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霞,要雪晴,武強榮
(1.張掖市人民醫院,甘肅 張掖 734000;2.河西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心理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及分析
于一霞1,要雪晴2,武強榮1
(1.張掖市人民醫院,甘肅 張掖 734000;2.河西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目的 觀察心理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況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護理結束后,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心理狀況、治療依從性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P<0.05或P<0.01);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完全滿意率、基本滿意率均較對照組高(P<0.05 或P<0.01)。結論 給予血液透析患者積極的心理護理干預,不僅能有效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提高治療依從性,而且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血液透析;心理護理;護理干預
血液透析是治療急、慢性腎衰竭的有效措施,隨著血液凈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血液透析在臨床上已被廣泛應用。但是患者在長期依靠機器生存、飲食受限以及透析并發癥等的影響下,隨之產生的心理問題也愈來愈嚴重。在透析過程中,患者除了承受疾病痛苦,還要承受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據有關資料統計,在我國血液透析患者中,出現心理障礙的比例高達41.5%[1],嚴重時還可發展成焦慮癥、抑郁癥,在極端情況下還可能致使患者出現自殺行為,不僅影響治療,也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2]。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其生存質量已成為目前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因此,筆者對我院行血液透析的76例患者進行調查分析,并根據調查結果對患者進行了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效果較為滿意,現介紹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科行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76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齡21~76歲;原發性腎小球腎炎35例,糖尿病腎病16例,高血壓腎病15例,狼瘡性腎病2例,腎積水5例,多囊腎3例;透析時間≤1年者24例,>1年者52例。患者每周透析2~3次,4小時/次。本研究將患者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1)心理疏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往往對疾病的治療缺乏信心,這是導致患者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強衛生宣教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護理人員應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觀察其有無情緒低落、睡眠障礙、自卑自責等抑郁表現,并努力尋找原因,同時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患者入院后熱情接待,主動和患者交流,在治療前耐心、細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積極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打消心理顧慮、克服消極情緒[3],以輕松愉悅的心情、坦然樂觀的心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堅定自己戰勝疾病的信心[4]。②采取首次透析負責制,即首次接待透析患者的護理人員必須對患者全面介紹有關疾病的信息,血液透析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等知識。其中病情的介紹要采取保護性措施,讓患者確信治療是安全的、有效的,并在融洽的氣氛中將患者介紹給已做透析的患者,通過病友的現身說法,消除患者的恐懼與不安。③要認真傾聽長期透析患者的心理感受,評估患者身體不舒適的原因、位置、程度以及由此帶來的心理問題。在透析過程中指導患者活動肢體,盡量滿足患者要求,消除其緊張、煩躁的心理;在透析時間安排上,盡可能安排性格開朗、病情控制較好的患者與其同時透析,并指導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及透析知識,學會緩解痛苦的方法,從而提高生活質量。④積極主動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盡力給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顧、情感上的支持,解除患者的后顧之憂,多鼓勵患者,讓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高生活質量[5]。(2)健康教育。科室每周舉辦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內容主要包括血液透析治療模式的原理及方法、充分透析的重要性、治療程序、如何維護內瘺及深靜脈留置導管以及對常見并發癥的處理,同時指導患者根據自身病情及耐受情況適當進行家務勞動及有氧運動,積極進行心理調節、康復訓練等。
1.3 觀察指標
(1)患者心理狀況;(2)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3)護理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
1.4 評價方法
護理結束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利用電話、面談、發放調查問卷、與患者家屬聯系等方式進行相關問題調查,調查結束后進行相關資料統計、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調查(見表1)
觀察組患者各項心理狀況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或P<0.01),說明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況優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調查(±s,分)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調查(±s,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人數38 38 t P--焦慮14.21±3.13 27.96±2.12 22.54 <0.01抑郁13.45±2.77 25.82±2.46 20.61 <0.01孤獨8.02±1.53 11.46±1.88 8.36 <0.01恐懼7.26±1.34 9.73±1.98 6.33 <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見表2)
觀察組患者各項治療依從性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或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n(%),人]
2.3 兩組患者護理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n(%),人]
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完全滿意率為63.16%,較對照組(28.95%)高(P<0.01),基本滿意率為28.95%,也較對照組(7.89%)高(P<0.05)。
腎衰竭患者主要依賴血液透析維持生命,其精神和心理變化非常復雜,表現也多種多樣。不同的社會閱歷、文化修養和性格特點都會導致患者心理活動千差萬別。早在1976年,Kapllm等人報道53%的透析患者有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6]。血液透析患者治療的長期性和復雜性給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這些心理障礙會加重疾病,影響透析效果,容易形成惡性循環[7]。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發現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時的各種心理問題,分析其形成因素,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減少患者負面心理帶來的影響,保證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在對患者進行透析治療的同時,運用科學的方式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采取適當有效和易于接受的方法,讓患者明確對血液透析的認識,從不愿意接受到慢慢接受,改變因不良情緒造成的悲觀消極態度。血液透析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降低,一方面是由于患者對疾病預后缺乏信心,認為疾病無法治愈;另一方面是因為維持性血液透析一般每周要進行2~3次,且需要長期進行,因此使經濟條件不理想的患者產生極重的心理負擔。患者會因擔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減少透析次數,從而影響了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進而影響了治療效果。因此,在護理工作中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經濟情況,根據其心理需求,進行持續性、循序漸進的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對終末期腎病的危害性和透析的作用有正確的認識,能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此外,醫護人員還應提高自身穿刺水平,努力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減少患者的痛苦,保護內瘺,最終達到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在護理工作中,除了加強心理護理干預之外,還可輔助增加同類病患之間的交流頻率,通過這種互助小組,互相傾訴和鼓勵,讓患者獲得心理支持、鼓勵和安慰[8],達到最佳心理狀態,從而積極配合治療,這對提高透析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況、治療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P<0.01或P<0.05),說明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負面心理狀態。此外,觀察組患者的健康相關行為,如遵醫行為、合理飲食、生活規律和自我觀察病情等方面都較對照組有了很大改善(P<0.05或P<0.01)。這些結果說明,對透析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具有顯著成效[9]。總之,心理護理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患者的心理問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贏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同時也對醫院服務質量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許月季,王曉妮,戴榕娟.長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0):71-72.
[2]黃麗筠.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1,8(3):108-109.
[3]劉卓華,寧志芳,蔡賽蘭,等.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9):121-123.
[4]王永春,殷麗.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09,31(3):415-416.
[5]陳紅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和飲食指導[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7):143-144.
[6]羅麗葉.128例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問題分析及護理措施[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152-153.
[7]隋愛華,龔平,李學義,等.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的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4):56-58.
[8]孫凌,王宇,王茜茜,等.持續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和飲食指導[J].吉林醫學,2008,29(20):1716-1717.
[9]徐鳳香.針對性心理護理在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應用[J].江西醫藥,2011(5):483-484.
R195
B
1671-1246(2015)10-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