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躍霞
摘要:畜牧業的發展要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突出特色,著力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畜牧養殖建設,加強無害化處理設施,大力發展循環式農業,提高環保意識,保證畜牧業科學化、可持續化發展。對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8-0057-01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畜牧養殖業也從傳統養殖向生態養殖、可持續發展轉變,但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環境與氣候不同,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也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制定科學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戰略來滿足不同地區的要求。在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里,中國根據國情提出了符合當代發展的一種新型的畜牧養殖發展觀,以促進畜牧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概況
畜牧業是推動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由于我國對畜牧業的重視,充分發揮各地方的畜牧養殖特點,著重發展大規模、標準化養殖建設,目前已經發展養殖大戶接近千萬,重點發展肉、蛋、禽為主的企業帶動農戶的養殖方式。畜牧養殖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以成為我國農民的主導產業。
2 我國畜牧養殖污染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畜牧養殖業飛速發展,不僅滿足了市場的需求,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農副產品,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污染問題。養殖業對環境污染主要體現在畜禽類的排泄物和分解時產生的大量氣體。此外還有對養殖場舍沖洗的污水、畜禽尸體、飼料殘渣、養殖時候產生的有害氣體等,這些都對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年畜禽類排泄物排放就高達上億噸,再加上養殖產生的污水、病死畜禽等這些污染物,都在每年不斷增加。如果對污染物沒有進行科學處理,將會對大氣、水土造成嚴重污染,破壞生態環境,也會給人類自身的健康安全帶來威脅,也直接影響了我國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對畜牧養殖的污染危害要高度重視,實施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大對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實現畜牧養殖業的最大化經濟利益的同時,使畜牧養殖業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3 畜牧養殖的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穩當提高,畜牧養殖業也迅猛發展起來,只有科學養殖才能更好的提高農業經濟,使畜牧養殖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畜牧養殖上先要做好清潔生產,才能使得畜牧養殖更為健康科學的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加強對畜禽污染物的循環利用,才能剛好的保護環境,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1 合理規劃畜牧養殖區
在中國很多地區都沒有劃分畜牧養殖區域,畜牧養殖場所的分布雜亂無章,這就增加了環境治理上的難度。要以鄉鎮為單位對畜牧養殖進行劃分,將養殖場設立在居住區以外,遠離飲用水源的地方,可同時劃分出禁養區、控養區等不同的區域,遵循資源化、無害化需要,嚴格執行區域劃分制度,合理規劃畜牧養殖場發展計劃,推廣生物凈化、循環利用等,根據不同的污染源制定多種治理形式,分級分批落實治理措施,這樣才能更科學的建立畜牧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3.2 進行畜牧養殖的標準化改造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新增的養殖場多達幾千萬個,但真正能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的養殖場的只占1%,大部分的養殖場不僅不能形成規模養殖,也沒有污染防治的設施,有的排污設施不達標,甚至直接將污水排放到地下河中,污染了水源。這就需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地域、養殖規模、周邊環境等,選擇不同的養殖技術、著重針對污染源的處理設施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的改造,利用科學養殖,來促進畜牧養殖業的最大化經濟利益。
3.3 利用科學發展循環式畜牧養殖
畜牧養殖最大的污染源是畜禽類的糞便,要合理利用,科學處理就能變廢為寶,不僅是優質的農家肥,還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實現循環利用。在目前許多大型畜牧養殖場里由于畜禽類糞便量大且相對集中,這就可以建立深化的沼氣池,用畜禽類糞便為主要原料,建立適合農村生產生活的沼氣配套改造的設施,來改善村莊的生活條件和村容村貌,利用科學循環模式來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3.4 發展生態畜牧養殖提高養殖業管理水平
要發展生態畜牧養殖就要以科學技術為基礎,加強畜牧養殖的管理水平,不但完善畜牧防疫體系,提高周圍的環境衛生,提升畜牧養殖的繁育力,合理控制疫情發生,減少畜牧養殖產生的廢棄物,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藥物,嚴格制定畜牧養殖的管理制度,減少對藥物的使用,使我國畜牧養殖發展更為生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