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凌
運用社交媒體開展圖書營銷活動的局限性及解決策略
焦凌
隨著社交媒體在廣大互聯網用戶中的廣泛應用,各行業紛紛運用其進行公司品牌和產品的營銷宣傳,圖書出版行業也不例外。旨在糾正企業對社交媒體營銷的片面認識,從總結社交媒體的核心價值入手,提出社交媒體在圖書營銷活動中的五點局限性,并通過自身實踐給出了初步的解決策略。
社交媒體;圖書營銷活動;局限性
[作者]焦凌,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一種以用戶可自行創建和共享內容為特點的新型在線媒體在國內蓬勃發展,這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社交媒體(social media)。對社交媒體的定義最早出現在2007年《什么是社會化媒體》(what is social media)的一本電子書中。作者安東尼·梅菲爾德(Antony Mayfield)將社交媒體定義為一種給予用戶極大參與空間的新型在線媒體,它具有以下幾個特征:參與、公開、交流、對話、社區化、連通性。①Antony Mayfield:“What is social media”.Icrossing.Co.uk /ebooks.歐洲商學院傳播學者安德烈·開普勒(Andreas Kaplan)和邁克爾·亨萊因(Michael Haenlein)認為社交媒體就是一系列建立在web2.0的技術和意識形態基礎上的網絡應用,它允許用戶自己生產內容(UGC)的創造和交流。②Kaplan,Andreas M.,Michael Haenlein:“Users of the world,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Business Horizons,2010,53(1):59-68.也有學者認為社交媒體是具有互動性、以社區為主的網絡平臺,網民可以利用這個平臺來建立聯系,談論興趣愛好,交換信息和內容,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③魏超:《網絡社交媒體傳播的負面功能探析》,《科技傳播》,2010年第4期。由于傳媒技術的不斷更新,對社交媒體的定義相信也會不斷發展變化,但筆者認為其核心價值應體現為賦予了用戶創造并自行傳播信息的能力。
社交媒體在我國一面世,就因其所具有的核心價值而受到廣大互聯網用戶特別是年輕用戶的歡迎。目前國內較有影響的社交媒體應用主要有新浪微博、騰訊微信,豆瓣網,百度百科,YouTube等。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2014年1月發布的第33期《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國網民人數6.18億,微博用戶規模為2.8億,占用戶比例45.5%;微信等即時通信用戶5.32億,占86.2%;社交網站2.77億,占45%。根據新浪官方在第四屆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分享的數據顯示,2012年5月新浪微博平臺平均每天發布微博內容超過1億條,用戶平均在線時長為60分鐘左右。有關微博發展到極致的狀態,新浪微博CEO王高飛用一句話概括:在微博這個平臺上,能夠讓用戶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微博意見領袖的言論能迅速擴散,并成為熱議話題,并被傳統媒體關注和轉載。由于社交媒體在文本傳播上的便利性、迅捷性和互動性,使得其在圖書營銷宣傳上具有天生的優勢,為出版社的圖書營銷開辟了一條新的渠道。出版社紛紛投身其中,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圖書營銷。筆者作為一名圖書編輯,近年來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性利用社交媒體手段開展圖書上市的宣傳營銷,在實踐中感受到了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圖書營銷的種種便利,也逐漸認識到社交媒體在圖書營銷上的一些局限性。
(一)社交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出版社無法控制圖書在社交媒體上的口碑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每一個用戶都是一個獨立的信息創造者和發布者,圖書在社交媒體上的評價如何,說到底,都是消費者自發自主的行為。目前圖書在社交媒體上營銷的主要陣地是新浪微博、豆瓣網、微信,亞馬遜和當當的書店論壇。在這些平臺上,充斥著大量關于某本書的介紹、評價、書評等,網上書店購買者的評價對潛在讀者的購買行為也能產生很大影響。強大的網狀傳播結構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也擴大了信息傳播的范圍。如果產品口碑很好,在社交網絡上就有可能形成擴散傳播,對圖書的銷售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反之,壞的消息也會迅速擴散,損害出版社的聲譽和圖書的品牌。一些出版社不重視日常圖書銷售的流程管控,服務效率拖拉滯后,一不小心很容易使得產品在社交媒體上的口碑失控。如出版社由于物流發貨跟不上,倉儲保管不佳,導致讀者下單后遲遲收不到圖書,或者收到的圖書有破損污跡,則讀者在購書網站就會給予差評,為圖書銷售帶來不利影響。
(二)社交媒體上各種干擾信息過多,不利于圖書品牌塑造
社交媒體的出現降低了信息發布傳播的門檻。在社交媒體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發布者和傳播者。束縛少了,用戶可以隨意發表意見,網上眾聲喧嘩,過于嘈雜,使得每個人每天都會被海量信息轟炸。這些信息有真有假,有價值的信息也相對有限。有一些人不負責任地隨意發布情緒化的不適當言論,還有些人發布的信息瑣碎無聊,缺乏邏輯,更有些人別有用心地制造傳播虛假信息。在這樣的環境中,中小出版社發布的各種圖書信息如果不能得到及時關注,很容易就被忽略,淹沒在信息海洋中,難以在讀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三)社交媒體營銷耗時長,見效慢,工作量大
利用社交媒體搞營銷不存在立即就能成功的例子,我們不要奢望自己圖書的口碑效應如井噴般擴散,也不要指望圖書的銷售數字會立即高速增長。做社交媒體要苦心經營,耐得住寂寞,每天規律性發送消息,更新內容,經常組織粉絲活動,才能積累一批固定的關注者。這個時間跨度最少也要一年以上。而大多數出版社一開始看到社交媒體的火爆而投身進來,沒有系統規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時斷時續,經營了幾個月后發現微博賬號、微信訂閱號的粉絲數量原地徘徊,又覺得沒有效果而中途放棄。據筆者年初不完全統計,全國500多家出版社,已經有400多家在新浪微博開設了賬號,但只有100多家出版社能經常發消息,而其頻率也相對較低,只有50多家出版社能做到天天發微博消息,經常組織活動。很多出版社的微博停止更新達半年之久,這樣下去,勢必無法在社交媒體上形成影響力,也無助于自身品牌的推廣。
(四)社交媒體在提高讀者對圖書的認知度上效果有限
社交媒體并非傳統媒體的替身,社交媒體如微博不是萬能的,它們無法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在社交媒體上討論的大多集中在用戶周邊的或者朋友感興趣的話題上。這一點在微信上尤其明顯。在社交媒體上要想得到讀者的持續關注,必須借助話題效應,也就是設立一個話題,引發討論,最終產生口碑效應。在這種討論過程中,用戶所發布的信息為碎片化的零散狀態。對于系統呈現圖書的全貌,提高讀者對圖書的認知度是不利的。
(五)社交媒體的營銷效果難以評價
雖然社交媒體是一種投入較少的營銷工具,但并不是說出版社運用社交媒體營銷就毫無成本。初步統計,投入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圖書營銷的費用主要有以下幾類:
(1)專兼職維護社交媒體賬號的工作人員的勞動報酬。(2)請社交媒體大號發布、轉發圖書消息的費用。(3)組織各種圖書推廣、書友互動、話題討論活動贈品費用和組織費用。
那么我們的各種投入所獲得的回報究竟如何呢?投入與回報比(Return On Investment,簡稱ROI)該怎么計算呢?往往一年下來,出版社活動搞了不少,工作人員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轉發量和點擊量也成千上萬,但誰也不知道這究竟能給出版社帶來多少實際的利潤?由此還帶來了一個難題:維護社交媒體的工作人員年終考核應該怎樣客觀定量的分析?這是擺在出版社經營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也直接影響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一)加強出版社全流程管理
通過社交媒體的讀者反饋、口碑評價機制倒逼出版社,一方面要策劃出符合讀者真實需求的圖書選題,另一方面嚴把圖書質量關,加強圖書銷售渠道管理、物流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從而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運用社交媒體進行市場營銷時,出版社不能總想著能通過社交媒體控制圖書銷售量這一最終結果。社交媒體能解決的問題畢竟有限,圖書要賣得好,受到多重因素制約,如圖書本身的內容、裝幀、書名、渠道上架率、促銷活動力度、同類書的競爭,等等。出版社需要考慮的是通過怎樣的“全流程管理”把圖書品質做上去,打通銷售渠道,這樣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
(二)社交媒體與大眾媒體互相配合
針對社交媒體在提高讀者對圖書認知度方面的局限,利用大眾媒體來提高產品的認知度是非常必要的。社交媒體只能通過社交網絡來傳遞信息,時效很短,只能短時間引起讀者注意,而且社交媒體的討論多集中在用戶自己或者朋友感興趣的話題上,如果要引起更大的反響就要借助傳統媒體的優勢。所以我們在圖書營銷活動中切莫忽略了傳統媒體的作用,要做到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各有側重,又互相呼應。在社交媒體上發起話題討論,組織各種書友互動的活動,點贊,沖首頁推薦或者置頂推薦。在傳統媒體上發布圖書專題推薦、書評文章。這樣彼此配合,方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三)出版社應指定專人負責社交媒體維護,持之以恒,緊跟社交媒體的新動向、新熱點
社交媒體剛使用就大獲成功,轉發量上萬,粉絲數暴漲,這只是我們美好的想象,世界上是不存在這樣的魔法的。我們的工作人員要安定下來,耐得住寂寞,才不會被各種信息擾得心神不寧,要始終記得:衡量我們社交媒體營銷工作的成效,并非通過我們的一條微博賣了多少冊書,而是在點滴與讀者的交流互動中,逐步為出版社塑造良好外部形象,為圖書贏得廣大讀者口碑。在實際工作中,要善于總結經驗,改善工作方法,緊跟媒體的新動向,大眾的新熱點。讓自己發布的圖書信息始終與讀者的關注熱點緊密結合,這樣的工作才有成效,不會浪費時間、精力和成本。
(四)科學設定社交媒體營銷目標,確保評價客觀有效
筆者試以出版社微博賬號、博客賬號、微信賬號、豆瓣小站四個項目為例,列出目前出版社常規統計的評測指標。

項目業績測定指標官方微博賬號粉絲數量,發布消息數量,消息轉發數量,頁面瀏覽量官方博客博客點擊率,文章回復數量,微信賬號送達人數,圖文頁閱讀人數,原文頁閱讀人數,分享轉發人數,原文轉化率豆瓣小站關注人數,信息發布次數
這些指標筆者統稱為業績測定指標,他們可以衡量負責媒體維護的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但作為企業經營者還是無法將這些指標與圖書的銷售量指標掛鉤。
其實造成社交媒體營銷效果難以評價的最大癥結在于:出版社對自己經營社交媒體想要達成目標到底是什么,本來就沒有一個精準的定義。也就是說ROI值中,“I”即是筆者上文提到的幾類費用的合計,但是“R”該如何計算目前沒有確定的標準。這就直接導致了效果評價的困難。
根據使用社交媒體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R”應該明確為:
(1)消費者對出版社品牌的好感度、信任度的提高程度。(2)消費者對圖書購買意愿的提升程度。(3)消費者向熟人朋友推薦本出版社圖書的意愿上升程度。
目標明確后,測定的方法就簡單了,可以設計網上調查問卷,通過有獎問卷調查來收集用戶反饋,客觀地評價我們開展社交媒體營銷效果究竟如何。
社交媒體營銷并不是萬能的,并不能解決圖書營銷面臨的全部問題,甚至也遠非以往大家想象的那樣是無成本營銷。社交媒體只是把人與人的交流從線下移到了線上,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更便捷、更快速、互動性更強的交流工具,而如何利用好這個工具,做好我們的圖書營銷工作,還有賴于廣大從業者更加深入地研究。
[1]格雷克·薩特爾,沈建苗.社交媒體營銷真相[J].IT經理世界,2012(22).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4.
[3]puting.利用社交媒體的誤區[J].銷售與市場:渠道版,2010(15).
[4]魏超.網絡社交媒體傳播的負面功能探析[J].科技傳播,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