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霞



1 引言
就技術分析而言,如果能夠判斷多空(買賣)雙方力量強弱,就可以預判其后價格走向。如果買方力量大于賣出力量,后市看漲;如果賣方力量大于買方力量,后市看跌。因此,美國技術分析大師威爾斯.魏爾德﹝Welles Wilder﹞在1978年6月創制RSI(Relative Strength Index)技術指標,用來判斷多空雙方的買賣力道。近十多年來,國內許多學者對RSI指標作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李義龍對該指標在滬深股市實戰中的運用探討[1]、高祥寶和趙英杰的基于RSI的證券賣出統計決策[2]、王品的基于盤整市的RSI投資決策[3]、王兆軍的相對強弱指數的最佳參數組合[4]和劉立斌的判斷價格走勢的RSI指標[5]等等。
通過這些學者的研究可知,RSI指標在判斷多空雙方的買賣力道方面是一個有效的指標,但在指導投資者決策時作用并不明顯。因為RSI指標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取值范圍廣。RSI指標的取值范圍中,50-80屬于強勢區間,80-100超買區間;20-50弱勢區間,0-20超賣區間。在這些取值范圍中,由于取值范圍跨度大,故投資者要買入或賣出,還必須結合個股情況、大盤情況、以及個人的投資經驗做判斷。
2、如果是在單邊市場中,在超買或超賣區域會出現鈍化的現象,從而給投資決策帶來困惑。
有鑒于此,本文從幾何學的角度,提出判斷多空雙方買賣力道的新方法。
2 從幾何學角度判斷多空雙方買賣力道的新方法
2.1 原理
無論是基本面因素,技術因素、資金流因素、以至心理因素等等,其最終的影響結果都會反映到股價上面來。如果這些影響因素不能引起股價的反應,那么這些因素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一般而言,當投資者看到某一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時,會憑自己的學識或經驗對這因素進行預期。如果是好的預期,會對未來股價的變動充滿希望,從而作出買入的決定,我們可以把這類投資者分類到“多方”的陣營。如果是不好的預期,會對未來股價的變動產生恐懼,從而作出賣出的決定,我們可以把這類投資者分類到“空方”的陣營。由此可見,決定股價變動的最終因素,是多空雙方力量的強弱。
當多方的力量強于空方力量時,股價就上漲;多方的力量越大,上漲的幅度也越大。當空方的力量強于多方的力量時,股價就下跌;空方的力量越大,下跌的幅度也越大。另外,在幅度相近的情況下,所需到達該幅度的時間越長,力道就越弱;所需到達該幅度的時間越短,力道就越強??梢姡瑥膸缀螌W的角度來判斷多空雙方的買賣力道,給了我們判斷多空雙方力量強弱的新視角。
2.2 股價運行軌跡
股價的運行是以折線的形式出現,而且,股價的運行是有方向的(如圖1所示)。為了方便比較多空雙方的力道,把每一段折線稱為一筆。筆與筆之間的連接點(拐點),稱為分型。其中,作為頂點的分型稱為頂分型,作為低點的分型,稱為底分型。
有了頂分型和底分型后,就可以給“筆”一個非常明確的定義。
(1)向上筆:從底分型開始,中間經歷一根到多根k線,到頂分型結束的筆,稱為向上筆。因此,頂分型是向上筆結束的標志。
(2)向下筆:從頂分型開始,中間經歷一根到多根k線,到底分型結束的筆,稱為向下筆。同樣,底分型是向下筆結束的標志。
明確分型和筆的定義后,就可以從幾何學的角度,利用分型和筆來進行多空雙方力量強弱的判斷了。
2.3 比較的對象
現在以上升趨勢為例子來進行說明如何選擇比較的對象,如果是在下跌趨勢之中,比較的對象反過來就是了。
在上升趨勢中,是以兩同向的筆來進行判斷,即比較兩向上筆。如圖2所示,主要比較⑴和⑶兩筆的力道。
圖2顯示是最簡單的走勢類型,有時,向下筆⑵可以是復雜的調整結構,如箱體、三角形、旗形、楔形等等。如圖3所示。此時比較力道的對象,則是調整結構前后同向的兩筆,即⑴和⑸這兩筆。而⑵⑶⑷這三筆,由于仍屬于“調整”之中,故忽略不計。
2.4 比較的方法
現在以圖2的簡單情況為例來進行說明,比較的方法,其它類型依此類推即可。
1、幅度
在上升的過程中,判斷多空雙方力度的強弱,首先是判斷⑴和⑶這兩筆的幅度,因為幅度是力度最簡單、最直觀的反映。幅度大的力度強,幅度小的力度弱。如果⑶這筆的幅度(h2)比⑴這筆的幅度(h1)小,表明⑶這筆的上升力度不如⑴這筆的上升力道大。即表明在上升的過程中,經過⑵這筆的空方消耗后,多方的力量已大不如前。故隨時會出現空方反攻的情況,所以應逢高減倉。如果⑶這筆的幅度比⑴這筆的幅度大,則表明多方力量依然強勁,可放心持股,等待下一次多空雙方力量的比較。比較方法如圖4所示。
2、斜率
在上升的過程中,如果⑴和⑶這兩筆的幅度相近,接著就要比較⑴和⑶這兩筆的斜率。在幅度相近的情況下,斜率大表示到達相同幅度所需要的時間短,故力度強;斜率小表示到達相同幅度所需要的時間長,故力度弱。具體比較方法如圖5所示。
比較斜率,可以比較⑴這筆與水平線所形成的角a,以及⑶這筆與水平線所形成的角b。角度越大,則斜率越大,力度越強;角度越小,則斜率越小,力度越弱。
在上升幅度相近的情況下,如果⑶這筆斜率(角b)小于⑴這筆的斜率(角a),表明多方拉升同樣幅度的時間就越長,力度不足,隨時會出現空方反攻的情況,故應逢高減倉。如果⑶這筆的斜率比⑴這筆的斜率大,那么表明⑶這筆的力度比⑴這筆的力度大,即多方仍占主動,可放心持股,等待下一次比較。
3 總結
傳統比較多空雙方力道的指標RSI的本質是一個震蕩指標,它的主要設計理念是基于“物極必反”的哲學原理,故其值在0-100間來回震。數值大于80屬于超買狀態,表明有可能回調;數值低于20屬于超賣的狀態,表明有可能上回升。
但是,在80-100間究竟何值時回落,又或者在0-20間究竟何值時回升,并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值。同時,在某些情況下,股價可以在RSI數值還未到80之上就回落,或股價可以在RSI數值還未到20之下就回升,或者是出現鈍化現象,這都給投資者的決策增加了許多困難。
通過幾何學來比較多空雙方力道的新方法,則可以有效規避RSI指標的不足。因為,什么時候出現頂分型可底分型,我們根本不需要預測,只需要耐心等待它們的出現即可。而頂分型或底分型的出現,是非常明確的現象,故投資者在應用時,由于標準明確,故可以有效執行。
通過幾何學來比較多空雙方力道,方法簡單直觀。股價運行軌跡的幅度和斜率,是多空雙方力道直觀的自我顯現,非常方便投資者的掌握和使用。
參考文獻
[1]李義龍,相對強弱指標在滬深股市中運用的初步探討,時代經貿,2010(14).
[2]高祥寶和趙英杰,基于RSI的證券賣出統計決策,統計與決策,2005(10).
[3]王品,基于盤整市的RSI投資決策,經濟數學,2012,29(1).
[4]王兆軍,相對強弱指數的最佳參數組合,經濟數學,2001,18(2).
[5]劉立斌,判斷價格走勢的RSI指標,大眾理財顧問,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