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明
摘要:電網規劃是推進電力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確保電網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基礎保障。電網規劃可靠性分析,要貫穿到電網規劃的起始與運行整個過程,著力從電網結構、電力設備穩定性、電力規劃方案編制等方面來進行可靠性評估,降低和減少因規劃不足而帶來的電網穩定性問題,提升電網規劃決策水平,增強投資效益率。
關鍵詞:電網規劃;可靠性分析;作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M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300-01
電網規劃應該與地區社會發展、城鄉規劃、土地規劃等工作協同起來,從確保電網長期穩定性上來進行科學規劃,降低電網技術性線損等問題。隨著縣級區域經濟及廣大用電戶的增加,對于電網規劃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特別是對于傳統電網結構中技術落后、薄弱環節突出、供電可靠性不高等問題,應著力從電網規劃上,引入科學編制思路,完善電網可靠性評估體系,優化電網規劃網路結構,提升電網可靠性。
一、電網規劃常見風險問題
電網規劃是確保電網工程安全、穩定的基礎工作,也是電網建設的基礎。針對電網工程常見風險問題,其主要特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電網規劃風險具有結構性,主要與電網項目自身結構及電網工程施工中的時間次第性有關;二是電網規劃風險具有疊加性、整體性,由于電網規劃中的風險具有多樣性,而每一單獨風險都會對整個電網規劃帶來影響,這些不同種類的風險具有彼此疊加的特性;三是電網規劃項目風險具有關聯性,對于不同風險之間存在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關系,導致電網規劃潛在風險突出;四是電網規劃項目風險源多,可以是設計風險、冗余度風險、結構風險、融合度風險,也可能是自然因素風險、如風、閃電、地震等。
二、電網規劃可靠性分析
對于電網結構可靠性分析,多采用N-1準則,從分析電網N個元件中1個或多個元件發生故障后對供電可靠性的影響。如對各元件故障頻率的分析、對各元件故障持續時間的計算,對整個電網結構概率可靠性指標的確立等。在輸電網絡可靠性分析中,縣級主網主要為110KV、35KV等高壓配網構成,在規劃上以閉環設計,開環運行,盡可能以輻射狀結構來解除電磁環網、降低短路容量。另外,在主網結構設計上,導入備用電源和可切換線路,確保主變故障或線路故障后仍可通過開關將負荷進行轉移,確保供電穩定。對于電網規劃可靠性指標的明確,主要從電網安全性、充裕性上來確保供電連續性、穩定性。如充裕性指標有電力不足頻率,電力不足持續時間,電力不足期望值,系統停電指標,系統削減電量指標,嚴重性指標等。通過引入電網可靠性分析軟件,從電網結構穩定性上,對概率可靠性、確定性故障評估、靈敏度分析等,以判斷各線路是否存在電壓超限、過載等問題。
三、電網規劃可靠性主要問題及表現
開展電網規劃可靠性分析,主要從電網結構優化與科學規劃上,一方面滿足用電戶的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保障電力穩定、安全與可靠。在開展電網規劃可靠性分析中,常見問題表現在三方面。
(一)電網規劃基礎性工作不完善。
電網規劃具有較高的技術性與科學性,在規劃方法上,不僅要結合經驗,更重要的是對電網結構中各線路、變電站分布進行統合布局,特別是考慮到電網覆蓋區域的多樣化需求,從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上,要融入技術性研究方法,確保電網結構規劃科學、準確、高效。同時,在電網規劃上存在整體性不足問題,未能從投資效益率上做好規劃成本管理。
(二)電網規劃缺乏有效監管。
從電網建設與發展上,要與地區社會、經濟相適應,要能夠從電網規劃長期性,確保對電力需求的預見性規劃。但在實際規劃上,缺乏對電網規劃的重視,未能從電網規劃監管上來與區域規劃相匹配,導致電網規劃與區域發展產生更多矛盾,而影響和制約了電網規劃建設的科學性。
四、完善電網規劃可靠性的對策
(一)注重基礎工作規劃,全面收集相關信息。
開展電網規劃基礎信息收集工作是確保電網規劃合理性、有效性的前提,也是完善電網規劃的基礎工作。充分開展電網規劃調研工作,深入到地區經濟發展實際,從電網線路、電源點、區域負荷狀況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從區域產業結構、用電需求量及工業化發展規劃等方面,做好電網規劃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工作,及時協調和改進電網規劃,提升電網規劃預測準確性。
(二)注重電網規劃與社會、生態的融合。
電網規劃工作要考慮社會性問題,以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要從電網規劃可靠性、科學性、合理性上,推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強調電網規劃技術性、經濟性指標的融合,要從總體規劃上協同好電網規劃、社會發展、生態保護等工作,全面考慮各電網關鍵點的布局,解決好電網規劃與城鄉規劃的發展問題,減少影響電網穩定的不確定性因素。
(三)開展電網規劃項目風險評估。
根據電網規劃項目可能風險,從系統運行風險、結構風險、新增投資等效益分析中,對各關鍵點進行技術性評價和預測,如在運行可靠性上主要以供電可靠率、線損率進行評定。對于電網性能分析主要針對電廠電能容量、電網輸配擴容規劃等方面來確保長遠性、整體性。引入數學分析法,結合粗糙集理論,構建電網規劃評估模型,對不同風險要素進行關聯性評估,降低整個電網規劃項目風險指數。
參考文獻:
[1]胡列翔,徐謙,鄭曉,蘭洲,王蕾.基于高可靠性的各級電網協調規劃研究[J].華東電力.2013(09).
[2]樊寶云,鄭璞.主網與配電網協調規劃的評價指標和規劃方法[J].通訊世界.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