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順
摘 要:人們對檔案與文化建設的認識,是隨著近年檔案管理工作的深入發展和檔案與文化理論的研究開展而逐漸形成的。檔案是一個民族或地區人民生活歷史的真實記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有形載體和寄托,檔案自身具有豐富的內涵。檔案在文明發展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僅完整再現了文明發展的經過,而且使文明的歷程得以延續、生產生活方式得以傳承。
關鍵詞:檔案與文化;建設;融合
1 檔案和文化建設的聯系
檔案是文化傳播和延續的物質載體,其本身又具有充足的文化含義。因此,檔案和文化建設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檔案是文化發展進步的橋梁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族文化的發展成就顯著。檔案,在延續并發展古老文明、維護我國民族文化的完整和多樣性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民族文明得以傳播和接續的關鍵因素之一。檔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貫穿于民族文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之中,同時也在這一過程中展現了自己的實際價值。由于檔案工作者和社會公眾不懈努力,檔案建設事業蓬勃發展,我國悠久的文明得以延續,并不斷豐富其時代意義。
(二)檔案是文化建設的物質載體
檔案的基本作用,就是保留重要的歷史信息,使得某一地區人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能夠傳承下來。文化建設是一個持續性很強的過程,文化始終處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它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所在,繼承和傳播先進文明成果,不能離開對先人創造成果的借鑒和吸取。人們必須首先學習和領會傳統優秀文化的精神實質,才能繼承這一成果,檔案可以為人們提供學習和借鑒的參照。記載歷史文明的檔案中匯集著前人積淀下來的優秀成果,后人通過研究和學習這些成果,并加入時代因素,形成新的文明成果,再通過檔案記載的形式保留下來,為今后的文化建設提供依據。從這個意義上講,檔案豐富了文化建設的內容,使文化創作呈現出鮮明的繼承性和創造性,增添了人類歷史發展和文明傳播的獨特價值。
2 完善檔案與文化建設融合的總體思路
完善檔案與文化建設融合,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充分認識到檔案所包含的重要文化意義,有效發揮各類檔案的文化建設功能。不同種類和級別的檔案管理機構要擴大檔案的儲存量、優化檔案的管理結構、提升檔案的科學管理水平,增強檔案管理機構的文化保存功能、文化建設教育功能、歷史信息資源供應功能,以及重要文獻資料檢索功能。檔案管理機構要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設置,方便群眾查閱重要信息,為群眾提供豐富知識儲備的途徑,努力營造和諧友好的檔案管理氣氛,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水準,擴大管理工作的社會效應。
完善檔案與文化建設,還要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傳統的檔案形式和內容,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方便的檔案文化服務。檔案本身作為歷史和文明的第一手材料,能夠起到糾正認識偏差、傳遞真實信息、提供科學借鑒的作用。檔案工作者要擴展檔案領域的服務范圍,提升檔案工作的業務水平,推動檔案文化資源構成的多樣化、檔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檔案形式和內容的信息化,以及檔案資源使用的群眾化。
科學的管理手段,可以加快檔案與文化建設的信息化步伐。綜合運用網絡、計算機設備和觸摸式屏幕設備等設施和資源,增設檔案內容管理的相關網站,建設與檢索目錄、檔案內容以及多媒體設備相關的數據庫,促使文件管理走上制度化軌道。建立檔案電子查閱中心,使社會公眾可以上網查閱到需要的檔案材料。定期舉辦網絡檔案的展出活動,為社會公眾提供準確方便、優質、及時的信息化服務,不斷滿足群眾的檔案信息文化需要。
3 檔案與文化建設融合措施
(一)發掘文化價值
從一定意義上講,文化代表著發生過的歷史事件的積累過程,它是用形象的符號來表示事件經過的。這種符號,可以看成形象和含義的有機結合,具體包括聲音、形體動作、文字和圖形、數字等。而檔案就是由文化傳播者制作的各種信息符號轉化成的,它采用符號的方式來描繪內容,可以全面再現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多種角度。同時,檔案是文化建設成果逐步積累的產物。隨著文化建設產物的不斷累積,文化日益呈現出多樣性特征。積累的時間跨度越大,文化的內涵也就越深厚。如果沒有文化建設的逐步累積,就談不上文明的進展。檔案作為文化建設成果累積的工具,是儲存先進文明的重要方式。離開了檔案,文化建設也就失去了重要的物質載體,文明的傳播缺少接續性。因此,檔案既是文化建設成果的累積,又是衡量文化建設層次的標準之一。
然而,不同的檔案資源管理人員對于文化建設的認識存在差別,這會導致檔案資源的管理者按照自己的主觀判斷,任意選擇檔案中的文化信息資源進行保存,從而浪費了一些沒有被選取但是真正具有價值的文化建設信息。因此,在挖掘檔案資源文化含義時,管理者和研究人員一定要保持中立的立場,要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上來鑒別和篩選信息,選取那些對于傳播人類文明、繼承優秀文化建設產物具有核心價值的資料來保存。在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研究時,檔案學科研究者要從檔案的實際情況入手,分析檔案的來源、產生背景、與之相關的社會公眾生產生活方式等,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形成對于檔案與文化建設的總體性認識。
(二)統一鑒別標準
首先要注意考察檔案的來源。在對檔案歸類整理工作進行評價之前,要按照檔案材料的形成部門來為檔案分類,將檔案的文化建設價值作為衡量材料價值的重要標準,區分價值層次高的檔案和價值層次較低的檔案。這種原則普遍適用于檔案的歸類鑒定、入館鑒定、保存狀況鑒定過程中。在明晰了檔案材料的來源之后,工作人員還要評估檔案自身內容的獨特價值,考量材料內容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新穎性和典型意義。另外,一份檔案資料所具有的文化建設價值,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轉變。在確定檔案資料的文化建設意義時,要重點考察檔案的證據性和借鑒性兩個層面。
(三)完善管理體制
首先要向公眾宣傳檔案管理的重要意義,使社會公眾明確檔案與文化建設事業的密切聯系,從而轉變觀念,重視檔案的保存和應用。檔案管理人員要從思想深處重新認識自己的工作性質,提升管理意識,自覺糾正自己行為上的偏差。要從文化建設事業延續、人類文明繼承和創新的高度,重新認識檔案在社會文明進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用正確的認識來指導日常工作行為,避免被傳統觀念和偏見所束縛。
要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強的檔案管理制度體系,依據檔案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的規劃和制度,所有與檔案工作相關的行為都要符合這套既定規則。我們需要從制度入手,既要確保檔案管理工作有可以遵循的規章制度,又要將檔案資源管理的具體任務和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保證所有管理人員都能自覺遵守這套預先設定的規則。
4 結語
在新的環境和形勢下,探索檔案與文化建設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社會,信息科技改變了傳統的檔案形式,也為檔案增添了全新的文化內涵。我們應當重新定位檔案的價值,在檔案的研究和管理實踐中體現更多的文化內涵。增強檔案與文化建設的聯系,促進檔案與文化建設融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檔案工作者和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倪麗娟,曹玉.信息文明時代檔案文化建設現狀反思 [J].檔案管理,2013(01).
[2]姜紀云.推進檔案文化建設的途徑與方法 [J].檔案學研究,2012(12).
[3]吳志剛.檔案文化建設轉型升級的實踐與思考[J].浙江檔案,2012(10).
[4]張炎培.從檔案的文化地位談檔案文化建設 [J].攀登,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