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樹臣 王春清 何玉華
摘要:在2012級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藥用動物養殖學》課程中應用項目教學法,使學生掌握中國林蛙雌雄鑒別、加工、藥材采收與鑒別等生產過程,并總結了應用項目教學法的體會。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藥用動物養殖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8-0063-02
項目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1],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自然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2]。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藥用動物養殖學》是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專業課,主要包括中國林蛙、龜、鱉、蛇、熊、鹿等藥用動物的飼養、繁殖、藥材采收加工、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識。傳統的《藥用動物養殖學》課程教學采用課堂、書本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難以接受。而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實際工作過程,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枯燥無味、單調冗長的理論講述,并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3]。
1 確定藥用動物養殖學課程項目
課程項目設計時要以能力為主線,通過分析了解學生的主要工作崗位、工作范圍及應具備的能力等確定項目,知識的分配要圍繞職業能力的實現。以項目為明線,項目內容是典型的、相對獨立的、具有完整結構的整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以知識為暗線,將學科性課程中有關的理論知識按照一定的規律分配滲透到各項目中去,保證項目的覆蓋面[3]。通過合作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通過動手實踐逐步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安全操作意識。結合職業崗位工作程序將《藥用動物養殖學》課程整合為以下六個項目:養殖品種鑒定、飼養管理、飼料配制、繁殖、藥材采收與加工、養殖場的設計與規劃。
2 項目的實施
以中國林蛙油采收與加工為例介紹項目教學法在本課程當中的應用,為了更好地實現項目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掌握本項目知識,以介紹目前國內外林蛙油市場行情引出項目的主題,加工出優質合格的中國林蛙油。然后,引導學生將工作項目分為四個工序,即中國林蛙的雌雄鑒定、中國林蛙的干制、蛙干的軟化、中國林蛙油剝取。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工作項目提出后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線,其中穿插必要的理論知識講解。
2.1 實踐內容
(1)先讓學生觀看中國林蛙油加工的教學光碟。
(2)將2012級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本科班28名學生平均分成4個小組,每組選出組長1人,記錄員1人,小組討論后請組長闡述本組剝出的林蛙油的等級及總結出操作過程中造成結果的原因和以后要注意的事項。
(3)中國林蛙的雌雄鑒定。在實驗室內進行。雌蛙體型稍大、腹部顏色為黃白色夾橙紅色斑紋、前肢上臂徑較細、無婚墊;雄蛙體型稍小、腹部顏色為灰白色帶褐斑、前肢上臂徑較粗、前肢第一指內側有婚墊,便于生殖時抱住雌蛙。
(4)中國林蛙的干制。用60~70 ℃水燙林蛙15~20 s,立即撈出即可。將蛙體在室內瀝水干燥體重減輕30%~40%,再放入烘干燥箱內烘干。將蛙體平放在烘干箱內的白鋼盤內采用烘干箱進行干燥,溫度設定在50~55 ℃,約經72 h可完全干燥。
(5)蛙干的軟化。把干制的蛙干放在60~70 ℃溫水中浸泡5 min,取出放在盆內或其他容器內,用濕潤的棉布等物加以覆蓋,放在溫暖的室內經6~7 h,當蛙體的皮膚和肌肉變軟化,即可剝油,
整個過程由教師先做示范、講解每步的操作要點,再組織學生操作。
(6)中國林蛙油剝取。剝油方法有3種,①將蛙頭自頸部向背面折斷,連同脊柱一塊撕下,從蛙體背面撕開,將油取出。②撕下肋骨及脊柱,從背面剝開腹部取出油塊。③先將兩前肢經左右方向朝上掰開,露出腹部,然后用鋒利小刀或竹片剖開腹部,去掉內臟及卵巢而取出油塊。注意剝油要取凈全部油塊,不要丟掉細小油塊,特別注意將延伸到肺根附近的小塊油取出,并將內臟器官如肝、骨、卵粒等從油里挑出干凈。
2.2 評價內容與考核方式
林蛙油不同等級的評價內容及考核方式見表1。
2.3 項目總結
由項目小組組長負責完成項目的總結報告。內容包括:對存在問題的分析與建議;經濟效益的分析;自主完成該項目學習的感受與收獲;對學習其他各門課程及終生學習的啟發;對就業及自主創業的啟發;每個階段的自主評價。這樣使學生更加熟練掌握中國林蛙油采收加工的技術要點。
3 開展項目教學的體會
3.1 項目教學法的核心
項目教學法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或者說不是簡單的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各種能力。教師已經不是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是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學生具有90%的積極性。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3.2 項目教學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實施項目教學法后,學生的主體地位隨著參與學習方式的改變得到了更有力的鞏固和發展。學生可以根據項目任務的要求自行選擇完成任務的途徑。學生有明確的項目任務,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得到最佳的實現任務目標的方案。這樣的選擇,不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和責任心。
3.3 項目教學法中教師的作用
在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實踐中,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書或一個供學生利用的資料庫,而成為了一名向導和顧問。他幫助學生在獨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進,引導學生如何在實踐中發現新知識,掌握新內容。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完成項目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導下,培養了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同時,教師在觀察學生、幫助學生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專業水平。可以說,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在專業教學中采取項目教學法是深化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一條有效途徑,高校教師要扮演好新角色,進一步將項目教學法發揚光大。
項目教學法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應該是學識淵博、技能純熟、綜合素質好、具備現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教師。實施項目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具備項目規劃、項目管理和項目評價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指導教師必須深入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在項目中分工合作、指導學生學習關鍵技術、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促進學生完成項目的實踐。只要教師能勝任新角色,90%的學生會有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非常突出。
綜上所述,項目教學法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學生不愛聽,理論與生產實際相脫節的弊病,提高了教學效果,協調了師生之間的關系,給學生提供了全面成長的機會,合乎學生的要求,教師的希望,社會的期盼。這是一種既合情又合理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劉文靜.淺談項目教學法的應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8):118.
[2] 馮和良,黃利明.淺談項目教學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9):212.
[3] 劉海霞,張 力,劉俊棟.項目教學法在《牛羊生產》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8(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