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使廣西在國家開放戰略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應不失時機地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謀劃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多年的開放發展,為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增強了參與競爭合作的新優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謀劃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需要深化與東盟國家的開放合作,拓展與金磚國家的開放合作,挖掘與歐美日韓的開放合作,開拓與南亞國家的開放合作,探索與非洲國家的開放合作,推進與粵港澳臺地區的開放合作,加快形成廣西對外開放合作的新格局,搭建廣西全方位開放合作的戰略平臺。
關鍵詞:“一帶一路”;廣西;對外開放;戰略布局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15)05-0041-05
2013年9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在出訪中亞期間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同年10月,在出訪東南亞期間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提出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快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1]。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隨著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廣西在國家對外開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要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做好對外開放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面向國際國內開放合作新格局,搭建沿海沿江沿邊開放合作平臺[2]。廣西一定要不失時機地抓住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謀劃好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的戰略布局。
一、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的重大意義
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不僅具有重大的全局意義,而且對廣西的開放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有利于廣西加快形成全方位寬領域開放合作新格局
廣西地處“三南”(西南、中南、華南)和東盟的結合部,沿海、沿江又沿邊,具有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和特有優勢,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不僅提升廣西的戰略地位[3],而且擴大廣西的影響力,從而更加有利于廣西加快形成面向國際國內開放合作的新格局。
(二)有利于鞏固民族團結維護邊疆民族地區繁榮穩定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不僅有利于維護邊疆民族地區繁榮穩定,加快建成睦鄰安鄰富鄰示范區,而且能夠更好地服務國家周邊外交戰略。
(三)有利于廣西加快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廣西是古代海陸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具有海陸兼備的區位優勢和緊密久遠的人文相通優勢,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有利于把廣西建成“一帶一路”對接的重要門戶。
(四)有利于廣西加快實現“兩個建成”目標
廣西地處沿海沿江沿邊,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有利于廣西發揮沿海沿江沿邊的區位優勢,加快形成“雙核驅動”“三區統籌”發展格局,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成帶動腹地發展新的戰略支點。
二、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的獨特優勢和有利條件
(一)古代海陸絲綢之路的交匯點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交往歷史悠久。據研究,早在公元前11世紀,嶺南先民就開辟了南海絲綢之路,比陸上絲綢之路早800年左右。《漢書·地理志》明確記載,秦漢時期廣西合浦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靈渠的開通,暢通了長江—湘江—漓江—桂江—北流江—南流江—合浦港的水路,溝通了北部灣與長江流域、中原的聯系[3],形成了以合浦港為始發港,面向東南亞,聯通南亞、非洲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與貫通廣西的古代南方陸上絲綢之路,共同成為我國古代對外開放陸海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廣西成為古代中國對外貿易往來、人文交流的重要門戶和樞紐。
(二)海陸兼備的獨有區位優勢
廣西地處“三南”(西南、中南、華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交匯點[3],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是我國唯一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通的省區,北部灣一灣連七國,中國至中南半島經濟走廊與廣西陸路相連,西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部,使廣西成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共建“一帶一路”最便捷的陸海大通道。
(三)緊密久遠的人文相通優勢
廣西與東盟國家有著相同或相近的歷史、民俗和文化,人文交流密切。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東盟合作關系的深入發展,廣西與東盟國家的人文交往更加頻繁密切,東盟國家紛紛在廣西南寧設立使領館,其中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泰國在南寧設立了總領事館,馬來西亞館完成了選址工作;中國東盟雙方互派留學生[3],中國政府還為東盟來華留學生提供獎學金資助,吸引了大量的留學生來華學習,東盟來華留學生數與日俱增。東盟來華留學生中有將近20%在廣西留學,廣西高校還開設有東盟國家的官方語言課程。中國東盟雙方還搭建了各種交流平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培訓中心、中國-東盟技術轉中心、中國-東盟青年聯合會、中國-東盟企業家聯誼會、中國-東盟青少年培訓基地、中國-東盟婦女培訓中心等落戶南寧[3]。廣西與東盟國家城市間合作日益加強,與東盟國家締結了30多對友好城市,數量居全國前列。文化交流合作成果更加豐碩,在南寧成功舉辦了8屆的中國-東盟文化論壇,中越青年萬人大聯歡活動在廣西也連續舉辦了2屆;還擁有中國(桂林)國際旅游博覽會等大型國際性展會平臺。廣西人文交流紐帶作用的發揮,為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奠定了扎實的人文和民意基礎[3]。
(四)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良好基礎
第一,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穩步推進。2006年,首屆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在廣西舉辦。在該論壇上,廣西提出了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戰略構想,并得到了海上東盟國家的積極響應。2008年,中國東盟成立了聯合專家組開展可行性研究。2011年通過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可行性研究報告》,并將其主要內容寫入中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主席聲明》。2014年1月17日,中國-東盟泛北部灣經濟合作高官會又通過了《中國-東盟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路線圖》[4]。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至今已成功舉辦了8屆,效應越來越好,影響越來越大,已成為中國-東盟海上合作的重要機制、重要平臺,有力推動了廣西與東盟國家的港口物流、臨港產業、海上旅游等領域的合作[4],為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積累了寶貴經驗,探索了先行模式。endprint
第二,中國東盟合作平臺務實豐富。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廣西成功搭建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論壇等重要國際區域性合作平臺,并多次舉辦了中國-東盟交通部長會議、中國-東盟質檢部長會議、中國-東盟海關論壇、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中國-東盟環保論壇等,形成了中國-東盟合作的“南寧渠道”[4],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了助推器作用。廣西還承建了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和關丹產業園,開創了“兩國雙園”合作新模式,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中國—柬埔寨現代農業示范中心等一系列產業合作和投資貿易平臺建設加快,不斷探索共建共享共贏的國際合作新模式[4]。這些戰略平臺的搭建,為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提供了合作平臺。
第三,廣西對外開放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目前,北部灣港擁有泊位2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6個,吞吐能力達2億噸;開辟了北部灣港至新加坡、泰國、越南等東盟國家的多條直達航線,建立了以欽州市為基地的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與東盟多個國家簽署了港口合作備忘錄和港航物流合作協議。欽州保稅港區、北海出口加工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和憑祥綜合保稅區組合形成了功能日益完善的北部灣保稅物流體系[4]。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東興開發開放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在先行先試方面積累了重要的經驗。西江黃金水道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港口碼頭吞吐量日益增加。這些基礎設施的夯實,為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提供了重要的設施支撐。
第四,廣西與東盟的經貿往來日益緊密。近年來,廣西與東盟經貿合作日益深入,與東盟的貿易額穩居西部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首,貿易額年均增長超30%,其中邊境貿易額比重超過60%,東盟已連續14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主要外資來源地和廣西企業“走出去”的首選地、廣西最大入境客源市場[4],雙方合作不斷加深,利益紐帶日益牢固。所有這些成果,為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第五,廣西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把廣西建設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是國家從全局出發對廣西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國家將支持廣西面向東盟,立足服務西南中南開放發展,實施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雙核”驅動戰略,加快實施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5],統籌沿海沿邊沿江聯動發展,強化交通、產業、金融、開放、城鎮、生態六大支點功能,努力構筑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和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進一步提升廣西在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服務國家周邊外交、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這些功能和作用的發揮,為廣西參與“一帶一路” 對外開放戰略布局起到了重要的政策支撐作用。
三、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的空間謀劃
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統籌多邊、雙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謀劃好“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一)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同東盟的開放合作
擴大和深化同東盟的開放合作,是國家周邊外交戰略的重點[5]。在“一帶一路”總體戰略布局框架下,推動中國東盟深層次合作,關鍵在鋪就面向東盟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發揮好 “南寧渠道”的樞紐作用,構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17],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建成“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
第一,進一步提升“南寧渠道”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加快構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以中國-東盟博覽會為重點形成的“南寧渠道”,在服務國家周邊戰略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國-東盟博覽會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11屆,舉辦的規模越來越大,效應越來越好,各種以“中國-東盟”冠名的論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效果顯著。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東盟博覽會品牌效應更加凸顯,“南寧渠道”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以東盟為節點進一步向沿線國家拓展,通過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辦展,進一步提高參展商、進口商、消費者及投資者的理性預期,吸引沿線國家參展參會。
第二,深化跨境經濟合作,建設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帶。充分發揮廣西沿邊的區位優勢,借鑒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驗,推動邊境貿易自由化合作,建設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東興—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龍邦—茶嶺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的基礎上,通過點線面結合,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形成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帶,實施帶狀式融合發展戰略,使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帶建設成為兩國人民安居樂業、富裕繁榮的友好合作帶[5]。同時,進一步探索與東盟其他國家的跨區域合作,促進跨境合作的深度發展。
第三,建設泛北部灣臨海產業群,形成“一帶一路”產業合作高地。在北部灣開放開發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沿海產業布局,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合作,引進沿線國家的先進產業、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建設臨海產業園。如以色列特拉維夫尖端醫療工業園、德國柏林醫藥工業園、科隆輕型農用無人機工業園、多特蒙德特種鋼工業園、德克薩斯州石化工業園、加州電子產業園、圣彼得堡船舶產業園等富有特色的跨國產業合作園區[5],加快形成泛北部灣臨海產業群,增強優勢產業競爭力,加快建成“一帶一路”的產業合作高地。
第四,建設中國-東盟海洋利益共同體,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發揮廣西“一片海”的優勢,著力構建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大海洋經濟主體區域,打造以石化、鋼鐵、修造船、電子信息等為重點的海洋產業集聚區,形成以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為中心的三角形海洋經濟空間布局[5]。聯合粵港澳瓊,加強與粵港澳瓊海洋合作,共建海上絲綢之路,加快發展以海洋運輸業和物流業、現代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修造船業、臨海工業、海洋生物制藥等現代海洋產業集群,擴大利益匯合點,建設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打造海洋利益共同體,建設海洋合作伙伴關系。endprint
(二)擴大和深化同金磚國家的開放合作
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這些國家,是當今全球富有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新型經濟體,具有強大的發展后勁和發展潛力,市場前景廣闊,這些國家與中國都有良好的合作發展基礎。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務實推進以及印中緬孟經濟走廊的建設,印度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的人口大國,正在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拓展了利益匯合點,雙邊經貿規模不斷擴大,人文交流日趨活躍,謀劃好與印度的合作,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是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是一個傳統的能源大國,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富,近年來,在教育、科技、能源領域的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有利于廣西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巴西是南美洲的重要國家,其糖業技術比較先進,加強與巴西的糖業合作,引進巴西技術建設巴西糖業工業園,促進廣西糖業升級,提高食糖工業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5],有利于把廣西建設成為全球最大的精制糖基地。南非資源豐富,廣西可以走出去與南非開展資源開發合作,實現合作共贏。
(三)拓展與歐美日韓的開放合作
歐美日韓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創,經濟恢復乏力。但是,作為發達的經濟體的地位并沒有被動搖,仍然主導著世界經濟發展大勢。因此,要繼續挖掘與歐美日韓的合作空間,充分利用歐美日韓的汽車、機械、電子、石化、生物醫藥等產業優勢,引進有關產業和技術[5],改善廣西的傳統產業和技術,實現廣西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水平,增強產業競爭力。同時,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在廣西的中心城市建設這些國家的產品購物中心、購物城或購物大世界,如建設美洲商品購物中心、歐盟商品購物城、韓國商品購物大世界等,根據差異化發展戰略,商場運作理念、模式及流程既要體現不同的特質,又要融入異域的文化元素和符號,嚴格按原產地標準把關,使之成為廣西開放合作的新亮點,聚集東盟及國內消費者的目光[5],滿足不同層次不同人群的不同的需要。中國-東盟消費圈的培育與打造,也使眾多外國廠商更多了解廣西、認識廣西、投資廣西,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生產性廠商的跟進,更好地促進廣西與歐美日韓的合作發展,是廣西以開放促發展的戰略舉措。
(四)擴大和深化與南亞國家的開放合作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南亞地區作為新興經濟體在悄悄崛起,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在南亞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也在不斷增長,現已成為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最大貿易伙伴,也成為斯里蘭卡和尼泊爾的第二大貿易伙伴。2001年以來,中國已通過《亞太貿易協定》,與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達成了部分產品的優惠貿易安排。巴基斯坦作為中國的全天候伙伴朋友,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不斷加強,目前已達成了建立中國—巴基斯坦自貿區的協定。中國也是南亞國家的重要貸款供應國和援助國,中國對南亞國家的貸款主要投向港口、公路、橋梁、電廠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目前,中國對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等國的援助規模已超過這些國家的傳統援助國的規模,中國已是斯里蘭卡的最大援助國,中國對巴基斯坦的金融援助規模相當可觀,中國已成為大多數南亞小國的主要項目出資國,中國對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等國的直接投資迅速增長。鑒于中國在南亞貿易與投資的強健基礎以及南亞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中國在南亞的直接投資可望進一步增長[6]。因此,擴大和深化與南亞國家的開放合作,是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的戰略布局的重要選擇。
(五)拓展與非洲國家的開放合作
非洲是一個具有潛在發展優勢的新興經濟體,現已成為繼亞洲之后,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非洲是中國重要的進口來源地、海外工程承包市場和投資目的地,中非經貿合作的發展,促進了非洲國家民生的改善和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7]。中國與非洲國家有較為緊密的經貿往來,大部分非洲國家與中國簽署了《貿易協定》,部分國家與中國簽訂了《投資保護協定》,部分國家與中國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部分國家與中國建立了政府間的經貿聯(混)委會機制。截止2013年底,中國與非洲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了2102.4億美元。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國家,非洲的發展潛力在顯現,加強與非洲國家的合作,是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擴大和深化與粵港澳臺地區的開放合作
自從海峽兩岸實現“三通”以來,桂臺合作日益加強,雙方往來日益密切,桂臺合作呈現出新的生機,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桂臺農業科技合作、休閑觀光農業合作、面向東盟的農產品貿易與物流合作以及農業園區建設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雙方合作前景廣闊[5]。加強與粵港澳的合作,是廣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需要,有利于廣西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獲得更多技術選擇和資金引進的機會,有利于在更大范圍內整合產業,培育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形成布局合理的生產體系和技術創新體系。加強與粵港澳合作,要充分發揮好桂東地區與粵港澳的地緣優勢和文化相通優勢,使桂東地區成為與粵港澳合作的橋頭堡。因此,加強與粵港澳的開放合作是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增強內驅動力的明智選擇。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13-11/15/c_118164288.htm.
[2]黎 攀,羅猛,巍恒.加快形成面向國內國際的開放合作新格局 不斷譜寫祖國南疆繁榮穩定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側記[N].廣西日報,2015-03-09.
[3]張家壽.加快構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N].南寧日報,2015-06-18.
[4]陳 武.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N].人民日報,2014-03-12.
[5]張家壽.創新開放模式 培育帶動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N].南寧日報,2013-02-21.
[6]東亞論壇:中國在南亞的經濟影響力迅速增大[EB/OL].http://www.gxi.gov.cn/synrtj/201407/t20140714_557954.htm.
[7]非洲國家在與中國合作中受益匪淺[EB/OL].http://news.sinhuanet.com/word/2014-04/08/c_1110143475.htm.
責任編輯 莫仲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