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摘 要:隨著金融創新和“金融脫媒”的迅速發展,金融市場結構呈現多元化。影子銀行近幾年來已經發展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一個新的市場模式,其在補充正規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所不能滿足的金融需求。但隨著影子銀行借貸規模迅速擴張,其對金融系統帶來的風險也逐漸顯現出來,影子銀行不尋常的發展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中國的金融穩定。本文在借鑒國際監管經驗的同時,結合中國金融監管的實際,對影子銀行進行監管,正確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行為,使其健康發展,在金融體系發揮積極的融資作用,更好的為中國金融業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影子銀行;民間借貸;金融創新;監管
1 引言
“影子銀行”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在 2007 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上提出來的,認為“影子銀行體系”是“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的,與傳統、正規、接受中央銀行監管的商業銀行系統相對應的金融機構,主要指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等不受監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在2013年12月中旬,在以國務院辦公廳的名義向相關部委和各省份政府下發的名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的文件中影子銀行首次被明確定義,所謂影子銀行主要包括三個類別:一、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無監管的信用中介機構,包括新型網絡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財機構等;二、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監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機構,包括融資性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三、機構持有金融牌照,但是,存在監管不足或者規避監管的業務,包括貨幣市場基金、資產證券化、部分理財業務等。
影子銀行體系作為傳統商業銀行體系的補充機制有利于多元化金融體制的建設,提高金融運作效率,而其監管在各國則存在不同的側重點,如何充分發揮影子銀行的高效率同時控制風險是目前研究的重點。
2 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
影子銀行從以前僅僅作為信貸補充的邊緣金融市場角色,迅速成社會融資的重要主力,我國金融業形成了以銀行業為主導、間接融資為主的社會融資模式。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大約在 14 萬億到 29 萬億元之間。影子銀行“反客為主”成為了經濟運行的重要環節,對于我國影子銀行的監管迫在眉睫。
(二)我國影子銀行的表現形式
目前中國影子銀行還處在初級階段。對于中國影子銀行具體的表現形式還尚未統一,國內有學者從組織的層面對影子銀行分類(如下圖 2-1所示);也有學者從產品的結構進行分類(如下圖 2-2 所示)。本文將其綜合起來,具體表現形式可以分為五類:
1.銀行機構的影子銀行業務
(1)銀信合作
銀信理財合作是我國影子銀行最典型的表現形式。信托投資公司被認為是中國最具備影子銀行特征的機構。在銀信合作過程中銀行充當中介的角色,并不占用自有的資本金。銀行通過發行信托產品、募集資金等方式并向企業貸款。
(2)理財產品
2004 年開始我國商業銀行開始不斷的推出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一般都比較短,收益率略高于存款利率。銀行用理財產品籌集到的資金為表外資產融資,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通過規避對信貸規模管制,間接實現了對借款企業資金支持,擴大了中間業務的規模。
(3)委托貸款
委托貸款不占用銀行貸款金額,并且銀行可以從中獲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用。由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作為委托方,商業銀行只能充當中介,其最典型的是經營委托貸款業務的上市公司。
2.融資貸款類準金融機構
這類準金融機構一般都是從事金融融資業務活動,不由國家監管部門直接監管的企業,可以說是有金融機構之實,卻無金融機構之名。具體表現為: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融資類擔保公司等。對于這類擁有合法外衣的準金融機構的監管效率較低,監管政策和手段還需加強。
3.以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借貸
民間借貸就是我國民間非正規的從事金融融資業務活動的組織,包括非法的地下錢莊、高利貸、非法集資等。中國民間借貸情況較為普遍,民間借貸市場是透明度最低的部分。對于民間金融組織缺乏有效的監管,加之大部分組織機構不注冊,融資數據難以統計,導致風險較高。
4.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主要是通過非公開方式向少數的、特定的機構募集基金所形成的集合性投資理財產品,具體又可以分為民間私募基金和陽光私募基金。陽光私募基金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但是立法還比較混亂。民間私募基金的運作只能完全靠民間個人信譽維持,以委托理財方式為投資者提供服務,不在監管范圍,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甚至會滋生非法集資。
5.網絡貸款、第三方支付等融資機構
隨著網絡的廣泛覆蓋和金融業交叉多層次的發展,網絡貸款以“門檻低、收益高”充當了民間借貸的中介角色,甚至成為了財富管家。所謂的網絡借貸是就指網站提供借貸雙方的信息發布平臺,由借貸雙方自主交易,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借貸交易。 我國以 P2P為代表的網絡借貸模式的迅速發展起來。
3 我國影子銀行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 影子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影子銀行在與商業銀行融合過程中對商業銀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第一,使商業銀行可以自由運用的資金比例降低了。由于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遠遠低于投資民間融資的回報率,因此越來越多的資金都轉而投放到影子銀行機構中,脫媒資金流向直接融資市場,增加了直接融資規模。
第二,影子銀行與商業銀行關聯度高蘊含傳導風險。影子銀行借助傳統銀行業機構平臺提供融資,由于業務的交叉混合性強容易引發一系列風險,外部因素的波動和風險的積累會導致影子銀行風險向傳統銀行體系的傳導、滲透和擴散,甚至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二) 影子銀行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影子銀行占中國社會融資的比重越來越高,大大改變了中國金融的傳統結構,一方面,影子銀行使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加大了目前由于透明度低,影子銀行的信貸規模等相關數據難以統計,導致央行所能掌控的信息資源日趨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央行的宏觀調控能力被削弱了。另一方面,影子銀行影響了貨幣政策工具的效力。由于社會融資的嚴重“脫媒”化,導致貨幣政策對于貨幣信貸規模控制等效力減弱。
(三) 影子銀行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當影子銀行遭受到經濟政策的壓力和外部沖擊影響的時侯,就會把系統性風險傳遞給整個金融系統。影子銀行使中國實體經濟空心化,影響了我國金融穩定,主要表現在:
首先,民間借貸不規范引發社會風險和市場風險。民間高利貸借貸利率過高,造成中小企業負擔壓力大極重,一旦資金無法收回就會加大破產風險,導致社會動蕩不穩定,從而引發社會風險。
其次,影響了實體經濟和企業正常運營。企業把資金投放到影子銀行中發行的金融產品,其提供的資金價格更高一些,不斷抬高的資金價格影響實體經濟的經營,引起社會空心化。
4 加強我國影子銀行監管的建議
結合當前主要發達國家上對加強影子銀行監管的改革措施,可以歸納總結為五個方面:一是將影子銀行納入監管中,并加大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防控力度;二是加強信用評級機構的改革,提高透明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三是防范道德風險,建立風險處置機制;四是加強風險隔離,建立防火墻;五是對于影子銀行帶來的利益與風險要平衡對待,穩健中推進監管。
反觀中國影子銀行的發展狀況、表現形式上都與國外有很大的差別。以資產證券化為核心的產品創新是發達國家影子銀行典型的特征,而中國的資產證券化發展緩慢,金融創新相對滯后,對沖基金等市場型的公司還沒有發展起來、力量小,以資產證券化為核心的影子銀行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中國影子銀行主要是以套利融資方式的產品創新。雖然影子銀行對金融穩定產生了威脅,但是影子銀行的存在還是有合理性的,各國監管機構擴大了金融監管的范圍,把影子銀行體系納入了監管,加強風險防范,認為影子銀行仍具有存在的價值,可以作為貨幣市場的重要補充,能夠更好地促進對金融市場發展。
我國在監管中要理性看待影子銀行的發展,在強化監管的同時,采取疏堵結合的監管思路,合理引導其發展,既要保留金融創新又要防范風險,鼓勵發展真正有利于金融市場的影子銀行業務,合理的引導影子銀行發揮積極的作用。還要注重提高影子銀行體系的穩健性,有效管理影子銀行風險,構建影子銀行宏觀和微觀監管機制,提高影子銀行的透明度和合規性,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盡可能的降低影子銀行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