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云
摘 要: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是指體育教師從教學環境、教學氛圍、教學實踐等方面出發,使學生全面提升自身修養、品質、價值觀等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目前我國大學體育教學距離人文素質培養的良好效果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需要探索有效的策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
關鍵詞:教師素質;培養環境;實踐機會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是指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時,結合學生素質現狀,從教學環境、教學氛圍、教學實踐等方面出發,提升學生人文素質,使學生能夠對自身修養、品質、價值觀等方面進行思考與糾正。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傳承民族精神,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一、大學體育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現狀
目前,我國很多大學已經在體育教學中開始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但是與人文素質培養所預期的效果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1.人文素質培養被忽視
在我國大學體育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的根深蒂固使得學校、教師更注重學生體育技能、知識與個人身體素質的培養,包含個人修養、品質、價值觀等在內的人文素質培養被忽視,甚至沒有出現在部分大學體育教學中。這就造成了我國大學體育教學出現體育技能較強、人文素質很低的情況,忽視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最終目的。
2.教師自身人文素質被局限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師自身人文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普遍存在,這令教學活動過于偏重知識技能傳授,忽視學生道德、品質等人文方面的培養,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
3.學校人文素質教學條件不夠完善
學校是教學活動各項資源的提供者,是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基礎。但我國目前很多大學在體育教學中沒有為學生提供人文素質學習的環境,如教師手中人文素質教學教材缺乏,圖書館鮮有體育文化書籍,公告欄人文素質培養的推廣宣傳很少等。
二、大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策略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進行人文素質培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個人修養、品質,增強學生面對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面對當前大學體育教育中人文素質培養的現狀,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為人文素質的培養提供途徑。
1.傳統體育教學方式與人文素質培養相結合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兼顧傳統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因為如果在體育教學中僅僅進行專業知識技能教學,忽視學生修養、品質、價值觀等方面的修正與提升,那么就無法達到大學體育教育的目的。因為大學體育教育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從自身現狀出發,積極主動地進行鍛煉,踐行終身體育,為日后的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身體基礎。
2.提升體育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水平
體育教師是人文素質教學活動的開展者,其言行、教學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所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需要體育教師在具備專業教學水準的同時,擁有較高水平的人文素質,主要體現于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言行舉止。因此,教師應通過教材、相關書籍、實踐等方式學習人文素質相關內容,提升人文素養,從而通過自身素質的提高在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在體育教學中營造良好的人文素質培養環境
校園是大學體育教學的基礎,良好的校園環境能夠為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提供良好的條件。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高校應在對教材、教學思想、教學目標等方面進行確定的基礎上,營造人文素質培養環境,創建以學生人文素質發展為方向、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良好環境。
4.以學生利益為主體,給予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
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比強制要求其學習更能促進學習成效的提高。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能力與興趣自主選擇體育課程內容、時間、地點以及學習方式,一掃傳統體育教學中學生不習慣教師或教學方法而出現的逃課、曠課等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同時,體育教師可以在學生自由選擇課程時輔助、引導學生在人文素質方面的提升,增強學生全面發展的意識與能力。
5.提供實踐機會,增強學生體育學習效果
大學體育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體育知識技能,更要讓學生獲得生理、心理素質的提升,這便需要學校與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為學生多提供實踐機會,以實踐完善體育知識技能的掌握。同時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人文素質的提升對自身全面發展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當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在這一方面還與其預期的良好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體育教學策略,以實現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與自身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久民.對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深刻反思[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0(10):41-43.
[2]何雪霞.人文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J].上海教育周刊,2008,33(07):17-1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