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秦鳳
摘要:誠信不僅是判斷個人品德的標準,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信用狀況。本文從高校課堂教學與誠信教育相輔相成的角度出發,在課堂中有意識融入誠信教育,誠信教育在課堂中發揮主渠道作用;在高校招生、管理、就業中重視誠信教育,把高校行為看作誠信教育的主陣地,建立健全高校誠信體制。
關鍵詞:高校;誠信教育;體制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127-01
部分高校把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有目的地融進學校運行中,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同行排名。忽視了“學校的本質是培養社會人才”,弄混了學校利益與社會認可之間的關系,招生中擴大學校聲譽、夸大師資力量、肆意承諾、借用名校噱頭虛假宣傳、無資質招生等失信行為。這些失信行為嚴重侵犯到學生本身利益,高校的社會聲譽也受到影響不利于高校發展,甚至會嚴重影響到整個社會誠信體制機制建設,擾亂社會秩序。因此,研究高校的招生、管理、就業各環節中出現的失信行為尤為重要。
一、部分高校失信行為
高校在發展中注重社會口碑,本質上是滿足學生的利益,擴大自身影響,提高社會信譽度。但是,一些學校在發展中,為了利益忽視口碑,損害了學生、家長利益,比如:1.有些高校忽視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及學生成長規律,欺騙家長說是為了學生成長教育,其實為了提高就業率(專升本、考研的學生被算在就業率范圍內)依然是應試教育,打亂正常教育規律,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2.部分高校為了爭奪生源、追求利益,招生亂象頻頻出現。比如百分百就業、進學生會、拿獎學金、保證入黨、應征入伍概率高等。3.個別高校中傷他校,在招生中互相詆毀,有些招生老師甚至大打出手,違背辦學理念招生市場化。4.甚至有些高校本身不具有招生資質,與其他學校聯合辦學,導致學生入學后無學籍,白白浪費學生三年或四年時間,這種招生變成了金錢利益關系,使高校失去了應有尊嚴。5.學生進校后亂收費現象嚴重、管理混亂、教學失序等。這些高校打著誠信的招牌,行著失信的事。這種舍本逐末的行為受害的是學校本身,侵犯的是學生本身利益。
二、高校失信原因分析
(一)經濟成本低、帶來的利益高。由于學生在選擇學校時對高校了解不夠,相信高校教師招生時的說辭 ;高校因此會獲得更多的生源和利益。部分高校之所以會選擇失信,是因為相對于授信的代價而言,失信帶來的損失微乎其微。
(二)法律對失信高校的懲罰力度小。我國至今沒有不守誠信相關法律法規,造成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執法不嚴在一定范圍還是存在的,2015年山東部分高校失信導致上千人無學籍,此事曝光后才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而對這些高校的處罰也只是象征性的縮減第二年的招生計劃敷衍了事;高校失信者受到的懲罰概率小,高校會給這些“功臣”法外開恩,有的繼續擔任高校要職。
(三)道德成本低。一些高校故意違背道德要求虛假招生、管理混亂,這樣受害的是學生,這些學生維護權益意識淡薄,又無法與這些高校相對抗,久而久之社會民眾會形成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失信行為。
三、高校誠信體制建設對策
(一)誠信體系的建立必須依賴法律,通過法律規范誠信,完善失信懲罰機制。盡快出臺誠信法律、法規,高校在招生、教學、管理、就業過程中有法可依,這是根本。一方面,法律保護準紀守法高校的合法利益,規范高校的行為;另一方面,法律規定高校應當誠實守信,對不講誠信高校給予懲罰,嚴重者甚至取消辦學資格,追究責任人。部分地區已經出臺了政策來治理失信行為。例如,天津市于 2011 年頒布《天津市民辦教育促進條例》,這是我們在建設高校誠信體制機制中應該學習與踐行的。
(二)高校強化自身建設,優化學校環境。
1.正確認識高校的性質和作用。高校包括民辦高校屬公益事業,不以營利為目的,管理者不能把學校當作企業來對待,高校應該保持與社會的距離。民辦教育同樣具有公益性,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部分,應該和公辦學校同等對待。高校應該把學校經費用在學校建設、科學研究、學生活動、教師發展上。
2.正確認識高校的質量和水平。高校也遵循市場的優勝劣汰原則,在班級人數制定、教學模式等方面都在進行改革,例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行原則上不超過100人,建議實行小班制教學;教學中有的高校實行模塊化、項目化,在課堂中構建誠信教育體系:在《原理》、《概論》、《基礎》課中樹立誠信教育;第一課堂與實踐課相結合融入誠信教育。①其他課程中也應該加入誠信教育。高校著力從設備優良、精心設計提供各方面高質量服務。
3.打造高校誠信文化環境。大學應該有自身特色的校風,校風鑄就大學成長。好的校風可以陶冶情操、催人向上,形成好的氛圍。讓不良行為、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思想無處遁形。誠信校風凝聚著全體師生共同認同的價值共識和共同的精神追求,不僅有助于大學生誠信價值的培養,而且對于學校領導者的誠信素養來說也是一種熏陶。因此,我們可以從以踐行“誠信”價值觀為目標,精力打造誠實守信校風校貌,強化校園誠信文化。
4.加強誠信教師隊伍建設。高校要想成為誠信踐行者,首先要有一支“講誠信、高素養、有內涵”的教師隊伍,誠信面前沒有“雙重標準”,高校教師更應該為人師表、身先士卒。高校應該本著誠信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1)提高誠信品質,完善自我;(2)端正教學態度,認真施教;(3)實施教師誠信評價制度,打造一支誠信的教師隊伍。
注釋:
①龍慶華、自正發、王萍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誠信教育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6(1)
[課題項目]2014—2015年度山東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大課題立項申請書,項目編號:15SAQ139
作者簡介:孫勇,男,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思政教研室主任,講師。秦鳳,女,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本科學院教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