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尚之
加強中外交流合作推動出版國際化發展
□文|吳尚之
本屆論壇圍繞“出版國際化的戰略選擇”展開討論,順應世界出版業發展的大勢,契合國際出版交流合作的新要求。近年來,中國出版業的繁榮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得益于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不斷融合,得益于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2014年,中國出版業繼續保持了增長態勢。中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實現營業收入19967.1億元,較上年增長9.4%;利潤總額1563.7億元,較上年增長8.6%。2014年共出版圖書44.8萬種,圖書出版實現營業收入791.2億元,較上年增長2.7%。數字出版成為中國出版業增長最快的板塊和亮點,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3387.7億元,較上年增長33.4%。其增長速度在新聞出版各產業類別中名列第一,經濟規模躍居全行業第二。
近年來,中外出版交流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
1.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空間不斷拓展
中外出版交流合作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也在適應數字網絡技術的發展,向數字出版領域延伸。版權貿易中,數字出版產品特別是電子出版物版權交易總量連續增長。實物貿易中,中外出版銷售企業通過網絡書店合作,實現中國圖書在全球的同步銷售。截至2015年6月,中國圖書上線“亞馬遜中國書店”規模已達39萬種,銷售范圍覆蓋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實現發行26萬多冊。
2.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內容不斷豐富
近年來,中國政府實施了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等項目,支持反映當代中國主題等領域優秀圖書的翻譯出版。自2013年起,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對海外出版企業和譯者全面開放,共資助10多家國外出版機構的30多種圖書的翻譯出版。此外,通過中外圖書互譯計劃和相關文化協議,中國和50多個國家正在推動相互翻譯出版對方經典和當代優秀文學作品。
3.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平臺更加多樣
目前,中國每年參加的國際重要書展遍布五大洲。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經過20多年的努力,已經成為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和國際重要書展,版權貿易、參展國家和地區、參展企業等核心指標逐年提升。
4.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成效更加顯著
2011年中國版權貿易總量是24422種,2014年增長到26988種。版權引進品種與版權輸出品種比例由2004年的8.6∶1變為1.6∶1。版權引進和輸出比例結構不斷改善,中外版權貿易逆差正在縮小;語種結構不斷改善,在英文版權貿易不斷增長的同時,其他語種特別是小語種版權貿易實現較快增長;內容結構不斷改善,一批反映當代中國主題的優秀出版物進入國際市場。
面對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新趨勢、新要求,需要從五個方面發力,進一步推動中外出版交流合作。
1.努力提升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內容品質
中外出版交流合作要始終將內容品質放在首要位置。希望中外出版商在交流合作中,共同策劃、生產和翻譯出版一批反映當代中國發展狀況、發展道路,介紹當代中國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學藝術和學術研究成果的精品出版物。同時,中國也會一如既往地做好版權引進和翻譯出版工作,把世界各國的優秀出版物引入中國,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2.繼續加大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支持力度
中國政府將繼續鼓勵和支持中外出版企業開展深入合作,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中外圖書互譯計劃等重大項目將加大對中外出版企業共同合作出版的圖書翻譯支持力度,強化重點工程項目的支撐作用。同時,繼續辦好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表彰在介紹中國、翻譯出版中國圖書、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外籍和外裔中國籍作家、翻譯家和出版家。
3.持續建設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國際平臺
我們將繼續支持辦好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歡迎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出版企業參展,開展業務交流和合作。同時,積極支持和鼓勵中國出版企業,在重要國際書展舉辦中國主賓國活動,搭建中外交流合作書展平臺。與此同時,與國外重要出版傳媒集團和相關高等院校合作,逐漸形成中外交流合作人才培養平臺。
4.積極培育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知名企業
企業是開展中外出版交流合作的主體。中國政府將繼續鼓勵中國出版企業和國外出版企業一道,在出版物翻譯編輯、制作印刷、銷售發行、資本合作、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入開展全方位合作。
5.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外出版交流合作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政府提出的重要戰略,也給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版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我們將組織實施出版交流合作的重點工程項目,打造絲路書香共同體,形成出版資源互聯互通、渠道共享共用、內容共同開發、產業共同發展的出版交流合作新格局。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世界出版業面臨著“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機遇,中國出版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誠摯地歡迎世界各國的朋友們和中國出版界一道,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同開創世界出版業的美好未來。
(本文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吳尚之在北京國際出版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