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艷平
(內蒙古工業大學醫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在當今社會,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在心血管疾病中,以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為代表,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它是冠心病,腦血管病等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礎。但到目前為止,As的成病原因還尚未完全弄清。在中醫學上則認為As的成病機制為本虛標實,標實為瘀和痰。近年來普遍認為"瘀"實質包括As斑塊的鈣化和潰瘍、血栓形成及出血等復合性病變所引起的血管彈性減弱、管腔狹窄及血液流變學改變而發生瘀滯的狀態[1]。本文將結合近年來相關研究結果,選用丹參、山楂、黃芪、海藻等中藥及西藥阿伐他汀鈣,對臨床上60例As患者進行治療,對比中藥和西藥治療As癥狀的結果,進而來評價中藥在抗As方面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病例來自2013年7月~2014年11月某中醫醫院心血管內科。門診及住院病人數據庫,隨機抽取80例As患者。將其分成2組。治療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50-75歲,平均60.7±6.8歲;對照組40例,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齡50-75歲,平均63.7±7.6歲;兩組病例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2]經脂代謝檢查、血液流變學檢查、X線檢查和多普勒檢查后結果異常者,可初步判定為As。
1.2.2 納入標準符合As診斷標準的患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能夠積極配合參與各項檢查的患者。
1.2.3 排除標準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和(或)抗凝藥;肝腎功能異常者;不愿或不能配合完成調查者。
1.3 治療方法
本臨床實驗研究主要針對As患者臨床各指標情況的對比,例如: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研究,來判斷中藥與辛伐他汀的治療效果的差別。
1.3.1 分組方法:本試驗采取隨機對照的設計原則。對照組藥物選擇辛伐他汀治療。治療組藥物采用丹參、山楂、黃芪和海藻等中藥。
1.3.2 試驗方案:兩組均采用臨床常規使用西藥控制好血壓、血糖后,繼續小劑量口服阿司匹林(100mg)。觀察組服用丹參、山楂、黃芩和海藻等中藥,每日一劑。對照組給予辛伐他汀(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009),20mg,日服一次。均持續給藥3個月。在觀察期間,兩組禁止使用任何其他調脂、抗氧化劑等藥物,及與疾病相關的中藥和中成藥。
1.4 療效評定標準[3]
治療后IMT<1.1mm為顯效;治療后IMT較治療前減小>20%,但>1.1mm為有效;治療后 IMT較治療前減小>10%,但<20%,且>1.1mm為穩定;療后IMT較治療前減小<10%,甚至較治療前有所增加為未愈。
1.5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之間均數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
2.1 兩組間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和對照組對As的臨床治療結果均比較明顯,但治療組的效果要好于對照組,P<0.05。結果見下表: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表2 治療前后TG、TC、LDL-C、HAL-C水平變化()(mmol/L)(N=80例)

表2 治療前后TG、TC、LDL-C、HAL-C水平變化()(mmol/L)(N=80例)
注:1.每組例數均為40例,且比較兩組治療前的臨床效果無明顯差異,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的比較P<0.05。2.TG:甘油三酯;TC: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
2.2 安全性指標
選入的所有病例,經過3個月的治療,在其治療中及治療后,均未出現生化指標異常情況,如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和出凝血功能等。
丹參、山楂、黃芪和海藻等中藥可以明顯降低As患者的 CRP、TC、TG、LDL-C水平,升高HDL-C的水平。這說明中藥對As的治療效果明顯,同時表現出很好的安全性。表明中藥對As的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可以作為一種治療As的新療法,開辟了中醫藥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新途徑。這是對于廣大As患者最好的禮物。
[1]許凌之,龔少愚.1264例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醫證候特征研究[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5,38(1):16-19.
[2]諸俊仁.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9.
[3]王照程.中西醫結合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09,(31):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