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敏 牛大山 張麗
摘 要:對國家助學金發放后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要加強助學金發放后的監督管理工作,加強受助學生的品德教育和感恩意識教育,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后期考查;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監管工作
國家自2007年實施的高職在校生經濟資助政策,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與此同時,助學金發放之后,由于沒有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制,致使助學金獲得者肆意揮霍、攀比,帶來了較壞的影響。因此,加強高職院校助學金發放后的管理工作對發揮國家助學金的積極作用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國家助學金發放后所存在的問題
1.資金使用方向錯誤
國家發放助學金是為了資助貧困學生繼續學業,而有的大學生取得助學金后并沒有用于學習生活,而是用于購買名牌衣服、名牌產品,吃喝玩樂等,其影響極為不好。這樣既會使學生樹立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更會導致國家設立助學金得不償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2.容易導致依賴的心理誤區
由于國家助學金并不需要學生或家長付出太大的代價或盡到任何義務,當資格評定完畢,資金到位之后,就會將助學金分發給學生。這樣一來,就很容易使學生和家長認為這筆資金是白得的,甚至認為是其應得的,形成依賴的心理誤區。這種誤區使學生不能意識到助學金的激勵意義,只是期望每年都能領到學校發給的助學金,這不但會使助學金成為消磨學生志氣的幫兇,還會嚴重影響到家庭貧困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
3.學生感恩意識缺失
貧困學生認為國家資助自己上學是國家的義務,是理所當然的,而并不認為這是國家為了促使自己更好地提高綜合素質而對自己的幫助,對助學金的領取不珍惜、不感激,這對于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
4.破壞和諧的人際關系
學生之間原本的人際關系較為和諧,但是為了競爭助學金,而互相惡意中傷,存在嫉妒、心懷怨言的心理,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校之間的和諧關系,成為校園不和諧的危險因素。
二、國家助學金發放后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1.國家加大了助學金的資助范圍和力度
這種資助由平均2000元增至平均3000元后,使得助學金成為學生相互爭奪的利益,特別是現在家庭真正非常貧困的學生較少,而助學金名額較多,這就會引發學生爭搶助學金的現象。
2.缺乏助學金發放后的監督管理
國家助學金一般按照學期發放,一年兩次,而且一次認定后,年內不會更改,資金會直接打入學生卡中,避免人為操作。這同時也給輔導員的管理帶來問題,當某助學金獲得者違反紀律時,無法及時扣掉。而且關于助學金的發放工作,高職院校從上至下都更加重視認定前的審核工作,而忽視發放后的監督管理,這更助長了助學金獲得者的肆意行為。
三、國家助學金發放后管理對策
1.建立對象變更機制
助學金獲得者不能一直不變,應隨時根據其學習、表現情況,給予相應變更。筆者建議,助學金發放時間改為一月一次,以便輔導員及時有效管理。變更工作同樣需要嚴格的程序。首先,校方應明確哪些情況要列為“受助警示”,哪些情況將導致“受助終止”,哪些情況會被“追回受助金”;其次,對原受助學生進行變更處理前,應與學生本人核實相關情況,告知變更緣由,并予公示;最后,對于擬接續的受助對象,仍要參照起初申請程序,完整地履行認定申報流程。
2.進行后期考查工作
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是否節儉。受助學生應該量入為出,崇尚節約,如發現有吸煙酗酒、鋪張浪費等不良消費行為,經警示無效的,可以停止發放助學金。其二,是否遵章守紀。受助學生應該潔身自好,遵紀守法,若違反校紀校規,經警示后無效的,可以停發助學金;若受到行政紀律處分的,還應追回已發放的助學金。其三,是否認真學習。首先要保證出勤,其次要激勵受助學生刻苦學習,努力提高職業知識和技能。
通過后期考查,給資格認定階段的工作提供“查漏補缺”的機會。考查方式主要有兩個方面:(1)輔導員老師要多去學生的班級和宿舍,了解其是否堅持上課,是否按照學校紀律要求自己;(2)由班干部多注意、多觀察,及時向老師匯報。
3.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
首先,學校應建立健全每一位大學生的信用檔案系統,對學生的個人獎助學金使用、誠信信息、學費繳納、考試作弊信息等建檔,予以真實、動態、延續的終身保存記錄,并讓學生意識到誠信對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其次,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建立健全獎懲制度。由資助管理中心領導進行多種形式的誠信教育,如開展誠信與反誠信的辯論賽、誠信征文、全校誠信宣講、公開不誠信行為等活動,給予優秀者表彰獎勵,以樹立誠信榜樣牢固誠信意識,最終達到大學生自覺地按照誠信規則做事。
4.做好國家助學金獲得者的感恩教育和監管工作
助學金不僅是一筆資助,而且是社會關心大學生的體現,要把助學金的發放與感恩教育相結合。筆者建議助學金獲得者每學期都應該完成一定時間的義務勞動,作為他們獲得助學金回報社會、奉獻愛心的需要。
綜上所述,國家助學金是一項有利于教育事業和貧困學生發展的惠民舉措,但是在實際的實踐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助學金發放后出現了很多問題,違背了助學金設立的初衷,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助學金發放后的宣傳教育工作,確保助學金用在應該用的地方,使其成為真正的“助學”金。
參考文獻:
謝少娜,蘇白茹.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黎明職業大學為例[J].新余學院學報,2013(01).
作者簡介:高勝敏,1980年2月出生,女,河北滄州人,滄州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系輔導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學生管理。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