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尤其是提煉學校的核心價值觀,以此統領學校的各項工作,已成為學校發展的迫切需要。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文化的重要內核,一個符合校情的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約束功能、輻射功能和穩定功能,是一所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定海神針。就學校而言,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都應當體現這樣的核心價值理念。
一、學校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目前國內哲學界對價值觀比較權威的理解是:價值觀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關于價值的總觀點、總看法,是人們的價值信念、信仰、理想、標準和具體價值取向的綜合體系。價值觀作為人們關于事物是否具有價值,具有什么價值的根本看法,是人們區分好壞、利弊、得失、善惡、美丑、正義與非正義、神圣與世俗等的觀念,是人們特有的關于應該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的約束性規范。
學校的核心價值觀是指學校用于指導學校一切工作的最高價值標準和原則,是學校每位成員為人處世的最高價值導向,也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它是學校全體成員的共同追求,是經過長期的或階段性的辦學過程的積淀,是升華學校一切行為的邏輯起點,是學校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贊賞什么、批判什么的精神體現,是表明學校如何生存、發展的主張。人們把它形象地比喻為學校行為的“基因”。其精神凝聚和意識導向作用,能夠引導和塑造師生的態度和行為朝同一個目標邁進。當學校核心價值觀被學校全體成員認同、接受后,學校的規章制度也會隨之被內化,學校的凝聚力、執行力、戰斗力將會大大增強,從而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從這種意義上講,核心價值觀無形的彈性管理比相對剛性的制度管理更能發揮其積極的導向、凝聚作用,促使學校員工向同一目標努力奮進,進而實現學校的戰略規劃。
二、學校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羊中人一直在思考:我們應該辦什么樣的學校?我們應該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我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經歷代代羊中人的努力,羊中傳承和積淀了關于以上幾個問題的核心理念,即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它成為歷代羊中人不懈追求的目標,成為激勵羊中人奮發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動力。在教育實踐中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職業觀:教育不僅是教師生存的需要,更是實現理想的追求。
認同:所謂對職業的認同是教師對自己工作的一種積極的認識態度。在70多年的歷史發展中,一代又一代的教師都在繼承和發揚著羊中的優良傳統,沒有把工作僅僅看作是自己維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把教育當作體現自己人生價值,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事業,并愿意把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教育事業。
追求:“做教師就要做個好教師,辦學校就要辦所好學?!保@是歷代羊中人的共同追求。羊中追求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的科學發展,這構成了全體羊中人的共同愿景,描繪出了羊中歷史一幅幅燦爛的圖畫:從建校初的初中發展成為完中,從無錫縣羊尖中學發展到無錫市羊尖中學,后來羊中人又抓住機遇使學校上升為江蘇省羊尖高級中學和國家級普通性示范高中。歷史見證了羊中人代代相傳、不懈努力、追求卓越的精神。
質量觀:不只是分數和成績,更要關注有效地促進全體學生的終身發展。
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芭囵B人、發展人、完善人”,羊尖中學圍繞這一辦學目標,把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于“育人”的教育,關注人的發展就要樹立“全人教育”的理念,把“學會做人”放在首位,關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把“學會學習”作為學校教學的核心目標,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把“學會健體”作為學生在校活動的重要內容,關注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重視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培養,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獻身科學的精神,真正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
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展,不把眼光僅僅落在部分“優等生”的身上,更要關注各方面遇到困難的學生,不窄化質量內涵,不將質量與分數畫等號,真正有效地落實“全體性和全面性”這一素質教育的要義。
正確的質量觀,其最終的落腳點應該看學校培養出了什么樣的學生,這是學校教育的結果。在關注結果的同時,我們還要關注它的過程,只有提升學校的綜合辦學質量,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因此,學校領導要引領全體教師確立先進的辦學理念,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加強學校的內部管理,建構優秀的校園文化。在辦學過程中,羊中人堅持“以德治校、質量立校、內涵強校、科研興校、特色靚校”這一辦學思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關注學校的內涵建設,關注學校的綜合發展。樹立“學生‘合格+特長,教師‘師德+師能,學?!|量+特色”的辦學理念,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努力以學校的綜合辦學質量贏得百姓的肯定和支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使學校成為社會大家庭中富有建設性的一員,為建設和諧社會發揮應有的作用。
學生觀: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指向。
人的共同特點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學生也不例外。教育教學過程中,肯定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能為學生開拓更廣寬的時空平臺,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同一年齡、坐在同一教室里的學生,他們的知識基礎、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也都是有差異的。承認差異,就要做到區別對待。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不同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方式,為他們設計適合各自特點的成長路徑,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實施因材施教。在整體性教育的同時,教師要讓學生的特長有發展的空間和展示的平臺,并使其成為幫助學生成長成功的抓手。同時,針對學生的弱點和缺陷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不讓學生的弱項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甚至給學生留下終身的遣憾。
所謂學生,就是在學習中的人,在成長中的人。即使成人也沒有一個完美的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設計讓學生嘗試的機會,以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和提升,要鼓勵學生質疑,允許學生犯錯。犯錯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因為怕犯錯而失去了大膽探究的勇氣。要讓學生在探索中培養興趣,提高能力,并在探索中不斷走向成熟。
教學觀:課堂的核心是“學”,而不是“教”。
“以學定教”。課堂的中心任務是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要樹立“以學定教”的理念,學生“學”什么,教師就“教”什么,學生怎么“學”,教師就怎么“教”。教師的教學設計應該依據學生的原有基礎和心理需求,教學過程應該在學生的主體參與中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的教學評價應該要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為目標,要按“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教學。
“主體互動”。學生和教師是課堂教學中的兩個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宰,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角,教師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促進者。課堂教學要樹立“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的課堂教學理念,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參與、探究、質疑、訓練的時間。教師要盡可能少講,學生要盡可能多學、多思、多練,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
“能力為重”。課堂教學中有兩個指向,即“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罢莆罩R”就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課程標準要求的基本知識?!鞍l展能力”則是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其中最核心的能力是“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養成良好習慣,培養綜合能力,促進終身發展,奠基幸福人生”,這是教學的目標所在。
課程觀:統帥全局,引領發展。
對于課程建設在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及品牌特色創建中的作用,在絕大多數教師乃至不少學校領導心目中都沒有占據重要的地位,主要根源在于我國學校(尤其是中小學)的課程自主權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太有限了,或者說國家或地方對中小學課程統得太多。實際上,課程決定了一所學校的培養目標,也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方向,影響著學校的品牌特色。包括課程改革,如果不涉及到課程的層面,那么這樣的課改往往是不徹底的??v觀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些名校,都是在校本課程統領下辦出了自己的特色,創出了品牌,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學校要有自己的校本課程。
課程的開發和課程資源的開發是學校兩個不同層面的共同工作,決策在學校領導或中層,開發則要依靠全體教師。以羊尖中學為例,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開發了航模、心理健康、營養與烹飪、攝影等校本課程,并經過幾年的積累編寫了《用心育人》《成長足跡》《讓美在瞬間定格》《飛躍藍天》等多本校本教材,豐富了學校的課程建設。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校鼓勵教研組和備課組加強校本研究,積極開展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豐富課堂教學的資源,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當前,羊尖中學正在完善學校的綜合課程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德育課程—德育課程化。寓德育于課程,通過初一至初三三個年級德育課程的分層設置和實施,使學校的德育工作體現系統性、針對性,達到分層實施、循序漸進的目標。
生活課程—社會即教育,生活即課程。讓教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情懷。鍛煉學生獨立生活,與他人合作、共享大自然恩賜的意識和能力。
藝體課程—藝術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通過藝體課程的構建和實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個人修養,帶給學生心靈的熏陶和自我調節意識的覺醒。培養學生的健身習慣,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
科技課程—科技是“變革歷史的有力杠桿”。通過科技課程的實施,讓學生充分了解當代科學技術的前沿領域和最新成果,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關注祖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愛國主義精神,激勵學生為偉大的“中國夢”而勤奮學習。
每年根據學校師資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選擇意向確定開設部分課程。
三、學校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理念是教師共同體所達成的共識,是學校教師整體價值觀的體現,也是管理者的意向與目標。引導是一種引領與倡導,即通過正面的友情提示,引導教師朝著預定的目標前進,體現的是對教師生命體的充分信任與尊重。理念是基礎,引導是手段。理念是核心要素,引導是執行過程,兩者相輔相成,沒有理念做基礎的引導是盲然的,沒有引導的理念是空洞的。只有在正確理念引導下,廣大教師才能達成核心價值觀。
目標是理念的具體化,制定正確可行的辦學目標,才能讓全體教師明確方向,增強向心力,最終達成目標。目標的制定要讓全體教師共同參與,所制定的目標應該是多數教師所認可的。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位教師心中產生希望。教師心中有希望,工作才有干勁,再苦再累也無怨。
學校核心價值觀首先是要內化為師生的共同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外現于師生的行動。如何實現這一轉化,筆者認為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是一條重要路徑。必須將核心價值觀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靈魂,放在最重要和最領先的地位,使核心價值觀能夠浸染、滲透到學校文化建設之中。以學校的制度文化建設作為核心價值的有效保障,以學校的行為文化建設作為核心價值觀的動態載體,通過學校物質文化建設展現核心價值觀。學校的文化建設,如果沒有學校核心價值觀的支撐和滲透,就會失去靈魂。相反,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只有依托于學校的文化建設,才能得以實現,才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一所學校是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每一位教師需要在學校這個組織中找到自己認同的,并屬于這個組織中全體教師的教育信念和理想,亦即全校教師的共同愿景。這樣,教師才能使自己在這個學校中獲得認同和肯定。學校只有引導全體教師構建基于個體基礎上的共同理想目標和行為準則,形成學校的核心價值觀,才能為每一位教師點亮一盞“燈”,照亮他們前進的路,才能凝聚全校教師之力,推動學校的發展,學校應該致力于核心價值觀的建設。
馮磊,男,1965年出生,現任江蘇省無錫市羊尖中學校長兼書記,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中學物理學會委員,江蘇省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物理學科帶頭人,全國學校德育管理先進個人。本人重視教育教學研究,撰寫的十多篇論文在《物理教師》等雜志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