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秀華(浙江省麗水市云和縣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浙江 麗水 323600)
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人類通過分娩將孕育十月的胎兒帶到這個世界。對產婦而言,不僅是即為人母的喜悅心情,更多的是緊張、焦慮、不安、恐懼等心理。有些擔心分娩時的疼痛,怕自己無法完成分娩過程;有些怕難產,怕產后大出血,擔心母嬰生命安全;有些尤其是農村產婦擔心嬰兒性別;還有些擔心嬰兒是否健康等等。這些擔心會給產婦造成很大心理壓力,延長產程,而產程延長會提高新生兒窒息、感染等產期并發癥的出現[1]。因此,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況,并結合產婦具體情況,給予心理護理可減緩產婦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減輕痛苦,提高自然分娩率。我院對產婦進行恰當的心理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相關內容整理報道如下:
以我院收治的經初步檢驗可經陰道分娩的24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120例。240例產婦均為初產婦,且為非高危產婦,年齡在20-43歲,平均年齡26歲,孕周38-42周。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產婦宮縮時間、間歇時間和強度,監測產婦和胎兒的生命體征以及胎兒胎心變化,了解宮口擴張情況,做好外陰清潔和飲食護理工作。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
由表1可知,對照組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研究組,而剖宮產率和經陰道助產率低于研究組,兩組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分娩方式對比
對照組在新生兒出生后2h的出血量明顯高于研究組,具體見表2。
對照組的新生兒窒息率顯著性高于研究組,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產后出血量及新生兒窒息率的對比
3.1.1 緊張、害怕心理
對于初產婦來說,由于她們沒有經驗,對于分娩的認知大多是從別人口中聽說或者影視中帶有夸張成分的藝術表演,第一次的分娩過程肯定會感到緊張不安。引起緊張害怕的原因有:害怕分娩過于疼痛、害怕暴露身體、害怕分娩過程無法完成、害怕分娩不成功引起胎兒受傷、害怕經陰道分娩失敗再行剖宮產、害怕胎兒性別不讓家人滿意等等。分娩疼痛是在所難免的,人在處于疼痛狀態時,精神也極易受到刺激,如果此時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不夠小心謹慎,則會加重產婦的緊張害怕心理。另外,少數產婦由于隱瞞婚前做過人流甚至多次人流史,擔心對分娩產生影響而感到害怕和不安。
3.1.2 敏感、疑慮心理
有些產婦尤其是高齡初產婦且文化程度較高者為多,她們往往敏感多疑,對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懷疑態度[2]。還有些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對醫生和他人的談話表現的極為敏感,總覺得是在談論自己,一位自己不能正常分娩,而對分娩失去信心,擔心自然分娩會對胎兒和自己不利,導致選擇剖宮產。
3.1.3 煩躁、沒有耐心心理
分娩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產婦一方面在忍受著分娩的陣痛,一方面又在擔心自己和胎兒的安全,所以非常希望能夠盡快結束分娩過程,尤其是當產程中出現了一點問題后,產婦更加沒有耐心,變得煩躁不安,無法配合醫生,這樣就導致產程延長,更容易讓產婦陷入煩躁、失去耐心的情緒中[3]。
3.1.4 悲傷心理
患有妊娠綜合征的產婦,由于胎兒畸形或者胎死腹中需要進行引產,而產生悲傷情緒。
3.2.1 第一產程
第一產程是指從規律性宮縮開始到宮口開全的階段。這一階段產婦的表現各有不同,有些僅在宮縮來時低吟幾下,有些則表現的較為激烈,大喊大叫。對于不同產婦的情況,醫護人員應該根據產婦的自制力程度進行心理護理。對于自制力強的產婦,可以進行鼓勵,并囑咐她們如有不適請立即告知;對于自制力弱的產婦,則要輕聲安慰,千萬不能表現出厭煩,尤其不能說一些不好聽的話語。還有一些產婦缺乏安全感,希望護理人員能守候在身邊。醫護人員應盡可能的幫助她,為其清理羊水及分泌物,使她們感受到護理人員對她們的關心,在心理上增加安全感。另外,護理人員要隨時提醒產婦及時小便,避免膀胱充盈阻,鼓勵產婦利用宮縮間歇期足夠的飲水以及少量多次進食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以保證分娩時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
3.2.2 第二產程
這一過程中,宮縮程度加深,持續時間長,間歇期短,進入產房準備分娩。產房的布置應與病房的一樣,相似的環境可以減少產婦的陌生感,從而減緩緊張不安的情緒。助產人員要指導幫助產婦擺好體味,排空膀胱,消毒會陰等等。指導產婦如何配合宮縮進行呼吸,增加腹壓,促進胎兒下降;在宮縮間歇期間,囑咐產婦放松肌肉、休息。這一階段,產婦由于知識缺乏,沒有經驗,加上宮縮疼痛,極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心理,難以得到充分休息,導致宮縮乏力,產程延長。護理人員要不斷地給予產婦安慰和鼓勵,讓產婦明白自己是分娩過程中的主導,醫護人員只能幫助指導她們完成分娩過程。
3.2.3 第三產程
胎兒娩出后,大多數產婦已經精疲力竭,少數產婦情緒激動,此時,護理人員應輕聲的讓產婦安靜休息。密切觀察產婦的呼吸、脈搏、血壓等指標,防止產后出血。如果新生兒有異常情況,應避免讓產婦知曉,減少顧慮,幫助其穩定情緒[4]。
常規的護理規程中,護理人員僅僅對產婦進行醫學上的護理及治療,而忽略了心理因素對于產婦的影響和作用[5],加上產婦的緊張、焦慮、恐懼心理,可能使得產程延長,產婦對分娩失去耐心和信心,導致產婦選擇剖宮產。因此,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并及時的進行心理干預,使得產婦遵從醫護人員的指導,使分娩過程順利進行。
[1]董君彥,陳丹,喻曉童,等.分娩過程中產婦的心理問題及相應護理措施[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78-79.
[2]李春麗.分娩過程中產婦的心理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1,(03):48-50.
[3]程海燕.分娩過程中產婦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2,06(7):222 -223.
[4]姜志鳳,曹桂萍.分娩過程中產婦的心理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1(24):2626 -2627.
[5]周姝.分娩過程中產婦的心理護理[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12(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