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慧
摘 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傳承民族語言、展示漢語的魅力,更好的傳道、授業、教書育人應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下面結合本人的實際教學淺談一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小學是基礎,小學語文是基礎的基礎。因此,如何提高語文教學,不僅事關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更是事關學生整個學習水平能否提高的關鍵。
1 課堂要首先構建知識形象的魅力
語文課堂的知識形象魅力起碼應該包括知識本身的魅力和語文教師自身魅力兩層含義。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來,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如同徜徉在花海中一樣得到美感享受,是每一位教師應該向往的。讓學生在“藝術”的享受中獲取正確的知識內容和相應的語文經驗,為他們自主地再探究奠定基礎。教師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滿魅力的教師,應該具有淵博的知識,正所謂“學高為師”。教師的文化形象對課堂影響力是不可低估的,誠然,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成為“博士”,但語文教師的確不可以不“博讀”。并且能夠在廣博的閱讀中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文化資源,使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革新,理念不斷提升。
2 魅力課堂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創建魅力課堂,教師應努力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民主氛圍,提倡、鼓勵、誘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為學生課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在課堂活動中,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態度、專業水平、教學方法,甚至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評價,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斷,和“親近”或“不親近”的情感反應。如果對教師沒有好感,也就不能學好他所教的學科。
語文是情感的語文,因為語文不僅學語文知識,還承載著傳承文化,文化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哪個不具有情感呢?我們說,語文是對詩意的追求;我們說,語文是要呵護學生心底最柔軟的東西;我們說,語文是要為學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可是忘了追加一句,所有這些理想的信念,無不需要激情的支撐。老師沒有了激情,追尋詩意的課堂就成了一句空話。
3 準確、鮮明、風趣、親切的有聲語言給語文課堂帶來魅力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以動聽的語音來增加自己教學語言的魅力。小學語文教師還應掌握豐富的語匯,特別是一些同義詞。因為同義詞不僅能使語言表達精確嚴密,而且能使語句生動活潑,富于變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要有鮮明性。在教學中盡量避免重復哆嗦,講得過多,但觀點、概念又不鮮明,用詞褒貶義不分,缺乏對比,這樣講課,必然失敗。生理學規律表明,“對大腦半球的某一區域所進行的孤立的、持久的刺激,必然會使人處于昏迷和睡眠的狀態”。由此看來,教師語言的鮮明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實踐中,凡是成功的語文教學,都是要言不繁,重點鮮明,突出規律性知識,這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要風趣,就是運用各種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發笑的語言,動作與表情,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強學生求知的快感和啟發學生的智力。實踐表明,有興趣的學習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凡是在滿懷興趣的狀態下所學習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學習效率。所以作為一個教師,其課堂語言僅具規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夠的,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鐘的課,對于生性好動、好奇的小學生來說,可能是一種難耐的“煎熬”。針對這種現象,教師便只有巧妙駕馭好課堂語言,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盡量用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才能使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也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使學生能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
4 語文課堂要具有激情
要想教好語文,教師首先有情感,這種情感來自于對文本的解讀,來自于對生活感悟,來自于對學生熱愛。有人批評說,教師的激情是一種造作,我認為這樣的認識不正確的。教師是教書育人的,教師雖然不是演員,但必須能做到以情激情。舉個例子說,即使你有很多不愉快的事,那么,你面對學生,也不能把你滿腹的牢騷傳給學生,把你內心的傷感留給學生,從某種角度講,虛偽的也是善良的。一個激情的教師始終是想著學生所想,始終和學生一起共享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激情需要點燃,需要走進文本與讀者的內心。教育是“一朵云推動著另一朵云,一種思想影響著另一種思想”,李鎮西也認為:“一個教師要以自己對所教學科的態度去影響學生,用發自內心肺腑的職業情感去感染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熱愛。”語文教師當然不一定是詩人,但他應該具備詩人的氣質;語文教師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應該擁有作家的情懷。我們不是給學生講語文,也不是帶著學生學語文,而是用自己的語文氣質感染學生—對任何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來說,他講《背影》,他就是朱自清;他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就是魯迅;并自然而然地去“化”學生。這里所講的“語文化”,就包含著教師對語文的熱愛與激情。
5 較高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評價方式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有很好的語文素養,深厚的文化底蘊,當然并不是說要求每位教師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但我們應有較好的語文功底,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自己之口、出自自己之心,做到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同時教師也應多聽、多學、多看、多思,廣借它山之石為我所用,努力做到見多識廣、博學多才,善于引經據典、妙語連珠,讓上語文課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成為他們每天都想吃的一道美餐佳肴。
對學生正確的評價方式,也是語文教學魅力的體現。人生奮進需要鼓勵的話語和熱情的掌聲。同樣孩子們在學習生活中是多么需要它們啊!殷切的話語、真摯的掌聲是對學生最好鼓勵、肯定、欣賞、尊重,也是喝彩,關愛。它如一陣溫暖的春風吹拂著孩子們的心田;若一縷和煦的陽光照耀孩子們的靈魂;似一股無形的力量激勵著孩子們不斷向前。給他們以熱情,給他們以勇氣,給他們以力量,給他們以鼓勵,演繹他們成長的故事,成就他們未來輝煌的人生。
語文是一門科學,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新的教育形勢要求語文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效地使用各種教學策略,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創設魅力課堂,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興趣,達到知識與能力以及素質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