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超++郭春雨++劉初生++蘇敏


摘要:桂林毛尖為廣西新創名茶。文章介紹桂林毛尖的生長生態條件、產品品質特點和制作工藝,并分析其產品特色和市場前景。
關鍵詞:毛尖;生長條件;制作工藝;產品特色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 2015 )01-0032-03
The newly created famous tea in Guangxi-- Guilin Maojian tea
Liang Yue-chao et al
(Guilin Tea Science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Guilin 541004, China )
Abstract: Guilin Maojian is a kind of newly created famous tea in Guangxi. 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itsgrowth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quality feature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lso has analyzed the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eting prospect.
Key words: Guilin maojian tea; growth condi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桂林毛尖為綠茶類新創名茶,20世紀80年代初創制成功。1985年農業部首次在南京舉辦的名優茶展評會,獲部優產品獎,是廣西首個獲部優產品獎的茶產品;1989年獲廣西名茶產品稱號,并繼續保持農業部優質產品稱號;1993年在泰國曼谷舉辦的“1993年中國優質農產品及科技成果設備展覽會”上獲金獎;2001-2006年“桂茶杯”連續五屆特等獎;2009-2010年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資源現狀調研”項目中為第一批全國茶葉類農產品地理標志資源中的新創制名茶;2012年《中國茶葉》第四期“茶葉類農產品地理標志資源調查報告”中列入創新名茶。2013年立項申報并通過“桂林毛尖茶加工技術規范”地方標準。
桂林毛尖茶生長生態條件
產品地理位置優越
茶園地處桂林市面積最大的森林區、桂林國家首批AAAA級文明風景旅游示范點的堯山區域內,與素有“桂林天然氧吧”之稱的堯山一脈相連,四周植被豐茂,屬丘陵山區,海拔300m左右,氣候溫和,年均溫度18.8C,年降雨量1873mm,無霜期長達309d。茶園面積約20hm2,春茶期間雨多霧濃,十分有利茶樹內含物的積累,這種特有的生態條件對桂林毛尖優良品質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且有標準茶葉加工廠lOOOm2,為生產名優茶提供加工場所。
茶園生產標準化
研究所于1984年在堯山建立毛尖茶生產基地,建園時在茶園主干道兩旁每相隔3m均栽植成年的桂花樹一株,部分支道栽植以酸棗樹為主的生態林,達到改善茶園生態環境的目的。并一直應用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管理茶園,配置噴灌、殺蟲燈、粘蟲色板、性誘劑等生態栽培物化技術,形成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生態栽培管理模式和高產優質低殘留的防控技術模式,以降低種植環節帶來的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為提高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植保、灌溉、修剪等作業環節已基本實現機械化管理,對茶園進行相應的茶園升級換代,提高了茶樹栽培技術,適應生產力發展趨勢。
產品品質特點
桂林毛尖茶外形條索緊細彎曲,色澤翠綠,白毫明顯,栗香濃郁持久,湯色碧綠清澈,滋味醇和鮮爽,葉底嫩綠明亮。桂林毛尖茶分特種、特級、一級、二級四個等級,對茶葉品質提出的要求更高,產品種類嚴格分明,突出產品的高質量。桂林毛尖各等級的感官品質要求見表l。
桂林毛尖茶制作工藝
桂林毛尖茶原料要求
根據桂林毛尖茶的質量要求,特種茶鮮葉選擇桂林茶科所自選國家級良種(桂綠l號、堯山秀綠)以及廣西地方良種(鳩坑種、凌云種、宛田種)為主,特級茶鮮葉選擇國家級適制綠茶茶樹良種(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云6號)。一般3月初開采,至清明前后結束,要求芽葉完整無病蟲害,葉色淡綠或深綠,葉質鮮嫩,均勻潔凈,無機械損傷,無魚葉鱗片,無紫紅芽葉。不同等級分開采摘,鮮葉不能損傷,堆漚,不能在陽光下暴曬,采后鮮葉要及時攤放。收青時要嚴格按等級歸類,及時攤放于干凈、通風、陰涼的地方,晾青后及時加工,以利于提高茶葉質量。
精湛的加工工藝流程
桂林毛尖的加工工藝為:鮮葉采摘一攤青(4-6h)-殺青一揉捻一解塊一毛火初烘一手工提毫一足火烘干一成品審評一定級包裝。
鮮葉攤青鮮葉應攤放于清潔衛生的竹制簸箕上,室內溫度控制在18 -28。C,攤青厚度為2-3cm,攤放時間4-6h,攤放的程度以攤放葉含水量降至68%-72%,芽葉柔軟、色澤暗綠、清香顯露為適宜。
滾筒殺青殺青是綠茶加工中最為關鍵的一道工序,當桶內空氣溫度升至200-220。C左右開始投葉,并觀察出葉是否殺勻殺透。要求投葉量穩定,火溫均勻。殺青時間3-4min,含水量58%-63%,殺青葉色轉暗綠,葉質變軟,手拈成團,并有彈性,折梗不斷,無焦邊,清香顯露時即為殺青適度,殺青后及時攤涼。
揉捻采用40-55型揉茶機,投葉量以自然裝滿桶為宜,空揉5-7min,加輕壓揉l0-15min,再空揉5-7miii。
解塊人工或機械將揉捻葉解塊。
毛火初烘烘干機進風溫度90-95℃,上烘干機攤葉厚度l-2cm,烘焙時間l0-15min,茶葉的水分含量降至35%-40%,葉色轉暗,條索收緊,及時攤涼。
手工提毫用名茶烘干機提毫,當溫度達到70-75℃左右時投葉,每斗的投葉量150+20g,使茶條葉均勻受熱,用手以拉、搓為主,當茶條外形挺直,含水量150-18%時,起鍋攤涼。
足火烘干烘干機進風溫度105 -110。C,攤葉厚度l-2cm,烘至茶葉的含水量4.5%-5%,出烘攤涼。
審評定級按“桂林毛尖各等級的感官品質要求”審評定級,等候包裝。
桂林毛尖凝聚的產品特色
品種特色
以桂林茶科所自選國家級良種一桂綠l號、堯山秀綠,廣西地方良種一鳩坑種、凌云種、宛田種,引進國家級良種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等優良茶樹品種為主要制作原料,產品栗香濃郁持久。另有選用引進良種金觀音、金牡丹、金萱等烏龍茶品種為原料,適當加入烏龍茶輕度搖青做青工藝,減少茶葉的苦澀度,創制出高香型特色名優綠茶,制作出來的綠茶產品,特殊花香濃郁、滋味醇厚,是桂林毛尖茶產品的另一別具風格的新茶類。
技術依托
運用“茶葉無公害生產技術”“低產茶園改造技術”“茶樹良種無性系繁育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先進技術管理茶同,有力地推動了桂林毛尖茶生產茶園的建設與發展,改善了茶葉的生產環境,進一步提高了毛尖茶生產的科技含量。
富硒茶產品,豐富“桂林毛尖”種類
2014年,從桂林茶科所茶園不同地塊隨機抽樣土壤送檢硒含量,結果顯示,土壤的硒元素高達0.866-1.16mg/kg,按大于0.4mg/kg的富硒標準,屬富硒土壤。未來桂林毛尖將充分依賴桂林茶科所的富硒土壤資源,在茶產品品質內涵中注入新的內容,開發出具有廣西特色的富硒茶產品,并將之形成規模性生產,提升其產品價值。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茶園土壤硒含量情況見表2。
銷售市場展望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消費茶葉產品的要求也越高,優質的品質和穩定的質量是提升茶葉品牌和市場占有率的保障。桂林是國際旅游名城,桂林毛尖茶依附廣西桂林茶科所這一科研院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無公害標準管理的茶園為立足點,借助桂林名城品牌效應,是市場上頗具信譽的茶產品品牌,將是人們熱衷于追求健康、綠色飲品中日漸信賴的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