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居平


193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了《軍事教育》一書。這是由黃埔軍校第六期學員、留學日本中央大學的法學碩士阮略①所著的軍事教材。《軍事教育》編寫出版于“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鬼子大舉入侵中國領土、全民族奮起救亡圖存之時,收錄在久負盛名的資深編輯王云五先生總纂的《萬有文庫》②叢書中,作為當時抗戰時期大中學校的軍訓教材。
《軍事教育》豎排,繁體,洋洋灑灑十多萬字,從戰爭概念、戰爭之攻守、動員與復員、集中概要、作戰概要、作戰計劃、戰略及戰術、各兵種之職能、戰斗概要、戰斗實施10個篇章,近百個條目,提綱挈領,分門別類編寫而成。是阮略先生就讀黃埔軍校、赴日軍事考察以及在交大等地主持軍訓期間,集思廣益謀篇布局的一部心血結晶,語言通俗生動,簡明扼要,舉凡古今中外著名戰例的得失成敗,講述詳盡,分析透徹。對于喚起民眾,激勵廣大學子投身抗戰,報效國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年與阮略在一起的馬協衷先生在該書序中寫道:“交通大學軍事主任教官阮略先生,以所編《軍事教育》一書,行將付梓,索序于余,捧讀之余,不禁有感,爰不自陋,略陳數語。夫今之立國于世者,舍武力無以圖存,良以際此風云險惡,公理湮滅之時,強凌弱、眾暴寡、茍徒托空言,而欲伸正義于壇者,不旋踵必淪為俎上肉也。故自九一八以來,吾國上下,悲亡國之無日,感國防之重要,竭力推行青年之軍事訓練,對于國防作治本之謀,目下此項訓練,雖僅及于一部分大中學校,茍能如此發軔,擴而大之,則亡羊補牢,猶未晚也,惟我國關于軍事訓練書籍,除古代所有之孫吳兵法,及近時翻譯外國之數種外,欲于坊間購得善本,殊不多見,誠憾事也。
阮曉軍先生,治軍日久,講學多年,學術兼優,有膽有識,上年奉訓練總監部之命,來滬主持交大軍訓,到校以來,多方辟劃,成績斐然,協衷忝為同校,辱承不以駑駘為下乘,晨鐘暮鼓,得聆教言,幸何如之。近阮先生又以其所編《軍事教育》一書見示,倍覺雀躍,蓋其中議論之警惕,敘述之精詳,深感阮先生非特英勇可以繼步韓范,而學理可上追孫吳,余料是書問世之日,定當洛陽紙貴,咸宜人手一篇也。”
從“序”中可以了解道,此軍事訓練教材在現代中國關于軍事訓練書籍中還是首舉。在“自九一八以來,吾國上下,悲亡國之無日,感國防之重要”之時,針對青少年學生的軍訓而編寫的這本書正是急抗日戰爭之所急。“序”將阮略編寫這部著作的價值與韓范、孫吳相比擬評價,反映了這是時代所產生的一部極具價值的“兵書”。
時光流逝,自《軍事教育》一書出版,轉瞬已近80個年頭,至于當時發行情況如何,現已無從考量。只曾在諸多長輩口中聽說過,該書問世時,迅速成為了許多大中學校的軍訓教材,受到了上方的賞識,也得到了諸如邵力予、衛立煌、白瑜等國民黨要員的夸贊。
這也正如王云五先生在出版這本專著的“凡例”中所說:“本書采取最近之軍事學識以及往日作戰之經驗和歷年教學研究之所得,參互考訂撮要而成。”又說:“本書專論戰爭之原理作戰之計劃方法不特為研究軍事學者所必需,即一般所應讀如采為中等以上學校軍事訓練之課本或參考書亦頗適用。”
阮略撰寫成此書,除了他豐富、淵博的專業知識外,還有從小就受到的嚴格教育積淀和自身對從軍從政經歷的勤思深考。更重要的是他一身一以貫之的愛國報國思想。這可以從1938年春他在廣順親手題寫的一塊碑銘(現在還保存完好)得到印證。此碑名為“南湖秋月”,碑文內容如下:“城南有湖,每當秋夜月明,湖光山色輝映如畫,極古城之人觀,公余憑眺,不啻置身西子湖畔,悵望天臺銅駝荊棘,不禁感慨系之,宴游者勿徒觴詠自娛,應有掃除胡虜,還我河山之志焉!戊寅季春月阮略跋并書。”
值此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重新翻閱這本抗戰時期的軍事著作,不僅是緬懷先輩,贊譽瑰寶,更能增強我們當代的愛國國防觀。
注釋:
①阮略(1900-1951年),曾名定邦,后改名開第,又名鐵生,號曉軍,貴州省福泉縣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炮科學員,畢業后任江蘇省立淮陰中學軍事教官和上海交通大學主任軍事教官。1931年留學日本,就讀于日本中央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抗戰期間回國后,先后在貴州廣順(今長順縣)、水城、劍河、松桃、盤縣擔任縣長之職。阮略曾任八十九軍高參,后又任少將政工處長,八十九軍獨立師副師長。1949年于任上起義投誠。
②《萬有文庫》是1929年至1937年期間,由王云五策劃、整理和主編,由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的叢書,共1721種、4000冊。王云五在《萬有文庫第一二集印行緣起》中說《萬有文庫》之目的,是“使得任何一個個人或者家庭乃至新建的圖書館,都可以通過最經濟、最系統的方式,方便地建立其基本收藏。”這套叢書是20世紀上半葉最有影響的大型現代叢書。王云五先生的這一壯舉,被美國《紐約時報》稱贊為“為苦難的中國提供書本,而不是子彈。”當時正值戰火紛飛,他的這種忠誠于文化的行動,是“在界定和傳播知識上最具野心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