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伯文
摘 要:檔案價值通常就是指檔案對檔案利用這的有用性,它實際上是檔案本身和檔案使用者之間所存在的一種關系,其主要通過檔案對檔案利用者的需求予以滿足來得以體現,在檔案價值關系當中,檔案的具體情況以及檔案自身的性質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檔案利用者的需求也是可能發生變化的,這樣一來也就影響到了檔案的價值,本文主要分析了檔案多元價值的全方位全過程鑒定論,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檔案多元價值;庫藏檔案數;檔案鑒定;研究價值
檔案價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文件(包括檔案)運動而發展變化,并往往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加上利用主體的差異,導致了文件和檔案的機制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檔案的價值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因此它的價值也是會產生一定變化的,同時這種變化也是有規可循的。而檔案利用的主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文件和檔案在運行的過程中,其在機制上也出現了多元化的特征,這也是我們進行價值判斷和鑒定的重要理論基礎。
1 檔案價值的多元
文件和檔案價值的多元化一般就是指同一份文件或者是同一個檔案具備這不同的用途,所以也就體現了不同的機制,一份檔案文件對一個利用主體使用的不同階段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所以也展現了不同的價值,因此它也展現出了不同的價值。同一份檔案和文件對于不同的利用者而言,即使是在同一個階段,其價值也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所以其在價值形態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所以在檔案鑒定工作中,必須要堅持的就是歷史的、全面的和發展的觀點,在實際的工作中也要對其進行全面的鑒定,這樣才能更好的將后續鑒定融合在檔案的整個發展和利用周期之內,從而也就可以更加準確的發現和鑒定檔案的價值,這樣也就使得檔案可以在滿足檔案形成著需要的同時,也能充分的滿足其他利用主體的實際需要,這樣就可以使其成為一個更有層次感,更加完整的記憶紐帶。
2 檔案鑒定理論的整合與深化
當前,我國的檔案庫藏數量增長速度大大的提升,而檔案鑒定工作明顯滯后于社會發展和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其他環節。要想更好的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一定要 對工作中的相關理論和相關的標準進行適當的調整。檔案鑒定理論是一種重要的方法論,所以其要想更好的發揮作用,就一定要有一個切實具體的鑒定標準。
2.1 間接鑒定法與相關理論
間接鑒定法通常是將新職能鑒定論當做是理論上的依據,這一理論的核心觀點就是檔案應該體現出文件之間已經形成的關系,檔案自身的價值的決定性因素是社會的結構形式,這種價值主要是通過社會職能展現出來,新職能鑒定論尤其自身的獨特性:
首先是該理論將檔案鑒定上升到了更加符合當前發展形勢的社會背景之下,鑒定過程中的著眼點也從文件的形式和內容轉移到了文件的從屬職能或者是其自身所需要完成的任務。其次是該理論在方法上也是一間接鑒定的技術,它采取的是前端控制和批量生產的方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更加的便捷,工作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它能夠順應電子文件的發展趨勢,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方法方面,它是一種間接的鑒定方法,所以其在應用的過程中無法對文件自身具體的情況進行更加詳細和周密的觀察,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不能充分的展現出鑒定的全面性。在理論上,職能的定位可能要比內容的具體分析更加的紛繁復雜,所以新職能鑒定論和間接鑒定的方法通常比較適合使用在前端鑒定當中,而對于相對較為復雜繁瑣的后續鑒定,我們必須要借助其他的方式來實現。
2.2 直接鑒定法與相關理論
直接鑒定法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將認可關系當中的客體屬性決定論當做是最為核心的理論基礎,這項理論的核心思想是檔案價值關系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主體,一個是客體,其中,客體就是檔案和其所具備的屬性,而主體的需求對檔案的價值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約和限制的作用。
與這種理論相連接的直接鑒定法,要求直接對檔案文件的內容、形成過程(含檔案所叢書的職能或項目等)、形成者和其他因素進行具體分析,能全面把握檔案自身狀況及其屬性,因此,其鑒定結論相對來說比較準確、全面、中肯。在檔案價值的微觀鑒定、后續鑒定(包括歸檔鑒定、進館鑒定、分級鑒定、期滿鑒定和開放鑒定)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它往往偏重于分析單份文件、單個案卷的價值,卻可能忽略單份文件或單個案卷的保存與銷毀對相關全宗、相關館(室)庫藏,乃至整個國家檔案資源建設的影響,難以從宏觀層次即全社會或檔案館整體的視角去把握;逐卷逐件逐頁地審閱和處置檔案,效率較低;它還是一種滯后的堅定,不適合當代電子文件數量巨大、動態易逝的特點。因此,這種鑒定理論與方法需要和其他理論與方法相融合。
2.3 需求預測法與相關理論
需求預測法以“利用決定論”和“主體需求主導論”為理論基礎。這類理論的基本思想是:檔案的價值不是檔案本身所固有的、內在的,而是由人們或人類社會的利用需求決定的。換言之,它將利用者的利用者的利用需求視為鑒定檔案的最重要標準。這類理論體現在鑒定方法上便是需求預測法。它強調鑒定工作要考慮利用者的需求,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其局限性也是十分明顯的:一方面,它使鑒定過程帶有很大的主管隨意性;另一方面,它使鑒定標準脫離了文件及其形成者本身,并且在實際上破壞了文件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削弱了鑒定者對文件來源的重視。因此,這種理論與方法在鑒定工作中實際上是不能單獨使用的,要與其他理論與方法配合使用。
我們認為,整合、深化后的鑒定理論與方法,應該形成一個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多種理論與方法可以有序組合。又例如,在一個單位鑒定檔案時,首先要應用間接鑒定法與相關理論來解決宏觀問題,前端控制和批量鑒定的問題。在宏觀鑒定的基礎上,再應用直接鑒定法及其相關理論,同時考慮主體需求,以解決微觀鑒定的問題。只有微觀與宏觀視角并用,才能使鑒定工作盡可能地做到客觀、正確。
3 結論
檔案鑒定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實際的工作中,一定要制定一個比較細致和完備的制度,并嚴格按照制度去執行,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的一點是要允許文書和檔案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出現一些小的失誤,只有這樣,檔案工作才能更加順暢的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 孟宇,趙政文,張濤. 數字檔案鑒定系統研究與實現[J]. 計算機與現代化. 2013(06)
[2] 劉鴻浩,鄒華. 檔案開放鑒定芻議——困境和出路[J]. 檔案學研究. 2011(02)
[3] 于英香,孫遜. 電子文件管理理論研究之路徑探析[J]. 檔案. 2010(04)
[4] 梁希平. 淺談檔案專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檔案專業教育[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