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與陸希致《例談古代漢語連用式名詞動用》一文商榷"/>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文昌高級中學李安文
由“鼎鐺玉石,金塊珠礫”談如何理解名詞連用
——兼與陸希致《例談古代漢語連用式名詞動用》一文商榷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文昌高級中學李安文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旬》2014年11期有陸希致老師一文,題目是《例談古代漢語連用式名詞動用》。[1]該文將古代漢語中“連用式名詞動用”現象的具體表現形式分為動賓式、動補式、主謂式、偏正式以及使動式、意動式和為動式等七類,并作了細致分析。
其中“偏正式”這一類別中有一個例句:
“③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迄;秦人視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宮賦》)”
文中這樣分析: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是“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瓦礫”的意思,“鼎”“玉”“金”“珠”為名詞作狀語,分別譯為“把寶鼎”“把美玉”“把黃金”“把珍珠”,而“鐺”“石”“塊”“礫”則分別活用為動詞“看做鐵鍋”“看做石頭”“看做土塊”“看做石子”。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這個句子到底怎么分析才恰當呢?古漢語中像這樣連貫使用的四字名詞究竟該如何理解呢?我認為,古漢語中這一名詞連用現象,采用康瑞琮先生的五分法分析理解更加簡潔、科學。
康瑞琮的《古代漢語語法》有關于“識別名詞活用作動詞的方法”的八點論述[2](P.22-23),其中第一點講多個名詞連用,從中可以總結出名詞連用時可能存在的關系有以下5種:
1.并列關系,例如:
春/夏/秋/冬
東/南/西/北
兄/弟/姐/妹
亭/臺/樓/榭
這些詞句,各個名詞之間相互并列,它們不分主次、先后,既沒有支配與被支配的動賓關系、也沒有描述與被描述的主謂關系,亦沒有發生修飾與被修飾的偏正關系。
2.偏正關系,例如:
(賊)眉(鼠)眼
(鼠)肚(雞)腸
(鶴)發(童)顏
(舞)榭(歌)臺
這些詞句,各個名詞之間區分主次、先后,沒有支配與被支配的動賓關系,也沒有描述與被描述的主謂關系,但存在有修飾與被修飾的偏正關系。“賊”“鼠”“雞”“鶴”“童”等名詞屬于復合式合成詞中的偏正型,前一名詞起修飾作用,形容后面的“眉”“眼”“肚”“腸”等詞。“賊眉鼠眼”的意思是“像小偷、像老鼠一樣(鬼鬼祟祟)的眉眼”,“鼠肚雞腸”的意思是“像老鼠、像雞一樣的(小)肚腸”,“鶴發童顏”的意思是“像仙鶴一樣的頭發,像小孩一樣的面容”,“舞榭歌臺”的意思是“用作歌舞的亭臺樓榭”。
3.主謂關系,例如: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米珠薪桂
這些詞句,各個名詞之間區分主次、先后,有描述與被描述的主謂關系。“君君臣臣”的意思是“國君像個國君,大臣像個大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父親像個父親,兒子像個兒子”,“米珠薪桂”的意思是“米粟貴得像珍珠,柴薪貴得像桂木”。
在這些詞句里,名詞活用為動詞的具體是哪一個名詞呢?我們看看《古代漢語》里面關于判斷名詞活用方法的論述:
我們怎能知道某一名詞用如動詞呢?這是由上下文決定的。我們鑒別某一名詞是不是用如動詞,須要從整個句子的意思來考慮,同時還要注意它在句子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此類的詞和它結合,跟它構成什么樣的句法關系。就一般情況說,代詞前面的名詞用如動詞,因為代詞不受名詞修飾;副詞特別是否定副詞后面的名詞用如動詞;能愿動詞后面的名詞也用如動詞。此外還有一些辨認的方法,比如說,肯定了賓語以后,就會知道賓語前面的名詞用如動詞。[3](P.344)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名詞活用作動詞的四種情形:
①“名詞+代詞”式名詞活用作動詞;
②“副詞+名詞”式名詞活用作動詞;
③“能愿動詞+名詞”式名詞活用作動詞;
④“名詞+賓語”式名詞活用作動詞。
而像上例所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詞句,還有另一種意義相反的表達:
君[不]君,臣[不]臣
父[不]父,子[不]子
以及“人[不]人,鬼[不]鬼”的類似表達。
在這些例句中,是相應的后一個名詞被副詞或否定副詞修飾,而發生了名詞作動詞的活用現象的。由此來看“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鼎”“玉”“金”“珠”四個詞的詞性未變,充當語句的主語,“鐺”“石”“塊”“礫”四個詞是名詞活用為動詞,充當語句的謂語。聯系上下文,其意思是不是“寶鼎被看成平底鍋,美玉被看成石頭”“金子被看成土塊,珍珠被看成瓦礫”?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應該是典型的多個名詞連用時的“主謂”關系,而不是陸文所說的“‘鼎’‘玉’‘金’‘珠’為名詞作狀語,分別譯為‘把寶鼎’‘把美玉’‘把黃金’‘把珍珠’,而‘鐺’‘石’‘塊’‘礫’則分別活用為動詞‘看做鐵鍋’‘看做石頭’‘看做土塊’‘看做石子’”。

其實陸文中“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瓦礫”的解釋已經很準確,只是相應的名詞“鐺”“石”“塊”“礫”應該理解為動詞,而“鼎”“玉”“金”“珠”依舊作名詞: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瓦礫。
我們翻看蘇教版必修二《語文教學參考書》選自程毅中譯《名家精譯古文觀止》的《阿房宮賦》譯文:“鼎當作鐵鍋,玉當作頑石,金子當土塊,珍珠當瓦礫。”這里的翻譯,很明顯是把“鐺”“石”“塊”“礫”理解為名詞活用作動詞的,而“鼎”“玉”“金”“珠”名詞的詞性不變。
名詞連用時還有其他兩種活用情況,具體包括:
4.動賓關系,例如:
衣褐懷璧
魚肉百姓
草菅人命
這些詞句中,兩名詞之間區分主次、先后,而且形成支配與被支配的動賓關系。“衣褐懷璧”的意思是“穿著粗布衣服,懷著和氏璧玉”;“魚肉百姓”的意思是“把百姓當魚肉”意即“欺壓百姓”;“草菅人命”的意思是“把人命看成草芥”,意即“賤視人命”。
綜上所述,古漢語中多個名詞連用,這些名詞之間有并列關系、偏正關系、主謂關系、動賓關系等類型,這些類型可以涵蓋連用名詞之間的所有關系;“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應屬于典型的名詞連用時的“主謂”關系,而不是陸文所說偏正式關系。
注釋:
[1]陸希致.例談古代漢語連用式名詞動用[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旬),2014,(11).
[2]康瑞琮.古代漢語語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