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區科協
以舉辦青年學術年會為契機提升學會能力
新疆自治區科協
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 新疆科協獲得中國科協2013 年度引領地方學會能力提升項目支持。項目實施兩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以第九屆新疆青年學術年會為例,已成為自治區有廣泛影響力和認同感的重要學術交流品牌,成為提升科協學會能力的重要平臺。在新疆科協黨組“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整合資源、突出重點,以實效為牽引,全面推動科協工作轉型升級”的工作新思路指導下,新疆科協確定了以舉辦新疆青年學術年會為平臺,發揮其輻射作用,推動自治區學會全面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發揮科技社團在推動新疆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中的作用,努力提升自身能力。
新疆青年學術年會于1993 年經自治區批準設立,每兩年舉辦一次,年會宣傳口號為“科技振興新疆,青年開創未來”。第九屆新疆青年學術年會由自治區科協主辦,第九屆新疆青年學術年會執行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承辦。年會主題為“創新驅動發展——我們的共同責任”,年會持續宣傳口號“科技振興新疆,青年開創未來”。出席本次年會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共300 多名,來自全疆各地、各條戰線,有的是科研、教學、生產一線的佼佼者;有的是歷屆新疆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有的是長期奮戰在基層的骨干。為了辦好本屆年會,自治區科協專門成立了由時任科協主席張國梁任主任的第九屆新疆青年學術年會指導委員會,年會執委全部邀請新疆各行業的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組成。開幕式專門邀請了中國工程院康玉柱院士出席大會并做主題報告。
積極與主流媒體合作,廣泛宣傳歷屆學會年會取得的豐碩成果和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的典型事跡。創新年會的形式和內容,年會主場活動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高峰論壇”獲得圓滿成功。本著“閉會不休會”的原則,陸續舉辦了8 個青年分論壇活動,編輯出版了一本年會專輯,實現了黨組領導提出的年會“一次廣泛宣傳正能量、一次大范圍宣講傳播正能量、一次高峰論壇激發正能量、一本書凝聚固化正能量”的目標。
(一)一次廣泛宣傳正能量
按照“整合資源、提升能力、加強宣傳”的總體思路,新疆科協聯合新疆人民廣播電臺、新疆日報、新疆經濟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疆記者站、天山網等主流媒體,對年會工作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度報道。如以“20 年新疆青年學術年會在成長”為題,發出了召開預報,回顧了20 年年會的收獲。新疆醫科大學校長哈木拉提·吾甫爾感慨地說:“沒有新疆青年學術年會這個舞臺,就沒有今天的我。1995 年,我剛從俄羅斯留學歸國,便有幸被吸收為新疆青年學術年會執委并在大會上作了主題報告,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到了第三屆,我就擔任了新疆青年學術年會的執委會主席。我在這個舞臺有太多的收獲,既結交了一大批各學科的朋友,又鍛煉了我的組織協調能力,使我受益匪淺。”年會召開當日,新疆日報在顯要位置,第一時間刊登了《凝聚青年智慧,匯集發展合力——新疆青年學術年會回眸》,展示年會風采。同時,對20 名“第六屆新疆青年科技獎”獲獎者進行跟蹤報道,聯合新疆電視臺專門制作了專題片在黃金時段播放。新疆經濟報、新疆日報等媒體在主要版面連續刊登了“第六屆新疆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的先進事跡。與此同時,還對“新疆青年科技英才進高校報告會”進行報到,各地州市縣也相繼報道了新疆青年高峰論壇、新疆博士論壇、首屆新疆青年國際論壇——“干旱區生態學理論與實踐”。圍繞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設立8個青年分論壇,組織青年科技工作者為新疆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積極獻言獻策。編輯年會論文集,收錄論文542 篇。本著年會“閉會不休會”的原則,年會期間,自治區科協聯合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自治區教育廳,組織開展了“青年科技英才進高校暨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受眾人數達9000 余人次,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組織當地媒體對本地科技獎獲得者進行全方位報道。同時,新疆日報、新疆經濟報、新疆電視臺以及各州市的主要新聞媒體對“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優秀科研團隊進行深入報道。短短一個月,年會主題報道近50 篇。
充分發揮新疆科協網主陣地作用,全方位地宣傳年會。規劃并創建“新疆科技在線”視頻網站,升級改版新疆科協官方網站,新開設“新疆科技在線”欄目。開設微博、微信等互動窗口,首次將“新疆青年科技英才進高校”、“第九屆青年學術年會”、“科學面對面”、“茶與絲綢之路”等活動視頻上傳到科協官方微博、微信平臺,擴大社會宣傳范圍。
(二)一次大范圍宣講傳播正能量
2013 年9 月11 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教育廳、科協聯合舉辦的“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新疆青年科技英才進高校,暨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巡回演講報告會”在新疆大學和新疆醫科大學啟動。自治區科協、新疆大學、新疆大學領導分別出席相關報告會并作講話。9月11 日至27 日,報告會陸續在新疆各大高校對本科生、研究生進行了10 場專題巡回報告,受眾人數達9000 余人次。報告團成員由第六屆新疆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組成,報告人通過介紹成長經歷、學習生活、科研實踐、創業歷程等引導高校學生刻苦鉆研,養成優良學術道德和營造良好學術風氣,為發展新疆科學事業作貢獻。演講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他們精彩的演講引起了在場學生的共鳴。報告會中,報告人各具特色的事跡經歷帶給廣大師生心靈的震撼與觸動,促進每個人自省,激勵大家構筑目標與夢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拼搏。
(三)一次高峰論壇激發正能量
12 月17 日下午,第九屆新疆青年學術年會的重頭戲——新疆青年高峰論壇在烏魯木齊舉行,新疆青年科技界精英匯聚一堂,以當今熱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主題,討論新疆青年科技工作者將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為自治區乃至國家戰略的順利實施建言獻策。這里不僅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邢廣程在論壇上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政策概念的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內涵、實現方式、主要方面、新疆的地位和作用等9個方面進行深入解讀,還有像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所長陳曦這樣的學界名家與青年才俊進行如火如荼的思想碰撞。10 位來自不同領域的青年科學家,分別就各自領域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過程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做出發言,并且就優勢資源開發與環境可持續、區域合作形式與機制等問題展開探討。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院長、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張小雷闡述了個人觀點,他說:“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個創新發展的帶,是一個高技術的發展帶,是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帶,是一個人才、資金、技術、各個方面的政策,包括金融聚集在城鎮,聚集在農村,聚集在礦產資源開發地等等形成的一個為多國人民可以帶來繁榮富強和民生健康各個方面的社會保障的一個綜合性的發展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大家都有份,誰都可能去做貢獻。”
(四)一本書凝聚固化正能量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高峰論壇、新疆青年博士論壇,以及設立優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三化”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中亞互惠合作、鋼鐵前沿技術與相關多元新產業發展、功能材料前沿與展望、水與生態文明建設等8個分論壇,凝聚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最后,經執委會整理匯總,編輯出版了一本論文集,收錄論文542 篇,為黨和政府建言獻,為建設美好新疆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提升學會服務創新能力
年會設置的1個主題論壇和8個分論壇,聚焦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主題。科協發揮職能優勢,通過年會平臺聚集新疆產學研高端人才,開展前沿學術交流活動, 發揮協同創新作用,開展項目合作、成果對接,促進科技與新疆經濟融合。通過第九屆新疆青年學術年會,新疆建立了五大科研中心,進一步加強現代農業、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生物技術、高新技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享推廣科研成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切實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二)提升學會服務社會和政府能力
一是延伸年會學術交流成果,科協、學會科技工作者提交并獲政府批示的有分量的決策咨詢建議24 條。其中以自治區科協所屬學會名義提交并獲得批示的8 條,部分建議已制定到有關政策或被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新疆科協連續兩年在國家級科技思想庫建設首批26個試點單位驗收中被中國科協評為A 類試點單位, 位居全國第一梯隊。二是本著“閉會不休會”的原則,結合新疆民生建設實際,大力資助開展“百會萬人下基層”活動,助力新疆民生建設,提升科普服務能力。堅持以“群眾第一、民生優先、基層重要”為宗旨,資助近80個自治區學會先后組織近200名專家和各族科技工作者在南北疆開展科技服務、技術咨詢和人員培訓等活動,受眾人數近20萬人次。三是開發實施科普掛圖工程。資助學會近百萬元開發科普掛圖351 套,近350 萬張,按計劃配送全區“訪惠聚”駐村工作組,發揮科普在淡化宗教氛圍中的作用。
(三)提升學會服務科技工作者的能力
科協聯合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自治區科技廳組織121個學會積極申報,推薦專家評審,評選出第七屆新疆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0 名,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282 篇,發放獎金83萬元。
(四)提升學會自我發展能力
多學會成功召開“絲綢之路之路經濟帶”主題科技活動, 引領學科發展, 促成多項產學研合作項目。邀請了近30 名院士參加,擴大了學術交流的影響力。學會承接社會職能37 項,設立并開展科技獎項17 項。在年度評估中涌現出30個先進學會。在民政廳年度評估中科協所屬科技社團獲得好評。但是項目實施中也存在著不足,需要在進一步創新內容和形式,增強年會對各族科技工作者的持久吸引力,使之更有實效,更好地為我區創新驅動發展服務。
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機遇,以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線,一是創新年會形式和內容,加強頂層設計,體現中央深化改革精神,突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時代要求,主動適應新常態,主動作為,乘勢而上,突出新疆產業發展特點,聚集新疆與中亞各國經濟技術合作,圍繞干旱區資源與環境、煤電油氣、新能源、民族醫藥發展等新疆關注的重點科學領域設計專項論壇和專題活動,深度推動新疆與中亞在科技創新中的交流與合作,增強年會本身實效性。二是以年會為引領,堅持閉會不休會的原則,以項目為依托,支持資助學會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任務,培育示范性科技社團,引領學會提升四個能力。三是加強機制建設,進一步爭取各項政策支持,和有關部門聯合共同推動,為科技社團成長提供政策保障,共同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中國夢、新疆夢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