立方公里,是全國產水能力最低的區域之一。根據《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全疆年缺水26億立方米,缺水率5.4%,2012年我國水資源用水量為590億立方米,已經超過2030年527億立方米的用水定額,新疆的水資源非常短缺。由于水資源匱乏使新疆植被稀少、植物種類簡單、土壤發育緩慢、生態系統脆弱,生態承載力和環境容納力以及再生恢復力極其有限。石油開發、石化、煤電、煤化工等能源產業屬于高耗水產業,如表1所示,2015年新疆煤炭開采、煤電、煤制氣、煤化工等需水量為8.25億立方米,2012年新疆供水量為590.14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量為12.38億立方米,2015年煤炭產業發展需水量占2012年總供水量比重為1.39%,占2012年工業用水量的比重為66.64%。煤電煤化工產業對水資源的消耗大,故水的可循環利用和節水技術是發展煤電煤化產業的關鍵。新疆四大煤炭基地,處理伊犁煤炭基地,吐哈煤炭基地、準東煤炭基地和庫拜煤炭基地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如表2所示,吐哈煤炭基地所在地吐魯番地區和哈密地區、準東煤炭基地所在地昌吉州和庫拜煤炭基地所在地阿克蘇地區人均水資源量都低于全疆平均水平,依據《新疆準東地區煤電煤化工產業帶功能布局和總體規劃》,2015年需水4.29億立方米,占整個昌吉州2011年供水量的13.19%,雖然新疆在煤電煤化工生產基地準東地區實施引額濟烏調水工程,有較豐富的外源性水資源輸入,但成本很高,加之當地蒸發量大,水資源保障并不充足。煤炭產業的發展極有可能會給水資源帶來壓力。

表1 煤碳產業產品的耗水量

表2 煤炭基地所在地州水資源狀況
3.生態環境的脆弱是新疆能源發展的制約因素。新疆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有40%的土地為沙漠,屬于不毛之地,有42%的土地由荒漠植被覆蓋,植被稀疏,因此,新疆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截至2009年底,新疆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總面積分別為107.12萬平方公里和74.67萬平方公里,各占到新疆土地總面積的64.34%和44.84%。而且新疆是我國林地面積非常少的省區之一,據統計,森林覆蓋率僅為4.24%,在全國范圍內排倒數第一位,比全國森林覆蓋率21.63%低17.39個百分點,不及全森林覆蓋率的五分之一。新疆自然保護區有31個,面積為19.48萬平方公里,占新疆總面積的11.7%,低于全國3.1個百分點,比全國最高的省份西藏(30.1%)低18.4個百分點。新疆的生態環境脆弱,環境的自凈能力和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都較弱。能源開發、加工等產業是一個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高安全要求的行業,都會產生一定的生態環境效應。在新疆能源開發重點區出現了天山北坡復合污染帶、吐哈污染帶、天山南坡污染帶和南疆沙塵污染等連片化污染帶,這將使本已十分有限的生態環境容量形勢更為嚴峻。
4.節能減排是新疆能源發展的一大壓力。隨著新疆經濟的快速發展,差別化產業政策的貫徹落實,以電解鋁、煤炭煤電煤化工、鋼鐵、石油化工等為重點的高耗能、高排放產業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耗量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斷增長。根據國家發布了2012~2014年每年1~10月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對照各地“十二五”年均節能任務與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能耗增速控制目標相比較,新疆兩項指標連續三年地區預警等級為一級(見表3),全國獨有新疆所有項目三年地區預警為一級,新疆在全國各省市區中節能減排預警等級最高,節能減排壓力最大,給能源產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表3 新疆節能減排完成情況晴雨表
5.技術創新不足導致能源產業自我發展能力弱。新疆能源的生產、加工、運輸等領域技術研發基礎相對薄弱,自主技術創新、開發、應用水平較低,2013年新疆專利申請授權數和專利申請受理數分別占全國比重的0.41%和0.37%,在全國都居第25位。在能源行業,除了油氣開采和油氣加工行業各項指標占全國比重大于1外,其他行業的都小于1(見表4)??萍及l展水平低,創新能力較弱,導致高新技術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發展緩慢,造成能源產業延伸利用程度低,對其他產業的帶動和輻射能力不強。

表4 2013年能源行業科研情況占全國能源行業比重 (%)
[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殼牌國際有限公司.中國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3.
[2]劉冰,梁涵之.新疆“煤炭孤島”的別樣風景[N].中國煤炭報,2013-09-04.
[3]鄧銘江等.新疆水資源及可持續利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4]胡雋秋.新疆煤炭開發與煤化工發展應充分考慮生態和水資源條件[J].中國煤炭,2012(10).
[5]許歐陽.水資源強約束下的新疆煤化工產業政府規制研究[J].新疆農墾經濟,2013(07).
[6]中國科學與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陸地水循環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噬水之煤:煤電基地開發與水資源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
[7]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鑒2013[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防沙治沙領導小組.新疆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R].2011-07-25.
[9]李磊.新疆經濟發展中碳排放變動的因素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25).
[10]劉朝先.中國低碳經濟影響因素分析與情景預測[J].資源科學,2009(33).
[11]楊淑霞.我國區域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選擇[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05).
[12]黃志峰.以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引領未來經濟發展[J].理論導報.2012(02).
[13]龐家幸,陳興鵬,王惠榆.甘肅省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及能源消耗預測[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4(08).
責任編輯:張新友
F127.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5.04.07
?本文系自治區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疆依托密集型能源資源,推動跨越式發展的對策研究”(12AJY005)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