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可為
摘 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英語課程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這正符合情境教學法的直觀形象性、寓教于樂性、互動性等特點。本文試圖對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的內涵及特征進行深入探討,以期完善小學英語教學理論。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境教學;英語教學
1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的定義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從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特點及生活經驗出發,借助教學手段與活動展開,創設有意義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在情境中完成認知的自主建構,發展語言技能,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課堂教學方法。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愛學、好學,這是在教學中發展學生智力的前提。學齡初期的兒童興趣往往在于學習活動中,在小學教學中要善于利用藝術的直觀創設情境,使兒童在活動中,在情境中激發興趣。比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字母的教學按照傳統的教法,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情境教學的運用可以避免這一缺陷。教字母A 的發音時教師自編 chant, A say, apple,配以對應單詞的圖片以及動作,通過這種藝術的直觀,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完成枯燥的單詞學習。
以引導學生積累感知材料為基礎。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從感官開始,感知是思維發展的基礎,而學齡初期兒童的感知發展還沒有成熟,因此,發展兒童感知,積累感知材料是發扎學生智力的第一步,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室積累感知材料的重要途徑。情境教學中,學生在活動的情境中學習,不僅是簡單地接受知識,更需要主動地去探知,觀察力是必不可少。培養學生觀察力,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積累感知材料。
以啟發學生思維為重點。感覺和知覺是認識的感性階段,認識的真正任務在于經過感覺到達思維。而一個人思維的能力又會直接影響到他的理解、觀察、想象和記憶。因此,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由此可見,發展學生的智力,應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為重點。小學生思維的特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更多地與感知經聯系在一起。而情境教學生活化的特點,易于使學生從感知出發,得到思維的訓練。
以訓練學生語言為手段。語言學習中,它不僅作為一種目的,也可作為一種手段。語言對學生的認知起著主導作用,掌握語言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環節,英語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智力,應以訓練學生語言為手段。小學英語情境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和特點創設情境,注重情境中語言的訓練。
情境教學區別于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學思想。情境的展現,不僅包含著直觀教學對某一事物的感知、認識,而且包含著兒童情境活動、智力活動及語言的表述,它是課文描述的情境的再現,其客觀場景、主觀意象、教學的氣氛、師生的情緒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情境教學是將情境作為一個整體,作用于學生意識的。而直觀教學即利用教具作為感官傳遞物,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展示從而達到提高學習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直觀教學僅僅是在個別環節中局部的運用,情境教學運用了直觀手段,但并不等于就是直觀教學。
情境教學區別于情景教學。情景往往指是實實在在的景物的,而情境則強調為一種背景和一些因素,背景和因素情境既可以是物化的,也可以是抽象的,都不一定是真實的物。情境是一個融合了客觀實體和主觀感受的廣義背景,這樣的背景既可以實在的物景為依據,也可以營造的氣氛、產生的情感共鳴等主觀色彩為依據。“情景教學是情境教學的基礎組成部分,實施情境教學可采用情景教學的方法。相對情景教學而言,情境教學是一個上位概念,涵義更深,內容更全。”
2 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的特征
1.直觀形象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形象越是鮮明、具體、活撥,就越能縮短感知的時間,引起聯想、想象,激發學生的興趣與主動性。在情境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有助于感性知識的具體化。
2.寓教于樂性
情境教學調動與調節學生左、右腦同時投入學習、激發以情感需求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以此推動學生認真學習英語,順利開展認識活動。英語情境教學中提倡的“樂學”并不僅僅是讓學生覺得有趣、好玩,讓他們在玩中學,學得有趣、學得有勁,關鍵是要學生對學習形成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傾向,而這種情感傾向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用情感去激勵、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瞬間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轉化為持久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樹立學生的自尊感。情境教學以教師的情感去感染、激發學生的情感,而且教師的言語、眼神對學生都是飽含著希望和期待,使教師的情感成為促使學生心理品質發展的因素。教師用自己的真情去愛學生,尊重學生,學生的內部的力量就被激發出來了,影響他的學習的興趣并更為持久的,甚至逐漸形成理智感。
3.意義相關性
“情境”是英語情境教學的首要條件。豐富的,有意義的情境,無論是教育學領域還是心理學領域都將其視為對英語情境教學探索的首要的條件。豐富的情境可以是自然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擬的,豐富的情境供應不僅提供不同觀點的源,也使英語教學過程具有“情境性”的特色。然而,在教學實踐操作中,并不是情境越豐富越好,只有“有意義”的情境才是教學過程的必須。
在情境創設中,學習者已有的經驗和背景知識是有意義情境的基礎,教學不能無視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而是把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從原有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再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境與現實情境相似,且具有仿真性和開放性,學生在情境的問題解決過程支撐學生自主探索,形成特定的認知結構。
4.主動建構性
認知的主動建構性即建構性學習,“建構性學習強調學習使學習者運用己有的經驗,以自己的方式,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 建構性的學習揚棄了傳統學習對知識的表面、機械孤立的理解,使學生能基于問題的解決來建構對知識的理解,學習者更主動、更廣泛、更深入地理解知識,為學習的各類遷移做準備。
英語情境教學中通過設置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習者通過在問題情境中合作性地解決問題,主動構建知識,掌握相關技能,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克服傳統英語教學重理智強灌輸、死記硬背的方法,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設置良好的情境,通過教師的語言調節縮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以最佳的情緒狀態主動投入主動參與獲得主動發展。學生在情境中的體驗不僅屬于認知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思維等領域。在英語情境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為學生提供各種形式的支持,創設“最近發展區”,學生在教師幫助下自主構建認知,以獲得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情境教學不單單是字面上的理解,更有其深層次的內涵和外延存在著,作為英語教師應深入探尋這一教學方法內部蘊含的東西,透徹理解并熟練運用于日常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孫懷進.《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5
[2]郝曉田.《淺議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學周刊,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