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功恒 黃強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院宜春336000)
雙側腰椎管狹窄采用單側開窗潛行減壓術治療的臨床體會
張功恒黃強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院宜春336000)
目的:探析單側開窗潛行減壓術治療雙側腰椎管狹窄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86例雙側腰椎管狹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3例。對照組給予傳統開放手術治療,觀察組給予單側開窗潛行減壓術治療,對比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1周,觀察組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單側開窗潛行減壓術治療雙側腰椎管狹窄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可縮短住院時間,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雙側腰椎管狹窄;單側開窗潛行減壓術;臨床效果
腰椎管狹窄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病,主要發病原因為年齡增長及骨骼結構變化導致椎管狹窄,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非手術治療具有一定的創傷性,但治療效果不理想,因此,選擇適宜的手術方式是提升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本文選取86例雙側腰椎管狹窄患者為研究資料,對單側開窗潛行減壓術治療該病的臨床價值進行評價。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雙側腰椎管狹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3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41~68歲,平均年齡(52.31±2.14)歲;病變情況如下:L3~4段11例,L4~5段18例,L5~S1段14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42~67歲,平均年齡(52.47±2.22)歲;病變情況如下:L3~4段12例,L4~5段16例,L5~S1段15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予傳統開放手術治療:患者取俯臥位,全身麻醉,將腹部墊空,正中位置為切口。借助C型臂X線機進行確定,并置入4枚短尾椎弓根螺釘。將病變組織、病變間隙上位椎體的突出部位及部分椎板,在清除黃韌帶的基礎上將下位椎體上關節突出部分切除,并對內緣部位進行減壓。同時,將神經根與硬膜向內側牽拉,待椎間盤與軟骨終板徹底清除后,可將自體骨粒植入椎間隙。選擇適宜高度的椎間融合器,將其置入,使用鈦棒進行加壓固定。觀察組給予單側開窗潛行減壓術治療,取患者俯臥位,全身麻醉,將腹部墊空,取正中位置為切口。主刀醫師站在病情重的患側,將椎旁肌肉和軟組織、上下突出關節切除。將黃韌帶徹底清除,使用骨刀或咬骨鉗將上下突出關節及部分椎板切除。行1 cm×1 cm的小骨窗,將神經與硬膜囊充分暴露,切開硬膜囊,牽開神經根,并將椎間盤徹底刮除,同時對側進行潛行減壓。術后進行常規椎弓釘植入及植骨融合,經C型臂X線機確定無誤后,縫合手術切口,完成手術。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術中透視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及住院時間進行觀察。
1.4評分標準采用VAS視覺評分法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部、腿部疼痛程度進行評分[1]:滿分為10分,0分表示無疼痛;1~3分表示患者有輕微疼痛,但在患者可承受的疼痛范圍內;4~6分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劇,且對患者的正常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7~10分表示患者的疼痛感強烈,疼痛難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需要借助藥物止痛。
1.5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n術中透視時間(s)術中出血量(ml)術后引流量(ml)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P值43 43 24.12±15.03 10.11±9.02<0.05 156.15±70.21 392.41±210.36<0.05 95.01±80.22 370.21±150.32<0.05 5.21±3.52 7.14±4.35<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治療前,觀察組VAS評分為(4.21±0.22)分,對照組VAS評分為(4.15±0.35)分。兩組VA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1周,觀察組VAS評分為(2.01±0.11)分,對照組VAS評分為(3.78±0.21)分。兩組VAS評分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腰椎管狹窄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中雙側腰椎管狹窄發病率較高。非手術治療具有一定的創傷性,因此,手術是現階段臨床上治療腰椎管狹窄的首選方案。有研究顯示[2],手術方案主要包括開放減壓術、單側開窗潛行減壓術等。其中,傳統開放減壓術需要將附著的肌肉及軟組織剝離,易導致肌肉及軟組織受損,不利于術后腰椎穩定性及遠期治療效果。單側開窗潛行減壓術可避免單側椎旁多裂肌剝離,保存棘突起點,最大限度的保護了多裂肌深面的神經支配功能,對椎旁肌的正常生理特征形成了保護作用,大大降低術后疼痛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術中透視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VA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3],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對雙側腰椎管狹窄行單側開窗潛行減壓術的治療效果優于傳統開放減壓術,且在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等多方面均具有應用優勢。此外,應用單側開窗潛行減壓術開展臨床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腰部、腿部的疼痛癥狀,疼痛程度在患者可承受范圍內,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綜上所述,單側開窗潛行減壓術治療雙側腰椎管狹窄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可縮短住院時間,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閆立偉,王文波.單側開窗潛行減壓治療雙側腰椎管狹窄的臨床研究[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4,48(6):509-512
[2]張居適,胡松峰,李志龍.潛行減壓單側改良TLIF手術治療腰椎退行性疾患[J].中國骨傷,2014,27(6):500-503
[3]周獻偉,李志偉,丁強.保留棘突雙側潛行擴大開窗減壓術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癥76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4,36(11):1654-1656
R681.5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12.023
2015-08-14)