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英 鐘靈毓 范天中
摘 要:歌唱活動是直接與情感相連,與心靈相通的。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歌唱活動與情感相關聯,是學生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音樂活動。通過老師的范唱、建立課堂常規;養成良好演唱習慣,采用游戲方法;運用多種形式訓練歌曲節奏、鼓勵學生進行創編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歌唱音準能力。
關鍵詞:歌唱;音準;能力;提高
歌唱活動是直接與情感相連,與心靈相通的。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歌唱活動與情感相關聯,是學生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音樂活動。不管是成年人還是中小學生,要想唱好歌曲,就必須擁有一個好的音準。可是,在如今的中職音樂課堂上,學生發音不準,找不到調的問題十分嚴重。音準是演唱的基礎,而我們有很多學生在音準上存在問題。有的能聽出音高,但是音唱不準;有的發聲方法不當,導致唱出的音跑調,學生幾乎不識簡譜和五線譜,甚至有的學生天生的“五音不全”,學生唱時談不上歌唱音準、發聲方法和技巧,這給我們音樂教學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為解決學生歌唱的音準問題,我在音樂教學中采取了一些方法,以使學生的歌唱音準能力得到提高。
一、建立課堂常規,養成良好演唱習慣
在上課前用5分鐘的音準練習來培養學生的音準是我在歌唱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音樂的高低形成音高概念,能把基本的音高關系掌握好,這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本素養,因此我在教學中把音準的常規訓練放到了每節課的組織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在練習中不覺得枯燥、乏味,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式從不同的切入點進行訓練。
二、采用游戲方法,提高學生的歌唱音準能力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做游戲能使身心愉悅。我在音樂教學中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將游戲穿插在教學活動中,激發了學生學歌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帶領學生做游戲《找朋友》,先請每個孩子按自己的理解、想象,用“dɑo”唱出一個固定音高的長音,然后自己唱自己的音隨之走動,互相接近,同時聽別人的音,發現對方唱的音和自己一樣,就靠在一起;發現另一個人唱的音比自己高,兩人就向他走去,并提高自己所唱的音,使之和它一樣高。最后大家向唱得最高的人靠攏,統一在最高音上。然后教師在鋼琴上彈出“dɑo”音,學生再模唱練習,到唱準為止。在游戲中學生熱情高漲、興趣盎然。在玩中學,在樂中學,這不僅使枯燥乏味的音高訓練變得生動有趣,而且還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歌唱音準能力。
三、運用多種形式訓練歌曲節奏,提高學生的歌唱音準能力
節奏是一種以一定速度的快慢的節拍,主要是運用速度上的快慢和音調上的高低把它們組合到一起。節奏是音樂的生命,被比喻為音樂家的骨架。我從節奏入手對農村學生進行歌唱音準練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運用身體動作,訓練歌曲節奏能提高學生歌唱音準能力。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就是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教師啟發、引導、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表達對節奏的認識。
四、教師范唱,拉近師生距離
我們是音樂教師,因此我們要以自身的優勢,把歌曲的美通過言傳身教來進行傳授,讓學生不僅感受到歌曲的美而且能感受到音樂教師的魅力所在。它展示給學生的應該是一種正確的歌唱狀態。如,正確的呼吸狀態、正確的口腔狀態和規范的語言等等。“正確的聲音概念”即“歌唱者對嗓音歌唱聲音的音樂物理屬性的思考、認識與理解形成的具體思想概念。”學生歌唱得好與壞,關鍵在于這個學生是否有一幅好的音樂耳朵,能否通過聽覺來分辨自己的聲音與范唱聲音的差別。因為教師的范唱是全方位的,不僅可以清晰地讓學生聽到正確的歌唱,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演唱時的姿勢和口型以及表情和體形動作,掌握正確的唱歌方法及正確的演唱。具備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師可以使“言傳”與“身教”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學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好的范唱是激發學生興趣最有力的手段。學生通過聆聽教師的范唱,不僅可以直接模仿教師的歌唱方法,還可以體會教師對歌曲的理解和藝術表現,達到對歌曲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
五、鼓勵學生進行創編,提高歌唱音準能力
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運用已有知識,創編歌詞,能給學生創造更多的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機會。
歌唱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非常重要,教學方法不當,會使學生漸漸喪失興趣。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想辦法讓歌唱教學活起來、動起來、樂起來、跳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歌唱能力、音高、音準、識譜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教師不斷地總結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不斷地練習,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關曉愛.淺談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力[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6).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