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重慶市渝北中學校,重慶 404100)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探索
李輝
(重慶市渝北中學校,重慶 404100)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化學課回歸生活,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應用化學知識,那么在課堂上如何使高中化學教學更生活化,更易使學生理解知識,本文將進行簡要的探索。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科教學“回歸生活”的主題日益明確,讓化學課回歸生活,符合新課程發展的趨勢,更是符合化學教學的本質:從生活中來,最后回歸于生活。本文就高中化學學科課堂中開展生活化探究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
陶行知先生強調:“我們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帶著問題探究,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生活化問題探究教學就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化學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歸于生活”兩者基礎上的教學法:以源于生活的問題或任務出發,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情感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運用書本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化學,體會到化學大課堂就在自己身邊,感受到化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化學的真正魅力。
生活化探究教學應突出“生活”二字,對源于生活的問題探究得出結論后最終仍要回歸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提高學生參與生活的能力。學生在掌握了書本知識后應該把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運用于認識和參與生活學會融人生活并在一次次的實踐中積累生活素材為下一次的生活化探究學習作鋪墊。如在過氧化鈉化學性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疑水可以滅水你是否相信水可以生火?有沒有同學見到水可以起火?學生對這種違背生活常理的設問產生強烈的好奇。接著教師演示下面這個實驗:把少量Na2O2用適量的棉花包住(注意棉花要疏松),放在石棉網上,在棉花團上部滴加少量水棉花團猛烈燃燒。學生被這種近似荒唐又實實在在的化學實驗現象激發起強烈的探究欲望。
創設問題情境的形式可以是一個實驗、一段錄像,也可以是一組問題、一個故事,總之,只要能很好地為教學服務就是好情境。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從學生熟悉的知識人手,要精心準備,努力做到目標明確、難度適中、梯度合理、角度新穎,同時聯系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二是盡可能地創設條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共鳴,使學生很快進入問題情境。如在原電池的教學中以“格林太太的兩顆假牙”引入在乙酸的教學中可以自拍錄像:生活中燒水的電水壺或熱水瓶使用時間較長,內壁常有一些看起來較臟的水垢,其成分主要是CaCO3和Mg(OH),可以用食醋除去。
只有在真實情境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運用于真實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一件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事實、一項化學科學與技術發展的重大成就、一幅真實地反映化學現象的插圖、一則生動的有關能源或環境問題的報道等都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產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動機,強化自主學習的責任認識化學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過程中的重要使用最終形成綜合的科學觀。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變傳統的、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為多樣化的、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意識不斷得到增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1.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的好習慣。上課前,就應向學生提出“以課本為主,課前要預習”的要求。為了讓學生學會讀課本,教師要指導學生看完了課本后,把不理解、有疑問的內容記在筆記本上,以便上課時有針對性地聽講,或向教師請教。2.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教學的藝術在于激發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
現代教學論的發展,更多地回歸于人性的發展,強調學習者個體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強調教學的開放性、差異性和發展性。聯結高中化學新課改理念與教學實踐的橋梁是教學策略。加強化學教學策略的研究,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全面推進新課程、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新課程內容充分體現了課程的基礎性、選擇性和時代性,各課程模塊的內容差別較大,使用的教學策略也應有所區別。根據各模塊的特點,我們應在總的教學策略指導下,針對于各模塊制訂具體的教學策略。只有選擇符合新課改理念的教學策略,才能在化學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中培養學生學習化學必需具備的觀察力、理解力和創造性,構建學生合理的認知結構,才能真正做到讓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
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驗成功與失敗,體驗其中的樂趣。如:“吹氣生火實驗”。取適量的過氧化鈉粉末,放入疏松的棉花中,用導管向棉花中吹氣,棉花會燃燒起來。原因分析:過氧化鈉與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反應,反應產生氧氣,同時產生大量的熱量,達到棉花的著火點,棉花燃燒起來。
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生活化探究教學,對源于生活的問題探究得出結論后,最終要回歸生活,運用于生活,提高參與生活的能力。如學習了膠體,學生就知道為什么鋼筆不能混用不同的墨水;學習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后,學生就知道“雷雨發莊稼”的原理;學習金屬的腐蝕和防護后,學生就知道菜刀如何防銹。如學習完二氧化硫有關性質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我國為什么以硫酸型酸雨為主,自然界硫酸型是如何形成的。
總之,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課堂是向未知方面挺進的旅程;課堂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高中化學生活化探究教學需要不斷的摸索和實踐,將逐步走向深入和完善。
G633.8
A
1671-864X(2015)05-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