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箴
賴少其先生(1915-2000)是我國20世紀有卓越成就的藝術大家,他有特殊的人生經歷和藝術經歷。說他的人生經歷特殊,不僅因為他集革命家、社會活動家和藝術家于一身,而且在革命生涯中,在社會活動中,他一直表現出堅持真理、大公無私和光明磊落的高貴品格;說他的藝術經歷特殊,因為他涉獵的領域非常廣泛,在書法、繪畫、詩文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他的藝術既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又有深厚的傳統淵源,充滿了嚴肅而活潑的探索精神。他創造的豐碩藝術成果,成為我國現代藝術寶庫中的珍藏;他的創新膽識和勇氣,受到人們普遍的尊敬和贊揚,在藝術界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成為我們珍貴的精神財富。在賴少其身上,折射出在中國20世紀偉大社會變革中追求民主、正義和進步的知識分子的睿智與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我們民族之所以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屹立在東方,我們的藝術之所以能在世界藝壇上獨放異彩,正是因為有像賴少其這樣的仁人志士的無私奉獻。賴少其無疑是他同代人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從少年時代起,在賴少其的心中就播下革命與藝術的種子。他在自己的家鄉受到民間藝術的熏陶和美術的啟蒙教育,并接受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粵東農民運動和革命洪流的洗禮。20世紀30年代初,他考入廣州美術學院后,就已經確立了用藝術服務人生、服務大眾的志向。他積極響應魯迅先生在上海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與他的老師李樺先生在廣州創辦“現代版畫研究會”,以自己充滿生氣的創作表現出非凡的藝術才能,得到魯迅先生的鼓勵和贊揚,稱譽他為“最有戰斗力的青年木刻家”,并將他的作品介紹到日本去發表。他早期的進步木刻活動對他未來的藝術道路,產生了重要影響。爾后他投身革命運動,用自己熱情的工作,也用自己的木刻藝術服務于勞苦大眾謀生存、求解放的偉大事業。說賴少其是中國現代版畫藝術開創者之一,是當之無愧的。 在戰爭年代,賴少其歷經人生艱辛,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積累了豐厚的人生和藝術經驗。解放之后,他身居黨政要職,勤奮工作,但因為人正直、一身正氣,而遭受種種非難,他從不灰心喪氣,仍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工作,同時在藝術中尋找寄托精神的棲所,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不斷體悟藝術本質和規律,對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精神的理解也隨之深入。50年代末,他被貶職到安徽工作,因禍得福,以安徽為第二故鄉,受益于有深厚傳統的徽派文化的影響,大步邁開藝術創新的步伐。以黃山為代表的雄偉奇特的山水,徽派的民居和民間藝術遺存,以漸江為代表的新安畫派文人畫傳統,當代大師黃賓虹渾厚華滋的筆墨……與他追尋的精神文化價值一拍即合。他為之驚嘆、為之迷戀,除本人默默領會、接受,用之于自己的藝術實踐外,還領導和團結畫家們深入學習和研究,開辟古為今用的途徑。 賴少其對自己青年時期投入的版畫藝術一往情深,在安徽,他發掘明末清初民間藝人創造的版畫遺產“徽派”木刻,廣泛搜集版畫原作和有關資料,組織版畫家們學習、討論,并同時深入生活,獲取創作靈感,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有力地推進了“新徽派版畫”的創立。60-70年代,新徽派版畫創作享譽全國,產生廣泛影響。李樺先生評價新徽派版畫是“發揚明末徽派精雕細縷的線刻,保持其婉約秀麗的風格,而賦予時代精神,表現現代生活更顯現有強大的生命力”,還說它繼承漢代畫像石和漆畫的特點,創造了渾厚豪放的風格。無疑,賴少其是充滿革新精神的“新徽派版畫”的領軍人物。 各藝術門類的表現手段和技法有異,但彼此之間的創造原理是共通的。在繪畫領域頗有學養的賴少其,在文學和歷史方面有充足的知識儲備。他擅詩文,尤其在書法領域不僅以擅長金冬心書體聞名,而且涉獵各種書體,精通書理。唐云先生評論他的書法“方筆如削,字字都給人以峭拔蒼穩的感覺,連在一起,則有濃厚的簡札和石刻的味道,金石韻味十足”。實際上,早在50年代初,賴少其就在黃賓虹先生的指導和啟發下系統觀摩和研究了明清時期“新安畫派”藝術家們的作品,在創立“新徽派版畫”的過程中,也已經積極倡導版畫家們學習傳統中國畫語言,在版畫創作中適當運用中國畫的表現技巧。在50-60年代,我國文藝政策偏“左”,在對待傳統文人畫的態度上籠罩著民族虛無主義的陰影。在這樣的時刻,賴少其能對傳統文人畫情有獨鐘,花費很多精力研究古人筆墨,說明他在同代人中較早意識到當時主流中國畫界存在忽視傳統的缺陷,也意識到產生這些缺陷的原因是對藝術本質和功能的片面認識。正是出于這種對民族傳統文化和藝術的自覺,他身體力行,臨摹新安諸家,從干筆渴墨、蒼茫簡遠之法到枯淡意趣,全面嘗試各種筆墨技法,體會傳統國畫的寫意原理。與此同時,賴少其清晰地意識到,中國畫革新之路既不能局限于寫生,也不能拘泥于師法古人。在山水畫中,他重視筆墨,更重視丘壑。他一面深入研究古人的畫理畫法,一面深入自然,以自然為師。黃山成為他的創作基地,他數十次上黃山,觀察、體驗和寫生,完成了一批主要以黃山為題材的作品,用渾厚滋潤、格調樸拙的筆墨,寫黃山煙雨迷蒙、云霧氤氳的奇妙景色。賴少其這些有鮮明個性風格的山水畫,開啟了表現黃山山水的新風氣,他被人們稱為“新黃山畫派”的引路人。也是在創造黃山山水圖卷的過程中,他更深刻地領悟到中國畫藝術的奧妙,那就是藝術家除了要師古人、師自然外,更要師心,領悟到藝術家既要向自然學習,又要“自然為我”,即讓自然服從藝術家表現主觀內心的需要,而不是如實地呈現。 賴少其有開闊的藝術視野和胸懷,他早期學習過素描和西畫,轉入中國畫創作后,他分析、比較中西畫的同與異。他強調“中國山水畫與西畫的‘風景不同,中國山水畫是詩、書、畫的統一”。他努力在山水創作中表現詩意、詩境。但他在實踐中也體會到,西畫的一些造型和色彩,是可供中國畫借鑒和采用的。他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謝稚柳先生在評論賴少其晚年所繪《夢中黃山圖》時說:“(他)用元王蒙干筆渴墨之法皴擦之,又用西畫印象派著色之法渲染之,能攝黃山之神……” 賴少其在花卉創作上也成就斐然,他學陳老蓮、金農,不只是學他們的技巧,更注意學習他們“從生活中來”和“觀察入微”的精神。他筆下的花卉筆墨厚實而生動,與古人心合,也別出心裁,別具新意,和他的山水畫一樣,充滿生氣和靈韻。 賴少其創作《夢中黃山圖》時,已經是80年代后期,他已古稀之年,身在他的故鄉廣東了。他在寂寞的環境中埋頭創作,豐厚的生活積累、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體悟,使他的詩書畫藝術達到高度自由的天然境界。他在有法與無法中盡情徜徉,盡情地揮灑筆墨,涂抹畫面,藝術語言單純中見豐富,拙樸中見渾厚,幻境中見真實,充滿了真誠與激情。當時,他的作品很少在公眾場合展示,不過凡是有機會目睹他作品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無不敬佩他在浸淫傳統基礎上開拓、創新的拼搏精神。 賴少其逝世后,他的戰斗人生經歷和卓越藝術成就引起文化界的熱切關注。安徽于2005年建立了賴少其藝術館,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全面推動對賴少其生平與藝術的研究。可以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賴少其的人格力量和藝術魅力,將會越來越散發出奪人的光彩。他追求真理、獻身社會的人生,他發自內心的真誠藝術創造,他永不止息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氣魄,會永遠成為后人仰慕和學習的楷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