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謙心
摘 要:長臨河鎮作為“環巢湖”首鎮,是距離合肥市最近的“后花園”,是“環巢湖”動感之旅打造的重要環節。調查研究長臨河鎮的特色山水、古建筑、民間藝術、飲食等旅游文化的發展困境,找出解決的對策是保護古鎮特色旅游文化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山水;古建筑;民間藝術;飲食
按照《安徽省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12-2020)》要求,在“十二五”期間,每個市要至少構建5個以上鄉村休閑旅行精品。在《規劃》的重點旅游線路規劃中,“環巢湖”動感之旅打造的產品特色之一被定位成鄉村旅游,產品的目標是國內著名的休閑旅游線路。在合肥市發展指引中,長臨河鎮的四頂山和忠廟-烔煬旅游新城、三河古鎮、半湯溫泉和大圩鎮被列為環巢湖旅游度假區的重點建設項目。作為環湖首鎮,長臨河鎮歷史悠久,相傳源于三國赤烏年間。因青陽山北麓之水經長寧寺注入巢湖,謂之長寧河。地因河得名,又瀕巢湖,遂更名為長臨河。長臨河鎮位于肥東縣最南端,東部和橋頭集鎮接壤,北部與撮鎮鎮毗鄰,南部與巢湖市中廟鎮相連,西部與合肥市濱湖新區相接。長臨河鎮擁有近30 公里巢湖岸線;境內四頂山、白馬山、青陽山等群山環抱,蘊藏諸多美麗傳說;六家畈古民居建筑群、長臨河老街、振湖塔、朝霞寺、青陽書院展現出原汁原味歷史風貌;民間藝術異彩紛呈,牛官堡“武”獅、牛門洪拳遠近聞名;巢湖三白、李鴻章雜燴和羅家疃小蘿卜等特色飲食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客前來游玩品嘗。
1 長臨河古鎮特色旅游文化形式
①山水文化
在巢湖地區流傳著“陷巢州”的神話,相傳在古代,居住在巢州的農民,被惡霸地主“黃霸天”剝削欺凌。玉帝為了避免黃霸天作亂,下令把巢州沉到水底。焦姥和焦姑母女得知消息帶大家逃離。最終鄉親全部安全撤離,焦姥母女卻未走脫而犧牲了生命。焦姥的遺體化成了姥山,焦姑的遺體化成了孤(姑)山,焦姥的一雙鞋化成了鞋山。人們為了紀念她們,稱巢湖為焦湖.奉焦姥為湖神,建廟祭祀。四頂山相傳古仙魏伯陽鑄鼎煉丹于此,故又稱四鼎山。魏伯陽不遠千里,入此山煉丹修道,丹成吞服后,魏伯陽和他的三個弟子紛紛升天成仙。唐代有人建寺,后人自勉建朝霞書院于此。山上名勝古跡頗多。煉丹池:位于西峰之上,池水清澈,久旱不涸,傳說是魏伯陽煉丹的爐洞,故名煉丹池。伯陽井:又名蜀井,位于煉丹池西側山峰上,丹深數丈,水清澈,味甘美。異石:峰之腰有石如鸚鵡,名鸚鵡石。夾蚌石:又名老蚌含珠,亦在西峰之腰。都堂石:石如鼓座。棋盤石:上刻棋盤。還有釣魚臺、門將石、青蛙石、仙人洞等。青陽山相傳在元朝大德年間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進士,叫余闕。元統元年(1333年),余闕考中進士,任泗州同知。他為官清正廉潔,不阿權貴。1357年冬,義軍集結重兵圍攻安慶。余闕親自上陣奮戰,次年城陷,他自刎墜入水塘之中,史稱“元末死節之臣”。明清兩代,青陽山麓的官紳鄉里為表達對余闕“為政嚴明”、“潔如冰壺”的敬仰之情,對原青陽山房多次修葺,規模漸大,棟宇巍然。
②古建筑文化
長臨河鎮六家畈共有古民居豪宅6大片,房屋13幢,33路正房,客廳505間,廂房205間,走巷5條,吳氏公、私祠各一座,望湖樓一座,花園兩處。這些房屋均屬徽派建筑,青磚灰瓦、齊山飛檐,每棟房屋兩邊都有高大的封火墻,磚雕木雕精細,建工考究。廳前院內向西有一角門,通往清廷敕建淮軍統領吳伯華的專祠,祠內掛吳伯華的畫像,上方有金底黑字慈禧太后題頒的“壽”字橫匾。廳前院內有一長方形花臺,植牡丹、芍藥各一株,院南為花廳,門上題有“挹翠”二字。吳氏還有花園兩處,占地30畝,系吳中英民國初年所建,供其母晚年頤養,故名“頤園”。園內奇花異木近千種,有假山、池沼、小溪流水。假山上有茅亭,供游人小憩。另有石制地球儀,系其三弟吳光杰自德國回鄉后所置。園中央花木掩映處建西式小洋樓五間上下,門楣上懸一匾額,曰“習勤館”。振湖塔位于巢湖岸邊,系清朝光緒年間,由六家畈吳姓人集資興建。塔七層,高十二丈,在水邊平野上高高矗立,撐天柱似的顯得雄渾壯麗。塔身為六面形密檐式磚石結構,門楣與塔內均嵌有鐵浮雕佛像。塔內有螺旋式階梯,緣梯而上可登塔頂,俯看四周,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塔上有十二處石刻題詞,其中十處系吳姓人所題。塔的最上層的頂端,繪一仙鶴,凌空欲飛,蒼勁有姿。長臨古鎮的核心景區長臨古街呈“丁”字開,南北向長度360米,東西向長度240米,沿街有137家住戶370間房屋。
③民間藝術
肥東縣長臨河鄉星二村(建國前稱牛官堡村)被譽為“武術之鄉”,“牛門洪拳”自清光緒年間一直沿傳至今,有近二百年的歷史。在清末時期,牛官堡出了少林拳師“牛三教員”牛瀚章和“江淮大俠”牛洪川。不少習武者都好“武”獅,而牛瀚章和牛洪川也不破例,習武有成后,他們開端操練“武”獅。1922年合肥東鄉一帶瘟疫延伸,有錢有勢的人紛繁避禍,而牛官堡的赤貧農人飽嘗瘟疫的摧殘,只得自生自滅。其時牛瀚章及牛洪川見此景象后,想起他們當年在外習武耍獅避邪的景象,所以跟當地的鄉紳商議,說“武”獅能強身健體,振奮民意,驅趕瘟神,提議展開這一民間活動,提議得到了大家的擁護。所以,牛官堡全村男女老幼都行動了起來二位牛氏武林高手在牛氏祠堂大院內練習鄉民,并決定在二月初二那天點燈“武”獅。到了二月初二那天,牛瀚章和牛洪川兩人親自參加“武”獅。村里一嬉鬧,村民的精力振奮了,瘟疫的暗影也就淡去了。從那以后,牛官堡村上就大興練武耍獅之風。牛官堡“武”獅最大的特色是聯系了功夫,難度最大的就是“盤高臺”。高臺由十三張方桌壘成,又名“九宮十三臺”,最高壘成四張大桌子的高度,雙獅由耍球人引領回旋扭轉穿九宮,過十三臺。每上一層桌子就要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比如哪吒探海、蟒蛇出動等,最終登上最高的桌子。當耍球人飛身下臺時,獅子也跟從一同飛身而下,技藝非凡。
④飲食文化
長臨河鎮民間飲食不僅有眾多美味的湖鮮類作為基本構成,如巢湖三白,李鴻章大雜燴。更有遠銷國外的羅家疃蘿卜頭為其添加點綴。巢湖三白是指巢湖特有的白絲魚、白米蝦和銀魚。巢湖三白的做法有很多種,與普通河蝦“死蝦泛紅”相比,巢湖白米蝦即使燒熟也不變紅,渾身顯白色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白絲魚可以紅燒或者清蒸,非常鮮美,腥味也不重。與普通的魚相比,銀魚似乎是個特例,它不用開膛清洗,做法也非常簡單,雖為國宴菜但幾乎人人會做,而以銀魚和土雞蛋搭配的菜式最為常見,包括銀魚煎雞蛋、銀魚漲蛋、銀魚蒸雞蛋等。除了和蛋搭配,銀魚還可以和排骨一起燉湯,稱為“巢湖一品鍋”。李鴻章雜燴用到的食材包括雞肉、海參、火腿、魚肚、魷魚、魚翅、腐竹、豬肚、干貝等。相傳這道菜是李鴻章在清末時發明,混合精華是此菜的亮點,有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長臨河鎮羅洪村羅家疃村民組有千畝良田均為沙壤土,土質肥沃,是小蘿卜獨特的生產區域。羅家疃小蘿卜產量不高,形狀獨特,個頭小,圓形,皮白、湯濃,且風味獨特,脆香鮮美,口感極好,營養成分豐富。以素有“小人參”之稱的“小蘿卜頭”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的羅家疃“小蘿卜頭”系列醬菜味美、香脆,富含多種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有一定的食療藥用功能。
2 長臨河古鎮特色旅游文化形式保護的現狀與困境
①山水景點現狀
在合肥市環巢湖地區總長約75公里的岸線中,長臨河鎮擁有近30 公里巢湖岸線。目前長臨河鎮政府針對巢湖旅游尚在規劃階段,還未出臺任何具體實際措施。青陽山位于長臨河鎮東南的青陽村,海拔約有一百米。由于被過度開發,目前山體西側大部分沒有綠色植被覆蓋,只剩下白森森裸露的巖石。從西邊看青陽山,已經不算一個完整的山了。一些私人的采礦場一直對青陽山進行礦石開采,導致青陽山山體大半被毀。從青陽山東側爬山而上,有幾臺挖掘機正在為礦山復綠工程緊張地作業,青陽山山體山腰也已經被修成了類似梯田的路。到達青陽山山頂,試圖尋找當年余闕在此修建的房屋和水井遺跡,但是由于長年無人看管和保護,原來的房屋柱礎、碎片瓦礫都已經不見了。至于水井,由于多年前水井已經無法使用,出于安全考慮,水井口早已被大石塊掩埋,如今很難尋覓到蹤跡。四頂山位于長臨河鎮西南、巢湖北岸,海拔174米,山體面積2.67平方公里。四頂山山體保存程度較好,未被大規模開采,但文物無人保護。朝霞寺和朝霞書院毀于民國時期,如今長滿半人高的荒草,只有經熟人指點才能從草叢中發現深淺不一的墻溝。伯陽井被填塞后只能看到一個小水坑。都堂石在開山時被炸。鸚鵡石尚在,其它異石皆難以辨認。白馬山位于長臨河鎮東南,海拔266米,因其形狀似馬,故名白馬山。白馬山旅游度假區是在原國有白馬山果園場的基礎上發展的鄉村旅游項目。白馬山果園場土地面積2080畝,有果園500多畝。白馬山山形較好,有渾圓屹立之勢,山坡陡緩不一,既可行人,也可走車馬,老少皆可登山、越野和觀景;白馬山地連綿百里,山地匯水面廣大,具備得天獨厚的泉水源。白馬山旅游度假區,主打“山野”、“花果”、“泉水”三大特色, 2006年被列為合肥市鄉村旅游示范點,2007年被評為安徽省農家樂旅游示范點。
②古建筑景點現狀
六家畈古民居因50年代初的康復醫院的進駐,又經歷了大躍進及"文革"中掃"四舊"被拆、被改建,已面目全非,有的僅剩房屋輪廊,有的成了僅剩兩棵名貴樹種的空院,有的因無人看管而自然倒塌等等。到目前為止仍有古建筑形象,尚可通過整修恢復原貌的有3片,共8幢21路95間正屋、55間廂屋。振湖塔但因年久失修,塔身及塔頂多處損壞,經市、縣兩級撥款已維修一新,現被列入安徽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臨河古街解放前還保留著歷史老街風貌,但因為遭受了1954年、1991年兩次大水的劫難,古建筑70%以上都遭到了破壞,加上后來城鎮化的進程,不少住戶翻蓋了新式住宅,所以破壞了老街的歷史風貌。經過2013年的改造,古街現已基本恢復了清末民初的皖中徽派建筑風貌。朝霞寺和青陽書院原址分別位于四頂山和青陽山上,但都因為開山采石等原因不復存在。
③民間藝術現狀
牛官堡“武”獅和牛門洪拳兩項民俗傳統武術文化遺產在2013年被列入“第四批合肥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申遺”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兩項民俗藝術面臨失傳的窘境。隨著牛官堡不少功夫長輩離世,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牛官堡的“武”獅日漸衰敗。如今“武”獅的技能也已大不如早年,像從空中飛下來的高難度舉措,只有白叟懂得技巧了,但是他們身體已經負荷不了高難度的動作,而年輕人沒時間也沒精力去研究“武”獅,“九宮十三臺”幾乎沒有年輕人能做的了。
④特色飲食現狀
如今巢湖三白和李鴻章雜燴已經成為古鎮人民招待游客的招牌菜,隨著古鎮餐館之間競爭愈加激烈,這兩道招牌菜花樣不斷翻新,生命力旺盛。但羅家疃小蘿卜已近乎絕產。一是由于現在種植小蘿卜的人越來越少,羅家疃村民僅靠賣小蘿卜無法負擔整個家庭的開銷,大多數外出打工。二是適宜種植小蘿卜的沙壤土大部分被人承包,種起了家常蔬菜。三是由于環巢湖大道的修建,也侵占了不少沙壤地。
3 保護長臨河古鎮特色旅游文化形式的對策
首先,應以長臨河鎮的區位優勢為依托,以交通為切入點,構建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以長臨河鎮為中心,加快道路的銜接建設,構筑合肥市至長臨河鎮、巢湖市至長臨河鎮以及肥東縣城至長臨河鎮之間的暢通道路。合肥市環湖大道通車之后,前來長臨河古鎮游玩的旅客增多,鎮上許多居民自發做起了游客生意。從游湖快艇到農家樂采摘,不一而足。暢通的道路是穩定的客流量的前提,充足的客流量又是依山傍水的漁業和采掘工業向旅游業轉型的保證。而產業轉型如果不輔以合理適度的商業化運作,僅靠單純的搶救、修繕和保護,山水文化終將難以持續發展,操作不善很有可能又恢復到轉型之前的境地。就青陽山和四頂山而言,行之有效的一種辦法是,引進國內外旅游開發公司,由它們出資修復破損的歷史古跡,并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當興建新的旅游景點,當地政府務必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而且得讓外來公司擁有一定年限的經營管理權和收益權。白馬山度假旅游區的發展對于青陽山和四頂山的發展是很好的借鑒。
其次,要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規,依法對恣意破壞旅游文化的行為進行懲罰,有些文化如同許多不可再生資源一樣,一旦被毀掉便會永遠地消失,這無論對當地還是對國家都是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由于年代久遠和采掘工業的沖擊,長臨河鎮的古建筑景點已經消失或即將絕跡,因此對加強古建筑的挖掘勢在必行,我們必需要繼續深入基層,俯下身子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進行調查采風。其手段一是作好筆記、拍攝紀實照片和視頻影像記錄等,還要以和藹謙遜的態度與鄉親們交朋友,并建立聯系信息,以便于及時采訪調查。對于挖掘出來的文化藝術要實行搶救性保護,尤其是對挖掘、搜集來的資料要及時整理如:起源背景、歷史典故、傳承方式、展演過程、工藝流程等,并建立聲像檔案,避免意外丟失而前功盡棄。除了建檔立案,手段之二是修繕翻新,恢復古建筑的本來面貌。但修繕需要的資金都非常龐大,僅僅依靠當地政府的財政撥款數額非常有限,怎樣通過招商引資和募捐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進行保護與開發極有必要。
再次,需要樹立保護優先的理念。地方政府應當把長臨河古鎮旅游文化保護納入政府的總體規劃之中,制定便于實施和操作的工作要求,使各種旅游文化形式的保護有章可循。各級新聞媒體要有計劃地對傳統民間老藝人進行專訪宣傳,提高傳統民間文藝項目和從事者的知名度,特別是電視媒體要多讓這些本身是農民的民間藝人上上鏡亮亮相,增強他們的自豪感和積極性,從而創造一個重視傳統民間文藝、尊重傳統民間藝人的良好氛圍,讓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各級文化部門要定期舉辦民間傳統藝術節會活動,給予牛官堡“武”獅、牛門洪拳等民間文化藝術一定的展示空間和舞臺。民間藝術最好的保護方式在于把它“活化”,使之扎根在當地民眾生活中,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與經濟社會一起不斷向前發展。這需要通過財政補貼、政府引導等方式培養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壯大民俗文化傳承人隊伍。
最后,要注重傳統文化與商業文明的有效融合,在交融中創新,打造鄉村文化旅游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新是對鄉村文化開發所提出的更高層次的要求,如今的古鎮在與外界的頻繁交往中,經歷了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間的碰撞與融合等變化。在變化過程中,要是每個鄉村都能立足開放的視野,通過交流和學習,用不斷匯入的各種文化進行融合創新,一定能使本鄉村的區域性文化成為形式獨特、內容豐富并與時代潮流同步演進的文化群落,從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具體操作中,可以借助鄉村旅游熱的東風,充分利用本鄉本土的文化積淀,賦予古鎮游游嶄新的文化韻味,提升旅游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