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熙臨+付波+常雨芳


摘要 湖北工業大學以創新實踐環節為依托平臺,將導師制融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過程中,通過學校培養方案和企業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實施,使學生在培養過程中始終接受近距離、專業化的指導,保障“卓越計劃”實施過程中的個性化培養需求,為高校實現“卓越計劃”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導師制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32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A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ZHAO Xilin, FU Bo, CHANG Yufang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P. R. China 430068)
Abstrac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e tutorial system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PETOE)”,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professional guidance to the students during the university working program and the enterprise working program. The strategy can guarantee the personalized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PETOE, and can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PETOE programs for 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 high quality talent.
Key words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PETOE);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mode
引言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①
為主動適應國家能源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湖北工業大學在傳統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基礎上增設太陽能技術與工程專業方向,并以此為基礎于2011年申請、入選“卓越計劃”。旨在針對本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突出優勢、強化特色為原則,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為出發點,提高專業建設水平。
“卓越計劃”實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其培養體系具備三個特點:(1)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2)從學校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兩個維度培養工程人才;(3)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②③④因此,“卓越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將在教育教學理念、師資隊伍建設、人才標準的定位等幾個方面對傳統教育模式進行變革。⑤如何制訂科學、有效的“卓越計劃”培養方案將對其順利實施至關重要。湖北工業大學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卓越計劃”實施過程中,通過創新實踐環節的設置,將研究生教育的導師制引入本科生教育中,取得了較好的培養效果。
1 導師制的提出與內涵
導師制教育培養模式最初是在十九世紀由牛津大學提出并推行的。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導師對學生的學習與研究進行全方位、近距離指導,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引導關系,針對學生個性特征進行差異化指導,以實現學生培養的目的。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過程中,導師制主要存在于研究生教育中。考慮到“卓越計劃”的培養特點,需要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提高其理論運用和創新能力,體現出本科培養的個性化特征。因此,在進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卓越計劃”執行階段,將導師制引入實施流程中,使導師的指導貫穿于學生培養的全過程,無疑將提高“卓越計劃”執行過程中學生培養的個性化程度,將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達到“卓越計劃”的人才培養目標。
在導師制的運行過程中,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需要認真思考。其一是導師制的實施需要高素質的導師隊伍。導師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導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教學科研水平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同時,考慮到本科教學與研究生教育的規模差異問題,一名導師將負責多名學生的指導,導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才能將導師制的運行落到實處,是學生的成長符合“卓越計劃”的培養目標。其二是導師制運行過程中必須有完備的制度作保障。導師制施行需要包括選拔聘用、組織管理、過程管控、效果評價與激勵等一整套的規章制度,其中尤以過程管控和效果評測最為重要,因為這兩個過程是“卓越計劃”實施過程中運行效能的直接體現,需要重點規劃與構建。
2 基于導師制的“卓越計劃”實施流程
湖北工業大學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計劃”實施過程中,注重體系結構設計、過程管控及效果評價,將促進人才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卓越計劃”人才培養的根本標準。同時,以創新實踐環節為平臺,將導師制引入其中,使學生獲得個性化培養,以此探索符合學校特色及“卓越計劃”培養要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湖北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計劃”實施流程如圖1所示。
首先,根據“卓越計劃”培養要求,進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太陽能技術與工程方向)”實驗班的組建與學生選拔工作。實驗班以當年入校電氣大類全體新生為選拔對象,對其進行實驗班相關政策的宣講及報名意向征集;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入學高考及檢測成績為選拔標準進行實驗班的組建。
其次,進行學校培養方案的實施,主要包括:
(1)培養計劃修改與實施。以本專業大類培養計劃為基礎,結合專業方向的特殊性對實驗班培養計劃進行了修改與完善。結合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要設置課程體系,開設側重工程技術培養訓練的課程,將培養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貫穿于課堂教學、實踐環節和課外活動的各個方面。并根據學校的學科專業優勢與特色建立課程與知識技能體系,通過電氣工程及太陽能技術兩個方面,在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術與專業技能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同時,在不違背教育部對本專業主干課程設置的前提下,對專業課程設置模塊及其培養時序進行了較大的改革與更新,使其在面向太陽能應用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兼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特點,將部分任選課教學周期前移,以提高其可執行度,并保障計劃在時間周期內的順利實施。
(2)教學實踐環節改革。為適應“卓越計劃”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求,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提高實驗、實習實訓、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并對教學中實踐環節進行改革,增加了創新實驗的教學實踐環節設置。以本校電工電子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實施平臺,在教學計劃中,設置六個學分對該環節進行考核與控制,并制訂相應的實施細則。該環節分布在五、六、七三個學期中實施,與第八學期的畢業設計相貫通。要求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引領下,參與導師各項科研計劃中,擬通過兩年的導師制培養,延長學生實驗、設計環節,增強其實踐能力,同時提高畢業設計的水平與質量。
第三,進行企業培養方案的實施。企業培養方案的實施是學校培養計劃執行的拓展,自“卓越計劃”實施以來,先后與湖北省電力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了聯合培養協議,就合作內容、雙方的責任與義務等方面進行了約定,以保障人才培養計劃的順利實施。同時,在學校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為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擴展學生知識面,由學校與合作企業根據行業發展特點,共同開發實踐課程,并根據培養計劃要求安排在第七學期7-18周工程實踐階段進行統一授課,課程考核統一納入工程實踐考核當中。為保障企業培養方案的順利實施,導師制要求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將貫穿于整個過程的始終,使學生時刻能夠獲得學習上的指導。
3 導師制模式下的“卓越計劃”實施效果分析
湖北工業大學在2011年“卓越計劃”獲批并實施的同時,即針對電氣工程專業的學生試行了基于創新(下轉第83頁)(上接第68頁)實踐環節的導師制培養模式,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表1描述了本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近四年參與競賽的獲獎信息,信息顯示:自2011年實施導師制培養方式以來,經過兩年的實踐能力培養,各類學生獲獎人次及獎項級別均較以前有大幅提高。
同時,從表2顯示的本專業畢業生近三年就業情況也能看出:從導師制實施后的2013屆及2014屆畢業生,在學生數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畢業率及學位獲得率亦有明顯增加。
數據表明:導師制在本科生培養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論運用與實踐能力,由此培養的學生也更符合企業的需求。
4 結束語
“卓越計劃”的實施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要求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湖北工業大學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計劃”培養過程中,通過創新實踐環節的引入,使學生能夠在導師制培養模式下全程接受導師的指導,提高了培養目標實現的可能性,是高校“卓越計劃”實施模式的有益嘗試。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教研項目(No.省2011258)
注釋
① 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研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② 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再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③ 林健.高校工程人才培養的定位研究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11-17.
④ 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校工作方案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⑤ 林健.談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引發的若干變革.中國高等教育,2010.1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