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 文
玉龍雪山黨旗飄 農民群眾樂開懷
——玉龍縣開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暨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紀實
文/和文
玉龍作為全國唯一的納西族自治縣,縣委高度重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和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縣下轄3個黨工委,17個基層黨委,8個政府工作部門黨委,124個黨總支,561個黨支部。全縣共有黨員16244名,其中,農村黨員10263名,占黨員總數的63%;少數民族黨員13708名,占黨員總數的84%;全縣在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以提升農村基層黨建水平為重點,不斷夯實基礎黨務,強化服務意識、豐富服務載體、提升服務質量,基層黨建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涌現出茨科村、海南村、均良下村等先進黨支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始終不變的宗旨和對人民的承諾。玉龍縣黎明傈僳族民族鄉茨科村在建好用好為民服務站,方便群眾辦事的基礎上,以“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模式組建了烤煙生產、茨科大溝巡護、生態保護、環境衛生、法制宣傳、市場管理六支黨員志愿服務隊活躍在各項事業建設過程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人這一簡單而執著的承諾。
在烤煙種植農忙時節,茨科村烤煙生產志愿服務隊總是奔波在群眾的煙田里,為煙農發放農藥、技術指導、義務送煙苗等;在烤煙收烤時期,到烘烤技術相對較差的煙農家里進行技術指導;南三村民小組木建春老兩口種植了6畝烤煙,在煙葉采收的關鍵時節木建春突然中風住院,家中烤煙無人采烤,志愿服務隊得知情況后,立即幫助他家搶收煙葉,在服務隊帶動下,全村20余戶每家都出動一名勞力,及時幫助木建春家完成了家里的烤煙搶收和烘烤;茨科大溝是茨科村的“生命線”,保障著茨科、堆美、中興、金莊等四個村千余畝農田的灌溉,在春耕種植、烤煙移栽等用水高峰期,茨科村大溝巡護黨員志愿服務隊總會不分白天黑夜地蹲守在溝渠山石之間,合理分配用水、維持用水秩序;在山洪雨水季節,隊員們總是出現在清淤清障的最前列,用辛勞和汗水保障“生命線”的安全暢通;為了留住茨科的青山綠水,茨科村生態保護黨員志愿服務隊會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山林巡視管護工作,及時制止偷砍盜伐、偷挖盜采的違法行為,每當火災險情發生時,志愿服務隊也會在第一時間義不容辭地沖在打火一線;在茨科村,還活躍著集貿市場、環境衛生、法律宣傳3支黨員志愿服務隊,街天時,集貿市場的秩序維護、糾紛調解、主要交通道路沿線、市場等地的衛生清掃、垃圾清運以及田間地頭的法律法規知識宣傳,大家總能在不經意間看到黨員志愿服務隊員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為維護好市場經營秩序,提高群眾遵紀守法意識,改善村莊環境,無私奉獻著。
茨科村黨總支帶領廣大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建設家園,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全村森林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生態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生產、出行、居住條件大幅改善;群眾法制意識和法律觀念顯著提高,鄉風文明和諧;2014年,茨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844元,遠高于全鄉平均水平,全村呈現出一派處處綠水青山、社會和諧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的景象。
拉市鎮海南村委會豐樂村黨支部,全村轄5個黨小組,197戶,農業人口909人,有83名黨員。2014年經濟總收入為21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500元。近年來,豐樂黨支部在鎮黨委、海南村黨總支的引領下,大力發展以雪桃為代表的特色林果業,積極搭建“合作社+農戶+超市+電商”的營銷平臺,使小雪桃做成了大產業,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腦袋也“富”了起來,多次獲得“全省文明村”榮譽,“麗江雪桃”的故鄉煥發出新的活力。
過去的豐樂村,靠玉米、小麥等傳統作物搞飯吃,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很閉塞。雪桃種植打開了村民的致富之門。隨著雪桃產業的興起,群眾零散的經營模式,已遠不能適應市場大潮的沖擊。為了把雪桃種植農戶組織起來,走規模化種植、組織化生產、規范化管理、市場化營銷的路子, 2012年8月,在豐樂村成立了利民林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5名領事,合作社領事長木澤萬自籌12萬元,建成了合作社經營管理場所,并積極開拓市場,打開銷售渠道,自己干給老百姓看。2012年底,成立了利民林果專業合作社黨支部,由黨員種植大戶和學全擔任書記,5名黨員社員組成支委。合作社黨支部一成立,就從政策宣傳、科技培訓、服務社員等方面入手,合作社當年就獲得了2萬元收益,群眾也嘗到了種植雪桃的甜頭,合作社社員也由成立之初的20戶發展到現在的39戶,同時還帶動了買祥、普若、均良等周邊村組農戶,目前種植5-20畝的大戶就有15戶,雪桃種植面積從10來畝增加到了694畝。利民林果專業合作社黨支部真正成為了豐樂村雪桃產業發展的主心骨。
合作社黨支部實行支部委員與理事會成員交叉任職,充分發揮黨支部在維護社員群眾利益、協調各方關系、服務黨員種植戶中的作用,引導合作社在產供銷各個環節給予入會農戶優惠條件,實行最低收購保護價,同時,農藥、套袋、修剪、病害防治等前期投入成本全由合作社先墊資,然后在社員雪桃銷售所得中一次扣除,解除了種植戶的后顧之憂。
在群眾發展種植的過程中,黨支部采取黨員結對聯戶、合作社社員掛鉤幫帶的方式,帶著群眾干,手把手教他們技術,定期請農科專家、田秀才來現場指導培訓,推廣標準化種植的科學技術;合作社黨支部積極探索雪桃的“外嫁”之路,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雪桃的銷售上來。先是組織黨員和社員外出跑市場、做推銷、搞批發,跑遍了大大小小的農貿市場和超市,有人要貨了又回來連夜組織群眾摘桃子,再送貨上門,吃盡了苦頭;借助展示、宣傳,麗江雪桃銷往上海、北京、昆明、廣西、貴州等全國大型水果連鎖店,賣價由8元提高到10元1斤,年銷售量達到100噸,產值超過200萬元。合作社黨支部看到群眾種植雪桃的積極性高漲起來了,卻沒有一個規范的交易場所,就積極向鎮黨委、政府爭取資金,在豐樂村建設了一個雪桃交易市場,大量客商開始主動上門收購雪桃。然而,隨著雪桃交易量的增加,在群眾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的價格競爭,群眾急于銷售擅自搞價格競爭,發生交易糾紛。為規范雪桃交易行為,黨支部把精力轉到維護市場交易秩序,協調組織群眾統一價格、有序對外銷售,保護群眾利益上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合作社黨支部又把雪桃渠道拓展到了電商平臺,與安盛公司黨總支達成了網上銷售雪桃的合作,由合作社負責組織群眾供貨,為每家的雪桃打上二維碼,安盛公司以較低的傭金,通過他們的電商平臺提前進行網上預售、定購,部分雪桃早早的就被定購了,還能進行原產地認證,贏得了市場的青睞,過去雪桃集中上市、積壓降價拋售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拉市鎮均良下村黨支部以開展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活動為契機,通過定思路、建機制、借外力、強自身,帶領全村黨員群眾積極探索加快產業發展、促進村民增收的新途徑,逐步走出一條“支部引領、企業支撐、群眾參與、共同致富”的強村富民之路。
為使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發展路子走得更快更寬,使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從2012年開始村黨支部引導村民依法依規實行土地流轉,并以每戶土地入股的形式,引進花花色玫瑰莊園有限公司,簽訂了土地合作開發協議,借助企業的資金、技術、管理、營銷等優勢,村民全員參與玫瑰種植、玫瑰產品精深加工、玫瑰莊園農業觀光旅游、民俗表演等產業發展,既穩定了就業,又得到了實惠。在村黨支部的引領和企業的支撐下,均良下村形成了“男人牽馬劃船、女人種花或做餐飲、老人年輕人參與民族文化表演”的全民參與農產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的生動局面。村集體經濟實現年創收28萬元,農民收入已由過去每年每戶2-3萬增加到10萬元。目前,均良下村已逐步建立起了一條“支部服務化、管理公司化、農民員工化、產業特色化、致富共同化”的發展快車道。同時,在原有的鄉村旅游合作社的基礎上與該公司共同組建了均良下村旅游服務公司,投資500余萬元新建了集旅游咨詢服務、騎馬、劃船、觀鳥、賞花、品美食、看民俗演出和體驗納西文化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接待中心,新增了農業觀光旅游景觀景點等設施,完善了鄉村旅游服務功能,切實提升了鄉村旅游品質,為拉市鄉村旅游轉型升級做出了示范帶動作用。鄉村旅游接待中心與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群眾工作室、黨員活動室融為一體,實現了村黨支部陣地的前沿化、大眾化、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