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釗
摘 要:我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集中表現是我國的五年計劃,自建國以來,我國于1953年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時至今日已經是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最后一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處于關鍵階段,我國經濟計劃從單純重視經濟增長到既重視經濟增長也重視民生水平、科學發展、區域統一,在幾十年間發生重大變化。國民經濟計劃與時俱進,在當代與經濟發展的實際相結合,有幾個問題值得深思。
關鍵詞:國民經濟計劃;宏觀調控;經濟增速
1 國內需求帶動國民經濟發展力量較弱的問題
現行國民經濟計劃處于下行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中,美國次貸金融危機對全球的經濟發起沖擊,我國的出口行業受到嚴重的打擊,出口貿易額因為進口國的關稅壁壘等貿易政策而大幅減少,所有國家都在盡力保護本國的基礎經濟事業。歐美等發達國家積極采取經濟措施進行自救,歐元區大幅貶值,美國國債違約等事件給我國國民經濟增長形成阻礙,我國急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能量動力。全球經濟的蕭條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減少我國出口貿易額的同時,倒逼我國進行產業升級,出口退居二線,內需作為拉動經濟的第一輛馬車被確立為國民經濟計劃的重點。我國是高儲蓄國家,公民最常用的投資方式就是儲蓄,資本價值沒有及時轉變為流通的經濟價值,資本只有在動態過程中才能夠創造經濟價值,我國公眾的儲蓄觀念影響我國國內消費能力價值。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增速放緩,GDP平均增速為7.68%,與之前9%——10%的增長速度相比大幅下降,但是我國的經濟走勢更加平穩,通過建設基礎經濟設施,穩定了國內的經濟發展根本,提高我國經濟抗風險能力。三大需求對我國的經濟增長貢獻率分為年消費支出占比上升至55.7%,凈出口貢獻率下降到-4.38%,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保持在48.68%。加快建設內需成為我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是國民經濟計劃管理的首要問題,提高公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快社會保障措施建設,轉變公眾消費觀念,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內需消費經濟發展貢獻率。
2 財政、金融、房地產行業存在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
地方財政是國民經濟計劃的一部分,國家通過地方財政預算進行區域經濟發展調控,通過政府負債以工代賑的方式刺激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在近幾年來,地方財政負債占比GDP明顯高于正常水平,按照各省市公布的地方財政信息統計來看,筆者關注到廣東省財政直接債務占GDP比重達到38.6%,過度負債削弱地方財政調控經濟發展的能力,需要更為充足的財政預算才能達到收支平衡。2015年的金融焦點是我國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由兩千多點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上漲至五千多點,然后在一個月之后開始狂跌,連著三天跌幅達到25%,股市泡沫完成了整個釋放過程,我國的股票市場是全世界最大的散戶市場,股市上漲和下跌與國民經濟的基礎民生緊密相關,國民經濟計劃在穩定金融市場方面沒有發揮足夠的作用,國民經濟計劃靈活性的彈性機制需要進一步提高。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重點組成部分,經歷過房價狂熱上漲時期之后,房地產行業進入暖冬期,交易量停滯不前,國民經濟計劃在房地產行業需要采取更多的刺激措施來保障房地產行業的平穩發展。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嚴峻問題。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于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仍有一批在建、擬建項目,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嚴重影響國民經濟計劃的穩健運行。
3 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難度加大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規定強農惠農政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改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2014年我國農業發展整體狀況較好,糧食產量保持在前五年的平均水平,但是我國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仍然是國民經濟的問題之一,農業生產依然是我國經濟的薄弱環節,我國農業競爭力在世界范圍內處于下降趨勢。近幾年我國農產品凈進口數量增加,基礎農業產品大豆、玉米、稻谷和棉花的進口產量都明顯增加,進口農產品數量增加意味著我國農業發展的下降,我國農業生產無法滿足國內的農產品需求,對國外資源的依賴會牽制我國的國民經濟穩健運行。深入分析我國農業競爭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兩方面的原因,成本上漲與農業生產之間的矛盾,是我國農業經濟的主要矛盾,農村改革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經濟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對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課題。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4 落實可持續發展觀
節能減排作為一項經濟發展重點工作寫入國民經濟計劃,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無論是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美國日本等新興資本主義大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都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我國將科學發展觀確定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指導方針,目的就是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綠色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自然資源環境,國家行政機關出臺多項行政政策,規范企業排污標準,并制定嚴格的違法處罰措施,但是看到有些地區日益渾濁的天空,霧霾污染、水污染、顆粒污染、臭氧污染日益嚴重,全國一半的城市空氣質量都不達標。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徹底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注重能源消費高強度向合理范圍轉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應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完成十二五規劃的階段目標,但是我國的環保指標卻沒有達到綱要的標準。在宏觀經濟下行的發展過程中,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加強節能減排基本設施建設,從根本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公民素質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要培養公民綠色消費的觀念,以消費力為動力加速我國產業轉型。
5 就業矛盾問題突出
就業問題是我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點內容,就業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穩定和發展。我國就業情況相比國際上高失業率國家相對比較樂觀,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工作是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經濟基礎穩定才會帶來民主政治的穩定,因此國民經濟計劃中對我國就業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加快推進建設第三產業,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我國就業問題的集中表現是大學生就業問題,大學生就業的壓力與日俱增,學歷在人才市場的價值無法和能力等同,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基石,要重點解決高學歷人才的適當性就業問題,將學習理論和市場實踐相結合,促進大學生科學就業,自主擇業。當前我國就業最突出的問題是就業結構比例不平衡,勞動力供給結構與勞動力需求結構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勞動者素質和能力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能適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升級的要求。在今后國民經濟計劃中,要綜合培養技能人才與研究人才,解決我國的就業矛盾,促進國民經濟平穩發展。
6 總結
國民經濟計劃是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整體把握,包含國計民生與市場經濟等多方面的內容,國家十二五規劃是現行國民計劃的主要內容,對當前國民經濟中的五大重點問題進行分析,說明問題的表現形式,探究問題的形成原因,對國民經濟計劃進行思考和總結,相應提出國民經濟計劃改進的方向和意見,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國民經濟計劃要因勢而變、因時而變,用科學的計劃安排我國的經濟發展,是我國現階段國民經濟的發展要求,同時也是我國立國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