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建毅
摘要:總結了岑溪市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成果,分析指出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新形勢下開展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對策建議。
關健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中圖分類號:C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 2015 )01- 0069-03
隨著《農業部關于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的意見》[農科教發[201317號](以下簡稱意見)等有關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等戰略性文件的出臺,給廣大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者很大鼓舞和啟發?!耙庖姟敝赋觯骸案骷夀r廣校是我國農民教育培訓公共服務機構,是公益性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農業部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主力軍”。筆者利用在基層農廣校工作多年經歷,通過對岑溪市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回顧,解讀“意見”,思考對策,為在新形勢下做好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提出點滴建議。
岑溪市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回顧
農民教育培訓的成效
多年來,岑溪市的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穩步發展,成效顯著。2009-2013年,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培養教學班共招生787人;陽光工程培訓6501人次;對新一屆村“兩委”干部大培訓396人;新型農民現代農業實用技術培訓402人;其他各項培訓152900人次。通過培訓,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領,為岑溪市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了貢獻。
開展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培養,培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骨干岑溪市農廣校配合市委組織部、基層辦以農村黨員干部、青年農民為對象,開展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培養工作,2009-2013年共招生787人,其中黨員314人,占3 9.9%;村干部293人,占37.2%。大多數農廣校學員經過2年的系統學習實踐,發揮了“雙帶”作用,成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骨干力量。
依托特色產業集群開展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促進產業升級
(1)在農業企業辦陽光工程培訓。2013年,農廣校為本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開設了《蔬菜栽培》、《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市場營銷》等陽光工程培訓課程,對學員進行面授和現場指導。通過培訓使員工科技素質、經營理念等方面明顯提高,使企業得到了發展壯大,由原來的蔬菜專業合作社,升級成為廣西悅綠源農業有限公司,對接發展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涉及農戶達655戶。2013年公司種植蔬菜面積達200hm2,產值達6000萬元。公司產品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注冊了“悅綠源”商標。
(2)開展“一村一品”培訓。岑溪的澳洲堅果、特色蔬菜和糯玉米等產業,近幾年發展勢頭很好,農民急切需要這些方面的技術信息。市農廣校因勢利導,開展岑溪市新型農民現代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進村辦班,為產業發展提供指導性培訓。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共培訓了10個專業村,培訓農民基本學員402人,帶動周邊農民19100人。做強、做大了“一村一品”,農民獲得增收、得到了實惠。1.1.3為保證糧食安全做好培訓,為了全市的糧食生產的大局,市農廣校聯合農技、土肥、植保等二層機構,舉辦了《超級稻高產栽培》、《水稻免耕拋秧栽培》等技術培訓班。通過技術培訓,樣板帶動,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糧食生產科技含量。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并持續獲得穩產和增產。2013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4.601萬hm2,糧食總產達22.2862萬t,較上年增加0.4262萬t,增幅1.95%。全市糧食生產工作扎實有效,保障了農民利益,促進社會穩定。
抓柑桔黃龍病防控培訓,為全市柑桔產業保駕護航岑溪市柑桔種植面積l萬多hm2,是岑溪種植業支柱產業之一。近年由于柑桔黃龍病發生較嚴重,柑桔產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下,全市多部門密切配合開展了柑桔黃龍病防控工作。至2013年底己在全市14個鎮開展柑桔黃龍病防控技術宣傳培訓145期,培訓果農13400人次。噴殺柑桔木虱、砍除黃龍病樹及建立柑桔黃龍病防控示范園等措施落到實處。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確保全市柑桔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培訓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提高從業者質量安全意識市農廣校配合市、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站,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從業者開展農業法律法規及農藥安全使用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提高從業者質量安全意識,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了社會穩定。
農民教育培訓的經驗
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和支持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市黨委、政府對本市的陽光工程、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培養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均作了具體部署和指示。各鎮黨委、政府及村“兩委”則在組織實施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使得各項培訓工作卓有成效。
基層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農村黨員踴躍參加農村中等專業實用人才培養和其他農民科技培訓,學以致用,發揮了基層黨員的傳幫帶作用。
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者敬業愛崗,甘于奉獻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繁雜辛苦,又不起眼,少見科研成果,但教師們還是克服困難,完善自身,默默堅守在農民教育培訓的崗位上。
圍繞特色產業作文章從招收學員到專業設置、課程安排和實習考核等,都緊緊圍繞特色產業,使受訓學員素質提升,產業呈跳躍式發展。
整合培訓資源,團結協作市農業局統籌調配全局的培訓資源,形成以農廣校主導,其他業務站通力協作,共同完成農民教育培訓任務。
亦師亦友,教師和學員互動交流對學員來說,農廣校的教師亦師亦友。教師們經常深入鄉村地頭,一邊作學員的導師,一邊向學員學習,分享學員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又充實了教學內容。
存在困難與問題
對農民教育培訓投入不足,培訓資源有限,培訓覆蓋面不廣 由于培訓資源不足,培訓覆蓋面不廣,造成了獲得培訓的農民所占比例不高,有不少農民得不到培訓而無法脫貧致富;有些農民因農業科技、經營管理知識欠缺而投資產業失敗。
培訓時間短,授課內容欠針對性由于經費、學員忙等原因,培訓時間往往只有一天半天,培訓內容無法講深講透。授課內容理論性內容過多,實用性內容偏少。
缺乏溝通協調各部門農民教育培訓的權威機構,存在培訓內容重復等問題近年來,除農業部門外,基層黨委政府、人社、科技、扶貧等部門也開展農民培訓。由于全市缺乏溝通協調各部門農民教育培訓的權威機構,存在農民培訓走過場,培訓內容重復等問題。
培訓教育的對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當前農村中農民中,外出務工占了六成以上,走的大多是40后歲以下青壯年。留在農村勞動力大多達到50-60歲,這部分農村勞動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質較低,活力欠缺,參加培訓積極性不高。
培訓軟硬條件欠缺市農廣校部份辦公用房和教室年久失修,教學設備也趨于陳舊老化。高素質教師,特別是“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
思考及建議
開展的職業農民培育,既要執行中央有關文件精神,遵循農業部下發的職業農民基本培訓規范,也要結合當地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創新性做好工作。
強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建設
設立專門的領導機構要設立專門的職業農民培育領導機構,規模要不小于原來的“陽光辦”。由政府牽頭,農業、財政、教育等涉農部門的負責人參加。機構對職業農民培育進行統一領導,做好統籌規劃,組織實施,項目管理等工作。
資金保障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周期長,程序復雜,必須有足夠的財力支撐。逐步把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公共財政投入范疇,才能充分顯示這項強農惠農舉措的效力。農廣校利用配套資金完善自身建設;從制度確保項目資金的合理使用;通過政策扶持,解決職業農民在資金、技術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困難。
用活公共資源作好合理規劃,在農廣校作為農民職業培育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把其他支農惠農項目糧食高產創建、菜籃子工程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等與農民職業培育結合進行。達到相互促進,多方共贏的效果。
完善自身建設,強化教育培訓公共服務機構功能改善基層培訓機構辦公場所簡陋,教學設備老化等狀況。充實專兼職師資隊伍,定期培訓教師,提高教師整體素質;聘請資深或實踐型專家教師。
穩抓項目管理把職業農民培育作為農業部門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評估辦法,增加激勵機制,為職業農民培育注入新的活力。
更新觀念,拓寬培育對象
設立職業農民培育創業同區,讓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人駐創業。大中專畢業生專業知識豐富,思想活躍,接受能力強,有于勁;返鄉農民工思想理念先進、創業欲望強烈、經濟實力較強??梢詤⒄展I園區的方法,結合土地流轉、土地治理項目,由政府部門加以扶持,讓上述培訓對象入駐園區,邊培訓,邊創業。
創新培育培訓內容和方式
發掘培訓資源,努力探索新的授課及師生交流方式盡快提高學員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利用計算機網絡授課;為學員與學員之間、教師與學員之間建立便捷的交流平臺,提高教學效率。
邊干邊學,農作學習兩不誤開設田頭班、午休班,把黑板擺在田間地頭。讓學員放下手里活,馬上能聽上老師的課,使學員農作學習兩不誤。
利用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培育職業農民梧州市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今年將在岑溪建成,有關部門應協調對接好,把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作為職業農民培育的重要實訓實習基地,讓學員第一時間接受高科技農業的熏陶。
辦好特色產業班岑溪有多種特色農業產業,且靠近粵港澳,交通發達,利于發展旅游休閑農業。上述特點可作為設立職業農民培育課程的依據。為了提高教學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可開辦休閑農業班、砂糖桔班及澳洲堅果班等特點鮮明的教學班。
利用品牌效應、營造良好氛圍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典型群體。通過報刊、廣電、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營造良好氛圍,使這項惠民工程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協調成立職業農民組織,穩定職業農民隊伍
引導參訓職業農民建立行業協會型的組織,利于學員交流學習致富心得,協調產品營銷價格,維護自身權益,擺脫傳統農民的弱勢群體的地位。利用政策保障使職業農民留在農村,富在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