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我想,為了改變十分尷尬的語文教學現狀,行之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語文教師必須苦練內功,切實培養自己以下四種能力:
一、學習能力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育教學,已使我們學習的熱情喪失殆盡,卻又變得自負起來:教了這么多年了,教材熟透了,教法定型了,儲備豐富了,還用學習嗎?難道還教不了這些學生嗎?于是,普通話教學不再堅持了,粉筆字寫得潦草了,教學語言單調了,教學設計老套了,程序化的東西越來越多,再也談不上任何教學創新了。學生聽倦了,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厭學情緒。等到有一天,我們突然警醒,重新重視時,學生已經長久松散,對語文學習毫無熱情了。我們開始埋怨學生,埋怨學校,埋怨教材,埋怨考查方式,但我們從未埋怨過自己。其實,我們早已喪失了積累的欲望、學習的意識,忘記了學習的方法及其重要性。要想重塑語文課堂的精彩,我們必須從零開始,重新學習,重新開始學會學習,重新開始主動去學習。通過知識的積累,基本功的訓練,教學方法的探討,教學語言的錘煉,培養自己學習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教學藝術。
二、傾聽能力
文本不僅僅是文字和圖片,它是有聲音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首先閱讀的是作者文本或稱之為教材文本。我們怎樣把它變成教師教本,又如何進一步把它變成學生學本,這就要求教者學會傾聽文本、對話文本、研透文本。
教師首先要傾聽出文本的幾種聲音:1.文本的“強弱音”,即要深知文本想強化什么,淡化什么,主要想表現什么。2.文本的“主和弦”,即注意文本的節奏與整體氣概,發現文章獨特的貫穿線。3.文本的“變奏”,即抓住文中看似矛盾之處,表面的不和諧。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最后一句中的“大約”與“的確”。4.文本的“休止”,即抓住文本留下的空白與懸念。例如《社戲》中的尾句“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傾聽出這些聲音,我們才能抓住文本重點來重錘敲打;傾聽出這些聲音,我們才能讓文本、教者、學生三者之間產生思想碰撞,產生強烈共鳴;傾聽出這些聲音,我們才能簡化教學環節,優化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在輕松學習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會成為高效的課堂。
要學會傾聽文本外,傾聽學生也顯得尤為重要。課堂上,當老師傾聽到學生在凝神沉思時,就不要用話語打斷學生的思考,應該讓學生思緒飛揚,讓學生在安靜的思考中對話文本。課堂上,老師的提問是預設,而學生的答案可能就是生成,老師應該學會傾聽,密切關注,隨時挖掘引導,釋疑解惑。對于學生而言,無論課上課下,老師愿意傾聽他、關注他,就是對他的一種尊重、促動和鼓舞。
三、創新能力
談到創新,教師首先必須擺脫兩種錯誤認識:1.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過多的靠方法與技巧。2.課堂上信馬由韁,隨意拓展,活躍開放就是創新。我們的語情決定我們要返璞歸真,重回生態語文之路,即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通過語文教學,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的修養。而廣泛閱讀、摘抄、記憶、體悟永遠是最好的方法。所以說,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永遠不變,需要改變的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教學創意就是充滿新意的、有個性的、帶有一定創造性的教學構想,就是實施教學的新點子、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案、新策略。教者必須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必須對文本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這樣才能駕輕就熟,從容應對,才能設計出“新”“活”“簡”“實”的教學創意。余映潮老師在親授《荷葉母親》一文時,僅通過三個步驟就很好地完成了課堂教學。即“全篇——術語點評”“局部——課文集美”“細部——妙點揣摩”。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了知識,形成了能力。我認為要創新,就必須在結合學情的基礎上做到:研透文本,一課多案,然后反復篩選,組內老師共同研討整合,再進行班級試講,聽課評議,確保每一份教案既有個人創意,又集合了集體的智慧。
四、善喻能力
《禮記·學記》云:“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我理解的“喻”就是舉例子,就是讓學生明白。有了深厚的知識底蘊,深刻的文本研讀,創造性的教學構思,還要能夠把它講出來、講清楚。語文的“語”就是“言吾”,“文”就是“文章、文學、文化”,語文就是讀文章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老師的“喻”應該保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說話欲望。如果老師講不生動,就不要講;只講教參上的,也不要講。語文學習生態場上的主體是學生,兵教兵,語文也能學好,老師只要發揮好主導作用。
同時,老師也要敢講,不要認為講得越少越好。學生困惑時,老師的精彩講解和適時點撥是必不可少的。“善喻”關鍵在于抓住時機、不失時機,絕不講無關之話,絕不講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要把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高效利用起來,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習慣為主,讓老師的講和學生的學相得益彰,讓老師的講為整個課堂錦上添花。
筆者認為,教師如果形成上述四種能力,我們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定會大有改觀。每個語文老師強大了,我們的語文學科自然就會變得強大起來。
(薄學劍 江蘇阜寧 蘆蒲初級中學 22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